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廣州法院實習 盼成溝通粵港澳的橋樑

  【中新社廣州8月22日電】今年暑期,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下稱「南沙法院」)迎來了一批澳門青年實習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這群法律專業的學生期待未來能成為溝通粵港澳法律間的橋樑。
  「南沙法院涉及港澳的案件數量多、案由豐富,我能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法律專業方面的實踐」,在南沙法院立案庭裡,澳門青年鄭裕鏵告訴記者,他認為港澳青年不能錯過大灣區快速發展的機遇,學習瞭解內地法律大有可為。
  近年來,廣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市場主體對外交往頻繁,涉外(涉港澳台)糾紛案件逐年增多。南沙法院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自2019年1月1日起,集中管轄廣州市南沙、番禺、黃埔、天河、增城五個行政區域內一審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截至今年上半年,該院處理的涉港澳台地區案件佔比近八成。
  實習期間,鄭裕鏵跟著調解員處理立案方面的工作,當得知南沙法院已聘請了一批澳門知名的法官和律師擔任調解員時,他滿懷憧憬,希望從葡萄牙攻讀完法律專業後能回到澳門發展,未來在粵澳法律交流上貢獻力量。
  同樣在葡萄牙留過學、正在澳門大學攻讀法律研究生的高梓清被安排到涉外審判庭實習。目前,她已經能够撰寫案件文書,其中,有兩宗案件是涉及港澳的買賣合同糾紛。
  南沙法院綜合庭(涉外審判庭)副庭長陳文鉑是高梓清實習期間的指導老師。他認為,像高梓清一樣的澳門青年法律人才,在澳門長大、澳門讀書,有海外留學背景,能講中文、粵語、英語、葡萄牙語,他們對葡語系國家的法律、澳門商事規則、澳門人生活習慣方面的瞭解有著先天優勢。
  高梓清感慨,時下,粵港澳交流日益頻繁,她在南沙法院實習,除了學習內地法律,還有機會接觸涉及香港的商事糾紛,瞭解香港法律法規,通過不斷學習希望在將來的就業過程中更具優勢。
  在南沙法院執行局執行指揮中心裡,記者還採訪到了澳門青年黃芷悠,在她的工位桌面上,有數十份文書等待處理。她告訴記者,在葡萄牙留學期間學習到的法律理論較多,到了執行局實習後發現,實際情況遠比書本知識複雜得多,像案件數量過多,執行緩慢時如何處理是她實習以來最大的挑戰。在執行局實習期間,她不僅閱讀案件卷宗瞭解更多內地法律,而且每周都去旁聽感興趣的庭審,熟悉庭審流程。
  南沙法院綜合審判庭(涉外審判庭)庭長孫皓指出,內地法官在審理涉港澳案件時,會接觸到港澳當地風俗人情,以及一些商事慣例的問題,港澳實習生的到來,也讓內地法官能够更接地氣地瞭解案件。
  孫皓表示,近年來南沙法院處理的涉港澳台案件呈現爆髮式增長,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這群擅長多種語言的青年法律人才,將成為未來大灣區法律溝通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