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衝擊臺灣經濟 改善兩岸關係是唯一正道

  【香港中通社1月3日電】全球最大經貿組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於2022年1月1日開始生效。對被排除在外,卻與RCEP成員有密切經貿聯繫的臺灣會有何影響?受訪學者認為,RCEP生效無疑會對臺灣經濟帶來衝擊,使其繼續被邊緣化。臺灣應首先處理好兩岸關係,才能解決目前面臨的困境。
  RCEP現有15個成員國,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東盟10國,從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等三個方面看,均占全球總量約30%。面對臺灣重要貿易對手或競爭者皆已加入RCEP,會否對台經濟造成衝擊,臺灣島內連日來議論紛紛。
  臺灣高層官員則試圖淡化RCEP可能對臺灣帶來的衝擊。台「行政院長」蘇貞昌和「經濟部長」王美花都在RCEP2020年11月簽署後強調,協議對臺灣的衝擊不大。中經院臺灣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則指出,臺灣出口至RCEP經濟體約70%免關稅,RCEP生效後,對臺灣影響相當有限。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1月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從短期來看,RCEP的實施可能會出現國際貿易格局的改變,RCEP地區成員之間相互貿易會有所提升並部分替代從區外經濟體的進口。即便臺灣目前有70%的產品出口RCEP地區是免關稅的,但仍有30%的產品面臨較高的貿易關稅。RCEP的實施必定會影響臺灣這部分產品對RCEP地區的出口競爭力,從而影響這些行業的發展以及相關的就業、薪資與稅收水準等。
  長期來看,RCEP的實施則可能改變國際投資的格局。唐永紅表示,RCEP成員之間的產品實現零關稅後,一方面會刺激RCEP地區內各成員增資擴產,另一方面會吸引來自RCEP區域之外的地區的投資。對臺灣而言,RCEP的實施可能會加劇島內產業資本外移,這會直接影響島內經濟的成長動力,以及相應的島內就業、薪資與稅收。
  RCEP的實施對臺灣都將帶來負面影響。總體而言,唐永紅表示,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等其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陸續上路,將使得臺灣在全球經貿活動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越發邊緣化,將導致臺灣的貿易環境和投資環境越發惡化。
  唐永紅道,近30年來,島內產業資本不斷外移,島外產業資本又不願意投資島內,導致長期資本淨流出、島內產業投資不足,影響到臺灣產業創新(新技術轉變成新產業)的進程,以致臺灣出現了「產業空洞化」、經濟長期減速成長,呈現所謂「悶經濟」狀態。
  對於台高層官員的「無需過度擔憂說」,唐永紅認為,從政治層面來看,台當局當然不希望把這件事講得很嚴重,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對民進黨的觀感,把怨氣發洩在當局身上。所以,台當局一定會試圖把大事化小,防止發酵,避免民進黨執政受到不利衝擊。
  唐永紅直言,從有助於臺灣經濟發展角度而言,加入CPTPP,與美國經貿加強聯繫,也的確是所需要的。不過,這祗是台當局目前在政治上的宣導,不僅是試圖轉移臺灣社會對RCEP帶來衝擊的注意力,更是回避了問題的實質,即臺灣最終能不能加入CPTPP,或與其他經貿夥伴簽訂官方層面的經貿合作協定。畢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的邦交關係所帶來的現實利益,都遠遠高於與臺灣簽訂各種協定所帶來的收益,現實主義的他們是不會因小失大的。
  唐永紅強調,臺灣資源和市場有限,一定要借助境外資源和市場來發展自己,更應與自己的主要經貿夥伴進行經貿活動自由化與一體化發展。當前即應與以中國大陸這一主要經貿夥伴為核心的區域進行經貿合作自由化與經濟一體化。RCEP區域應是當前臺灣發展外經貿的重中之重。而改善兩岸關係,是臺灣唯一的正道,才能改善其出口環境、投資環境等發展環境,最終徹底改變臺灣邊緣化境地,讓臺灣回到全球化的中心地帶。
臺灣「駐美代表處」再增5人確診新冠累計10例
  【香港中通社1月3日電】臺北消息:臺灣外事部門1月3日公佈,臺灣「駐美代表處」于1月2日新增5名新冠肺炎案例,其中1人已安排住院治療,其餘均屬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並依規定居家隔離中。臺灣「駐美代表處」已安排曾與確診者有接觸的機構人員再次進行核酸檢測,並將持續注意相關人員健康狀況。
  臺灣外事部門指,由於奧密克戎變種病毒疫情蔓延,近期全美確診人數大幅增加,考量「駐美代表處」近日來已累計確診人員共10名,為維護機構人員安全及公眾健康,「駐美代表處」將自1月3日起實施分組上班,服務也將自1月10日起,改為上午9時至12時開放收、取件,也鼓勵自費郵寄取件,下午大廳則暫停對外開放。
  臺北消息:臺灣自去年3月開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可通報並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近日公佈的消息指,一名台東陳姓縣民因接種阿斯利康後出現格林巴厘症候群、腦栓塞及橫靜脈竇栓塞、疑似血小板低下,當局核予救濟金120萬元新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