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提醒居民,雖然澳門本土個案已多日清零,但鄰近地區及國際疫情仍然嚴峻,澳門亦隨時出現風險,屆時才爭相接種疫苗已來不及,因此需要有危機意識,趁現時動員更多居民接種,才是對社會最大保障。接種疫苗可減低感染機會,現時全球已接種十六億劑次,疫苗安全及有效性是無庸置疑。
羅奕龍表示,由今年二月起政府為本澳居民、外僱及本地讀書的外地學生提供免費接種疫苗服務,通過各機構、企業的努力,現時澳門居民接種疫苗的劑次越來越多,由剛開始日均不足一千劑接種,到現時日均有二千五至三千劑。當局在疫苗接種上會盡能力增加便利性,例如增加接種站點;而外展方面,首階段成功在高校提供外展接種服務,若企業有足夠場地和員工讓當局派員外展接種,當局對此持開放態度。
對於澳門疫苗接種率低,有博企以現金及假期等方式鼓勵員工接種,他指出,相信各企業或機構會因應自身情況,以不同手段鼓勵成員接種,政府樂見以各種方式鼓勵接種的做法,但不認為博企的做法是適合所有機構及員工去做的模式。
為鼓勵更多人接種,未來疫苗接種會否代替通關核檢措施?他坦言有關做法需要不同地方的部門商議,暫未有具體資訊,但任何方法都會努力嘗試。而外國接種疫苗後來澳後能否減少醫學觀察天數?他亦稱不會完全排除,但這涉及重要的外防輸入政策變動,需要科學論證,若干時間後,當數據可顯示接種減低感染機率比例,不排除此做法,但短期內未必有明確變化。
被問到本澳疫苗接種後的不良事件,羅奕龍解釋,任何接種後出現不良健康情況可定義成接種後不良事件,從科學分析,有可能是接種後副作用引起,最直觀是出現過敏反應、休克等,可歸於與接種有關的副作用。但亦有部分不存在關係,屬於偶合事件,即使沒有接種疫苗,但有些病本身具有一定發病率,未必因接種引起,當局會經過分析及科學論證得出致死原因是否與不良事件相關。
現時本澳疫苗接種由二月起至今共有六百六十宗不良事件報告,部分出現發燒、疲倦等反應,當局會為這些人士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但經當局評估後若不良事件與接種無關,暫不會豁免,但會保障所有情況都會得到公平公正的處理。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