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話艾葉

  古代有詩雲,「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意思是艾葉的采摘必須在端午前後,這時的艾葉生長得最爲旺盛,最適合做成艾條防病治病。
  從艾葉到艾灸
  用於艾灸的原材料原本是很多的,但是經過古人的淘汰、應用,最後篩選下來的原料就是艾草。古人最初是用一些樹枝、柴草來取火,燒灼,燙、熨、熏,而達到消除病痛的目的。但樹枝和柴草燃燒特別得快,而且味道也不好聞,火力還特別猛,很容易嗆著人,把人燙傷。後來,人們發現艾葉氣味芳香、性溫易燃、火力溫和,最後選用了艾葉作爲艾灸的主要原料。
  艾葉屬於草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我國各地都有生長,這種植物非常多,人們經常在草地裏、野地裏看到艾草,我們叫它艾蒿或者香艾。我們國家目前有兩個地方産艾,一個是湖北蘄州,另外一個地方是河南南陽,這兩個地方所出産艾葉質量都非常好。古人認爲蘄州産的艾爲最佳,所以叫做蘄艾。
  采摘好艾葉後把它搗碎,去掉渣子,把絨汲取出來變成了艾絨,再把艾絨經過一定的加工,用紙包起來就變成艾柱,或者艾條,再用艾條來艾灸。古人直接用艾絨,放在穴位上點燃,那叫直接灸;通過艾條,拿在手裏熏局部的穴位叫做懸起灸;一下一下,一起一伏叫雀啄灸;回旋著灸叫回旋灸;上面隔一片薑,或者隔一瓣蒜,這叫隔物灸。後期人們用了很多種艾灸方法,但是它的原材料都是艾葉。
  艾葉的藥性
  人們通常在夏季花未開的時候采摘艾葉,或生用、或搗絨、或製成炭。生用是指直接煮水來喝,現在中藥房都有艾葉這味藥,多用來溫經止血、止瀉、溫胃,這是內服。搗絨是指把它搗碎了之後,把絨搓出來,這就是艾灸用的艾絨。還有就是把它燒成炭,可入藥,也可煮水喝,治療崩漏。一般來講剛做出來之後需要放上三年,放三年以上就變成陳艾,陳艾的作用會更加溫和,不烈不燥,
  艾草的莖和葉都有揮發性的芳香油。在《名醫別錄》裏邊記載:「艾,味苦微溫,主灸百病」,指的是它可以用來做艾灸治療很多種疾病。
  艾灸可治病
  艾灸的「灸」指的就是灼燒的意思,灸法主要就是借助艾灸這種火力所産生的熱,給人體以溫暖性的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種方法。
  《醫學入門•針灸》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就是很多病通過服用中藥,利用針刺,這些方法都無法達到疾病的所在之處,這個時候需要用艾灸的方法來治療,說明艾灸有它非常獨特的療效。
  古人稱艾葉純陽之藥,因爲它的性屬於純陽,專門治身體當中陰寒、寒濕之病。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就是七年的病,那種特別頑固的宿疾,這種病,用三年以上的陳艾可以治愈它。民間曾經流傳「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家有三年艾」就是指家裏邊有三年以上的陳年艾絨或者艾條,這種艾治病效果非常好,很多疾病通過艾灸就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