善用國力,因應疫期世界劇變

  國力不等於地位,得道多助是恒常的追求目標。不驕不躁、謀定思進,中國外交仍大有可爲。
  中國召開2021年「兩會」期間,世界抗疫形勢已現出一綫曙光。但在過去一年多裏,各國的經濟和社會代價沉重。原本,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不到3%,已經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可在2020年,這一數字又掉到-4%以下。每一個百分點都關乎就業、貿易、投資領域無數人的悲歡,而一正一負約7個百分點的劇變,更令不少發展中國家坐困愁城。
  難民潮、國家破産、干戈擾攘、極端天氣……
  叠加疫情反復,未來幾年世界可能更不穩定。秉承「世界大家庭觀」的中國,不斷向貧窮和脆弱的國家提供新冠疫苗,並積極融入、擘劃新的貿易體系,以因應更多國家的期許。
  疫期共渡厄
  根據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的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GDP增速爲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疫情深重的歐美,經濟衰退自不必說;曾經與中國並稱「金磚國家」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也一個個「後來居上」——新冠確診數字在本地區奪魁——經濟也深受打擊。
  截至3月初,印度的累計確診數超過1100萬,冠絕亞洲;巴西的累計確診數接近1100萬,冠絕拉美;俄羅斯的確診數超過400萬,在歐洲領先;南非的確診數超過150萬,穩居#洲第一。
  這其中,巴西的命運最令人唏噓。該國國土面積全球第五、人口數量全球第六,相繼承辦了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沒想到進入2021年,居然政府宣布該國破産了!
  之前,大部分國土處於熱帶的巴西,以全球第二的新冠死亡人數,證明了病毒「不怕熱」;現在,經濟下滑幅度(去年-4.5%)不足奇的巴西,因爲本幣雷亞爾一度狂貶(去年累計貶值近三成),加上給國民發紓困金讓國庫見底,而選擇了”破産保護」。
  國家破産的概念,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來的。國家宣布破産,可以通過談判推遲償還外債。巴西的鄰國阿根廷,去年5月就宣布破産了。從昔曰「富國」淪落後,阿根廷已經事實破産(主權債務違約)過9次。最新一次宣布破産後,經歷數月談判,阿根廷與三大債權方達成了協議,减免了部分債務。
  現階段發展困難的國家裏,墨西哥也值得一提。該國新冠死亡人數近19萬,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巴西。
  墨西哥2008年人均GDP就過1萬美元,如今還是老樣子,甚至更糟。該國有石油、有海洋,挨著美國、有自貿區利好,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而爬不出這個陷阱的國家,還有秘魯、哥倫比亞、南非等。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都是民選制度較成熟的國家,但經濟發展後勁普遍不足,遇到疫情打擊更暴露了短板。相比之下,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白俄羅斯、緬甸等,主要是落入了政治坑,但它們的抗疫表現却不能說很差。
  這也提醒我們,世界各國的發展路徑多樣,不要指望一兩種模式能適應大多數國家的發展國愔,即便抗疫也不能一味「抄作業」。
  不管採取哪種方式抗疫,都要會計算直接和間接的成本。關停經濟或抗疫失利的代價,會透過當期和未來收入的减少,影響好幾代人。加利福尼亞大學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估計這一代兒童由於教育程度的下降已累計損失了553萬個生命年。
  還應注意到,窮國和富國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補救手段,存在明顯差距。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新冠大流行之後,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的教育預算削减了65%,而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的教育預算只削减了33%。
  就施打新冠疫苗而言,富國和一般國家的鴻溝更爲明顯。西方的疫苗主要被最富有的國家購買,中等收入國家,通常被排除在涉及捐贈的全球協議或跨國制藥公司的自願協議之外,但它們的人口占世界總數的75%,需要找到其他選擇,比如購買中國或俄羅斯的疫苗。
  提供全球公共産品
  據鐘南山院士3月1曰介紹,從疫苗接種率看,目前以色列92.46%,沙特和英國分別是60.82%、30.13%,美國是22%,中國是3.56%。中國疫苗接種的目標是到6月底實現40%,考慮到中國國內的疫情風險並不高,這個接種速度並不算慢。
  上海抗疫專家張文宏則表示,中國疫苗産量是足够的,預計到今年底産量會達到2]億劑,所以對於疫苗的充分程度是不擔憂的。但如果全球其他國家沒有很好免疫的話,中國將始終暴露在輸入疫情的風險之下。所以,中國正在進行全球平衡的抗疫努力。
  新冠疫苗全球獲得機制(COVAX),是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世界衛生組織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共同提出的,擬於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供應給「自費經濟體」和「受資助經濟體」。去年10月,中國宣布加入該計劃。
  COVAX選定的候選新冠疫苗目前共有9種,另有多支疫苗仍在評估中。
