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防疫收緊 商戶料生意堪憂

  【本報訊】因疫影響通關政策隨即收緊,商戶感歎原本看好「十一」黃金周生意,現時估計或比平日更差。有業者期望政府疫後檢討防疫機制,與內地商討更彈性的通關政策,平衡經濟和防疫。
  本澳再現確診個案,通關核檢政策隨即收緊,令人擔憂對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周旅客量造成影響。有旅遊區商戶感歎突發情況無辦法,本以為「十•一」檔期生意可恢復「五•一」水準,現時估計或比平日更差。另有商戶指每天生意基本「蝕做」,擔心最終不敵疫情結業收場。
  25日中區一帶仍有零星旅客拖著行李箱、拎著手信游走,區內人流並無過度冷清,不少旅遊區商戶繼續營業,員工把握最後良機叫賣。
  有連鎖手信店負責人表示,由於中秋節假期間貨品大賣,本來憧憬「十•一」黃金周來臨,預計生意可恢復至今年「五•一」檔期的水準。但疫情出現,令一切泡湯,現階段只能全面停工。
  目前對「十•一」黃金周基本已無期待,即使今次全民核檢均為陰性,但最終仍需等一切穩定,通關核檢要求放寬,才會復蘇客量。每逢大節或黃金檔期就爆出疫情,下一波只能寄望明年農曆新年,客人來澳「掃貨」送禮,才會令生意有起色。
  另有手信店同樣對「十•一」黃金周無所望,更擔心的是生意不景,每月昂貴租金成「催命符」,終有一天不敵疫情離場。負責人坦言,今年除了「五•一」檔期略有看頭,其他日子丁財不旺,每日僅憑數百元生意苦撐,最差情況是零收入,變相「蝕做」。
  在中區經營餐飲的店鋪東主表示,經過疫情,深明疫下只依賴做旅客生意不長久,故該店已參與外賣平臺,開拓本地客巿場。如今此情此景,實在難以寄望黃金周檔期,料「十•一」生意與平日相若或跌一成。
  突如其來疫情,「十•一」黃金周大機會泡湯。有旅遊業者表示,黃金周的「小陽春」由希望變失望,期望政府疫後檢討防疫機制,並與內地商討更彈性的通關政策,平衡經濟和防疫。
  有旅遊業者表示,從「十•一」黃金周的酒店預訂資料和內地出遊資料看,原本期待黃金周可為市面帶來「小陽春」,從而提振本澳經濟。惟一夜間澳門淪為疫區,內地率先宣告,從澳門入境珠海,要隔離14天,變相「封關」。
  隔離措施下,相信無旅客願意訪澳,此為「重擊」。現階段只期望疫情可受控,沒有社區感染,半個月後通關措施可儘快放寬,重迎旅客否則旅遊行業、中小企將奄奄一息,連鹽水都冇。
  目前,澳人食住遊暫停、通關收緊,內需、外需無望,更擔心的是正在商討的兩地團隊遊開放進度,會因是次爆疫而有所拖慢和延後。當下,旅遊業及相關中小企已彈盡糧絕,希望政府針對行業的支援措施可儘快出臺。
  另一方面,希望疫後政府重新檢討現有防疫政策,是否一現本土個案就需要如封城般的操作,能否參考內地廣州等地做法,僅圈出感染範圍嚴密防疫,做全民核檢等措施、篩選出感染者。該措施在內地行之有效,可作參考。
  至於內地方對澳隨即收緊通關措施,宜疫後與內地尤其與灣區城市商討在風險可控下作更彈性的通關措施,把澳門納入灣區共同防疫圈內,促使澳門融入國家「內迴圈」中,否則過於被動,固步自封,只要疫情一日不散,經濟復蘇等於無望。
  疫情歷時近兩年,環顧海外疫情反復,長期防疫下總有漏洞,而過度緊密、保守的防疫政策難推動經濟步入正軌,企業的等待似乎變得遙遙無期,心灰意冷,望政府想辦法在經濟和防疫中取得較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