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怎樣讀二十四史的

  一部二十四史,與毛澤東朝夕相伴24年。毛澤東對二十四史始終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二十四史是一部歷史典籍,又是一部百科全書。毛澤東除了把它當成史書來讀之外,還有其他很多視角,因爲視角不同,興趣就不同,理解就不同,啓示就不同,思維方法就不同,收效就不同。顯然,從不同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這也是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一個獨到之處。
  1.政治視角
  把二十四史當成政治來讀,是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一個視角。例如,毛澤東讀《史記》卷八《髙祖本紀》的一段記載:「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軍,范增爲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人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强,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人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人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爲人僳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疲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毛澤東讀完這段文字,在天頭上寫了一段批注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爲一位髙明的政治家。」短短20個字,把這兩位歷史人物的政治才能做了蓋棺定論。
  劉邦,出身布衣平民,于秦末風起雲湧之際,手執三尺劍,與天下英雄俊傑逐鹿中原,八年間,一掃六合,澄清宇內,奠定了漢朝數百年的蓮業。毛澤東讀史時很關注政治,很重視人物的出身。劉邦是個大老粗,又是位高明的政治家,所以毛澤東對劉邦這個歷史人物很感興趣。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的談話中,毛澤東說:「劉邦能够打敗項羽,是因爲劉邦和出身貴族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1964年丨月7日,在一次談話中,毛澤東直率地說老粗出人物……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麽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南北朝,宋、齊、梁、陳,五代,梁、唐、晋、漢、周,很有幾個老粗。」
  劉邦和項羽,一個是漢朝創業之主,一個是叱咤風雲的西楚簕王,俱爲一世英傑,但用人行事,治國用兵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毛澤東將兩人相提並論,不僅因爲兩人反差大,而且爲了從劉項成敗的往事中汲取經驗.指導當前的運動。
  1957年4月,毛澤東召見胡喬木、吳冷西時曾說過,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七千人的中央擴大會議上講民主集中制,針對一些黨的幹部缺乏民主作風,饒有深意地提起劉邦和項羽來。他說:「劉邦,就是漢高祖,他比較能采納各種不同的意見。有個知識分子名叫酈食其,去見劉邦。初一報,說是讀書人,孔夫子這一派的。回答說,現在軍事時期,不見儒生。這個酈食其就發了火,他向管門房的人說,你給我滾進去報告,老子是髙陽酒徒,不是儒生。管門房的人進去照樣報告了一遍。好,請。請進去了,劉邦正在洗脚,連忙起來歡迎。酈食其因爲劉邦不見儒生的事,心裏還有火,批評了劉邦一頓。他說,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爲什麽輕視長者!這時候,酈食其已經60多歲了,劉邦比他年輕,所以他自稱長者。劉邦一聽,向他道歉,立即采納了邴食其奪取陳留縣的意見。此事見《史記•邴生陸賈列傳》。劉邦在封建時代被歷史文學家稱爲‘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從政治的角度讀二十四史,去認識人,去辨是非,去評價人,去評價歷史事件,這是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一大特點,也可以說是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一條重要方法。
  2.戰爭和戰略、戰術的視角
  二十四史雖然不是兵書,但它記載和叙述了許多關于戰爭和戰略、戰術的內容,歷朝歷代許多著名的戰爭、戰役,二十四史中幾乎都有記述。毛澤東愛讀二十四史,更愛讀二十四史中關于戰爭和戰略、戰術的記載和描述。二十四史不是兵書,可是毛澤東把它當成兵書來讀。二十四史中關于戰爭、戰役和戰略、戰術的記述,他讀得多,畫得多,批注也多。
  二十四史一書中,凡記述農民運動的文字,毛澤東都有濃厚的興趣,在閱讀中都有圈劃和批注。就是起義軍作戰的路綫.毛澤東也字字披覽,圈圈點點。例如在《舊唐書•黃巢傳》後,附有毛澤東親筆畫的黃巢行軍路綫圖一張(黃巢與秦宗權合傳,在全書之末),從此可以看出他讀《黃巢傳》吋是多麽用心。毛澤東高度肯定農民起義戰爭的積極作用,他說,陳涉、吳廣的功績甚至連封建統治階級也不否認。司馬遷在《史記•陳涉世家》中說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競亡秦,由涉首事也。」《漢書•陳勝項藉傳》裏也承認,「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競亡秦」。對于農民起義軍的失誤和領袖的錯處,毛澤東也總是惋惜地標出或批注,如在《史記》和《漢書》的陳涉傳中寫他斬殺故舊的地方,毛澤東特地加了「可惜」、「不當如是」類的批語。
