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六連敗」 失民心前程迷茫

  【香港中通社1月11日電】中國國民黨在2021年末吃了四大「公投」敗仗後,2022年1月9日,又在台中市「立委」補選和台北市「立委」林昶佐罷免2個戰役中慘敗。這不僅讓國民黨士氣受到重挫,更為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佈下陰霾。學者呼籲,國民黨需要反思失敗原因並作出改變,否則定將對未來二場選舉帶來直接影響。
  一個月內,國民黨連吞「六敗」,令黨内士氣低迷,引起黨內外一片罵聲。有評論指,台中「空降」的勝出折射島內「綠肥紅瘦」的政治趨勢;而「罷昶」案的功敗垂成,則暴露國民黨位處「綠肥紅瘦」逆風下,依舊不能團結抗敵、齊心動員的深層弊病。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11日時,分析國民黨連續敗陣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台灣整體大環境沒有改變。蔡英文當局仍以「反中抗中親美」牽引島內主要的、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社會民意,而國民黨對於主流民意並沒有起到主導影響和引導作用。在未能影響台灣社會民意的情況下,想要改變國民黨選舉生存的環境,固不容易。
  另一方面,則是國民黨自身的問題。因投票率不足而未能通過的「罷昶」案結束後,統計顯示,同意罷免票要多過不同意的票數,國民黨籍的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認爲,這樣的結果「也不能算輸」。但事實上,選舉結果只有兩種,非輸即贏。
  張文生指出,經歷「六連敗」後,或影響一些藍營支持者對國民黨的信心。如果台灣整體大環境不改變,國民黨不改變,不在政黨體制上有一些改革,將會直接影響年末的「九合一」選舉,更不要說2024年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自2016年丟失政權之後,輿論關注國民黨能否在風雨飄搖中尋找到「出路」?有消極觀點指出,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國民黨迷失了方向,不知為何而敗。
  張文生直言,實際上要國民黨自己改變也很難。一是國民黨內部意見紛擾,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走;二是一些黨內人士並不在乎國民黨的「出路」,甚至不在乎失敗。但是,窮則變,變則通,國民黨需要在壓力之下找到方向,而不能坐等民進黨自己失敗。如果不變,國民黨只能一直流失選票。國民黨作為一個百年大黨,也必須對其未來「重生」的可能抱有一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