  而中國已有至少4種候選疫苗進臨床試驗的最後階段。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表示,中國的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爲全球公共産品,爲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的貢獻。
  2月24日,西非國家加納成爲第一個從COVAX項目獲得疫苗的國家。隨後,馬爾代夫和科特迪瓦也從中獲得疫苗。採購疫苗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福雷稱,這是疫苗公平的「歷史性時刻」。
  事實上,中國的有關部門比COVAX更快地將疫苗推向更多國家。中國正在爲19個非洲國家,以及塞爾維亞、哥倫比亞等國提供疫苗。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每周將有100多萬支中國製造的疫苗通過亞的斯亞貝巴機場。
  迄今爲止,疫苗捐贈主要由中國和俄羅斯主導,儘管這兩個國家只生産了約10%的可用疫苗,而COVAX項目從七國集團和歐盟機構獲得了95%以上的資金。
  向海外低價出售或捐贈疫苗的努力,建立在中國援助發展中國家的悠久傳統之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中非研究倡議主任德博拉•布勞蒂加姆說:「我不認爲這種新的疫苗活動與中國在非洲衛生外交的其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外交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
  新的情況是,歐美國家對中國眼下的優勢羡慕嫉妒。它們往往面臨著本國可怕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人數,以及首先滿足本國公民疫苗需求的急迫性。歐盟2月初宣布了廣受批評的
  疫苗出口限制政策。相比印度「疫苗友誼」計劃(擬向49國提供疫苗)的多舛,包括阿根廷、匈牙利和突尼斯在內的至少26個國家,已經批准使用俄羅斯的「人造衛星V」疫苗。墨西哥將收到2400萬劑。最大的問題是,俄羅斯國內沒有足够的生産能力。
  不過,隨著COVAX項目的全面鋪開,最終輝瑞、强生、莫德納和阿斯利康等疫苗的供應量,將遠遠超過科興疫苗的對外供應量。而且,西方疫苗的有效率相對高一些,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有强生、諾華和葛蘭素史克等公司的疫苗加入。
  即便如此,中國疫苗由於廉價和儲運條件寬鬆,仍將大還供應本國以及中低收入國家。這場疫苗援助的競賽沒有輸家,正如公平的自由貿易會帶來多贏的結果。
  爲弱者改革
  一反特朗普時期的立場,拜登政府2月5曰表示「强烈支持」尼日利亞前財長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擔任世界貿易組織總千事。該機構終於可以重新上路了。
  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列爲全球經濟、金融和貿易體系的三大基礎機構。奧孔喬•伊韋拉4年總幹事任期的一個良好開端,就是迅速就新冠疫苗的公平貿易達成協議,以便窮國也能及時獲得疫苗。
  不過,更嚴峻的挑戰是世貿改革。歐盟將世貿改革列爲其貿易戰略核心,稱世貿組織一直未解決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問題。
  特朗普執政期間,將美國與中國、歐盟和其他國家的負面貿易結果,歸咎於世貿組織的規則。因此,他以國家安全爲由逃避世貿規則,對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單邊關稅。他還挫敗了世貧組織最高級別上訴小組,阻了該組織的司法和爭端解決程序。
  拜登上臺後,撤銷了特朗普針對世貿組織的負面措施,但尚未解決上届政府與包括中國和歐盟在內的各國的貿易衝突。
  世貿組織成員國在重大貿易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嚴重削弱了該組織。20多年來,歐盟、美國、中國、印度和非洲發展中國家之間,許多分歧不斷惡化。 ,
  全球化的主導者和路徑正在發生變化。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世貿組織對於西方式資本主義的推崇,那麽要將中國的模式吸收到世貿規則的現有握架中,將會是一個重大的,也許是不可克服的挑戰。奧孔喬•伊韋拉認識到其中的差異,但認爲它們可以彌合。
  美國和歐洲大國,習慣性地利用世貿組織作爲一種工具,來調節有利於它們的貿易流動,並爲它們的貨物和服務出口打開世界市場。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崛起,正在削弱這種主導地位,引起西方恐慌,並引發自1970年代以來最强烈的保護主義。拜登和歐洲人都沒有否認這一點。
  目前,這種對其影響力被削弱的不安,正被西方越來越强烈的要求對世貿組織進行深刻改革的呼聲掩蓋。改革的性質尚不清楚,但早期的信號對發展中國家並不有利。
  世貿組織大多數非西方成員,包括包攬世界貿易1/3以上的亞洲人,可能並不認同費貿易改革的重點放在勞工保護或基於互聯網的雲交易上。因爲迄今爲止,全球貿易被廣泛理解爲製造業、原材料、咨詢和銀行服務,以及一些知識産權和環境問題。
  奧孔喬•伊韋拉必須找到辦法,重建一個自1994年以來沒有完成任何重大貿易談判的組織。中國作爲始終支持她上任的國家,可以協助她在工作中爭取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隨著全球經濟進入動蕩不斷的時代,使世界貿易體系更加公平,應該成爲世貿組織的中心任務。但早期的信號表明,拜登和歐盟的議程,對於急於從疫情帶來的麻煩和債務中恢復的窮國來說,可能是不公平的。目前尚不清楚奧孔喬•伊韋拉能否與西方抗衡,但她需要爲弱者而戰,改善世界貿易的公平性。.