  1958年12月武昌會議期間,毛澤東披讀《三國志•張魯傳》時,心潮汹湧,曾寫了大段文字,揭示出中國歷史上前赴後繼的農民起義戰爭的巨大意義,並指出了這種鬥爭同無産階級革命運動在性質上的原則區別;同時,又說明其間相同的地方,即極端貧苦農民廣大階級夢想平等、自由,擺脫貧困,豐衣足食。」他認爲廣大農民群衆,不僅在長期的封建時代是歷史發展的推動力,而且直到今日,仍然蘊涵著要求改變一窮二白、擺脫貧困、追求平等自由的旺盛的革命積極性。農民美好的願望和革命積極性,只有在無産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産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才能成功地得到發揮。他認爲二千年中,大規模的農民革命運動,幾乎沒有停止過。同全世界一樣,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這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中國漫長的農民起義戰爭的歷史,得出的一個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結論。
  毛澤東在讀二十四史過程中,對唐太宗李世民的戰略戰術思想很爲欣賞,曾對李世民「堅壁挫銳」的戰略戰術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准士兵談論進攻的事,談論者殺。待敵人屢攻不克,兵士氣憤已極,才下令反攻,一攻即勝。這樣一可練兵,二可練民。」
  《新唐書》卷八十《李恪傳》記載:在立皇儲問題上,唐太宗明知李治爲人柔弱,思慮不精,缺少雄主的韜略;李恪則「英果類我」,文武兼備,堪當重任。却只因國舅長孫無忌極力保舉李治,而放棄了改立李恪爲太子的打算,結果釀成了武則天的專權。毛澤東認爲這一禍患的根源應始于立李治爲太子。因此,毛澤東在《新唐書•李恪傳》這段文字的天頭上無不遺憾地寫了批注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毛澤東的這條批注,對李世民既有稱頌,也有批評。
  儘管如此,在衆多的封建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還是毛澤東很欣賞的一代雄主。在建立唐王朝和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軍事思想和才能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在戰術運用上,敵强我弱時李世民善于打持久戰,厲兵秣馬,堅壁挫銳,而一旦時機成熟,又兼具連續作戰精神,窮追猛打,不給敵軍喘息之機。李世民經常深人戰略要地,勘察敵情,多次遭遇伏擊,但他都臨危不亂,鎮靜應對,化險爲夷。每次戰役中,他都親自率軍衝鋒陣前,與士兵同場殺敵。這是李世民用兵的又一可貴之處。對史書上的這些記述,毛澤東讀得很細,字字句句,入腦入心。毛澤東稱贊李世民是自古以來最能打仗的人,確實是言之有據。
  毛澤東讀戰爭,讀戰略和戰術,把史書當做兵書來讀,這是毛澤東讀史的又一獨到之處。
  3.生産、生活的視角
  從生産、生活的視角讀二十四史,這是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又一特點。二十四史中記載的種種人物,凡是與記述社會生産、民俗生活等相關的文字,毛澤東讀得十分細緻。因爲這些記述的文字與人物的成長和種種實踐是有很大關係的。例如,毛澤東讀《後漢書•光武帝紀》,他在劉秀早年勤于稼穡的文字旁特地劃上圈圈。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中,他特別圈劃了衛青爲「侯(平陽侯曹壽)家人,少時歸其父,父使牧羊。民母(嫡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爲兄弟數」,在《公孫弘傳》中,在弘「少時爲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等文字旁畫上了圈。毛澤東曾說過「卑賤者最聰明」,這不僅是他深人觀察社會受到的啓迪和理解認識,而且包括了他讀二十四史中對這些生産、社會生活記述文字的濃厚興趣。我們從他讀過多遍的本紀和人物傳記中看到,書中正文的文字,他讀過多遍,圈劃很多;注釋的文字雖然小于正文的文字,他也一一閱讀,在注釋的文字旁圈圈點點,有時還把注釋中的文字,移寫到正文有關的地方。如在讀《後漢書•光武帝本紀》,文中寫劉秀「性勤于稼糖」(句下,毛澤東畫了圈)。劉秀「避吏新野」(兄伯升賓客殺人,劉秀躲避官府搜捕,避到新野鄧晨家中)時,值「南陽旱饑」,「因賣谷于宛」。毛澤東在這裏特地把注家李賢轉引自《東觀記》中的「而上田獨收」的一句注文,移寫過來,用以突出劉秀善于耕田的技術。像這種移動注文,以突出傳主的某一特色的地方,書中還有。
  毛澤東在讀《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的一段文字有時兩條批注。書上是這樣寫的:(開皇)十八年春正月辛醜,詔曰:「吳、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處,私造大船,因相聚結,致有侵害。江南諸州人,間有船長三丈以上,悉括入官。」這段文字旁,毛澤東都畫了圈圈,在「所在之處,私造大船」八字天頭上寫了「商業發展」四個字的批注。在「間有船長三丈以上,悉括入官」這一行的天頭上寫了「此不可能」四個字的批注。這裏的兩條批注,僅8個字,但它可以充分說明毛澤東讀史時對當年工業生産和社會生活習俗的濃厚興趣。
  我們知道,毛澤東讀二十四史還有許多的視角,例如,政策和策略的視角,選人、用人的視角,幹部教育管理的視角,組織工作的視角,外交的視角,民族統一的視角,民族團結的視角,等等。所有這些視角,都是毛澤東在讀史過程中常用的。
  毛澤東讀書的方法和角度值得借鑒,對于領導幹部加强學習和實踐、對于我們黨成爲一個學習型政黨是有益的啓示。
(徐中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