  中國可以成爲世貿組織中一個更好的表率。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出口增長4%,進口下降0.7%,貿易順差增加27.4%;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但中國並不一味追求順差,上海進博會已舉辦三届,哪怕疫情期間也沒有停,正是一個清晰的信號。
  中美再磨合
  衆所周知,借疫情行「貿易限制」「外交疏離」之政策,反彈最小。
  美國正在評估其對華政策,而上一届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將暫被保留。拜登2月4曰在國務院杜魯門大樓總部宣稱:「我們準備好與北京合作,當符合美國利益的時候。」他還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
  半個月後,在透過視頻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拜登直言:「美國必須準備與中國展開長期的戰略競爭……雖然這會很艱難,但自己相信美歐以及印太海域的盟友們過去70年裏打造的全球體系。」
  然後我們看到,2月24日拜登下令對4個産業領域(消費品中的芯片;電動汽車所用大容量電池;藥品及其活性成分;電子産品中的稀土金屬〉進行爲期1—00天的供應鏈審查。這是一個迹象,表明更多的聯邦産業政策即將出台。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雖然西方仍占有科技原創優勢和高教優勢,但中國的科研實力在實用層面更勝一籌。世界知識産權糸早織3月2曰的報告顯示,丟年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6.1%;以68720件穩居世界第一華爲連續第四年成爲最大申請來源;申請量最大的俞十所高校中,有五所來自中國。
  中美科技競爭的加劇不可避免,但某些領域的合作機會正在到來。
  3月1日起,美國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一個月。此時主持安理會的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是連續第五位被確認爲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女性。她曾領導國務院難民和移民司,當時古特雷斯還是聯合國難民事務髙級專員。現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古特雷斯,敦促歐盟和歐洲各國大使充當美中之間的橋梁,以結束聯合國系統的「癱瘓」。
  將氣候變化推到安理會的議程上,或許有助於這一進程。一項去年底針對1040名美國人進行的民調發現,56%的受訪者希望美中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合作。英國正籌備於今年底在格拉斯哥主辦一次重要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如果安理會開始討論氣候變化與衝突之間的聯繫,中俄應該不會感到意外。
  拜登不僅履行了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扭轉了特朗普退出世衛組織的決定,似乎也將讓美國重新競逐被上届政府鄙弃的人權理事會席位。最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了一項新的「國際反腐敗冠軍獎」的獲獎者。在追逃追贓方面,中美也有合作的空間。
  最緊要的合作議題,可能還屬抗疫。加强全球範圍的「早期預警、快速應對、有效防範」體系,應能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和防止數萬億美元的損失。
  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艾倫表示:「我們想要利用美國政府的換届/爲美中應對新冠疫情的共同威脅,開辟一條新路。」美國疾控中心前主任托馬斯•弗裏登指出,公共健康合作是國際和平的橋梁,美中之間應有更好合作,包括在非洲等地區的防疫合作有巨大的價值。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自控制疫情,中美,不妨在防疫方面積極互動、積累善意,甚至可以帶頭籌建一個「全球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國力不等於地位,得道多助是恒常的追求目標。不驕不躁、謀定思進,中國外交仍大有可爲。
(謝奕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