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市合併會否假戲真做?

  台中「立委」補選和台北「罷昶」兩項投票活動完成後,民進黨再將「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提上桌面。「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隨即到新竹縣召開座談會,民進黨籍召委吳琪銘也決定,在本週三、週四舉行聯席會,審查《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力拚在本週內完成初審,希望在「立法院」下會期二月開議後儘速完成三讀修法。而且,不僅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彰化縣也早已提出升格為第七「都」,可望與大新竹進入同一階段審查,以便趕上年底進行的「九合一」地方公職選舉。
  但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卻認為,以各項法定期程來算,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應該趕不及在「九合一」選舉的流程前完成修法,除非民進黨「超速」,無視民意硬幹!因為即使是「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在今周完成審查,也要經過一個月的朝野協商,這要到三月底才可交付「院會」處理。而在行政配合方面,「內政部」要像彰化升格那樣至少要提交一百頁的合併升格計畫書。若半個月寫好,送新竹縣、市政府徵詢意見,再花半個月已是四月底,合併計畫書送「行政院」,審議小組邀專家學者開會再半個月核定,趕在六月二十五日前公告選區劃分。按此日程,即使是沒有反對意見,民進黨「超速」完成,公告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的實施日期也已是十二月二十五日,趕不上十一月二十六日進行的「九合一」選舉,時間上非常緊迫,雖然林智堅宣布不參選也不接受徵召,解緩民進黨「因人設事」的壓力,但還是有「倉促立法」要消滅新竹縣藍營基層的問題,若強行合併真的是很難看!
  林為洲所言,是有前例可援的。實際上,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的計畫書送審花了一年半,彰化縣花了半年寫合併升格計畫書,很難想像「內政部」能在半個月完成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計畫書,合併後財務和支出增加多少?行政中心設在新竹市還是新竹縣?合併升格的名稱為何?等種種問題,都必須明確列明。因此,
  林為洲主張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改制的日期,定在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利用這四年多的時間,完成必要的整備工作,包括縣市聯合成立改制升格推動小組,擬定改制升格計畫書,「由下而上」經縣市議會審定通過計畫書,並有《偏鄉建設保障條款》的配套措施,保證合併後偏鄉建設經費不會少
  而從種種跡象看,民進黨當局有放緩新竹縣市合併進度的可能。因為「誘因」已失。實際上,這是為林智堅一人而設,而且也是由林智堅自己在去年九月率先提出的議題,原因是他的新竹市長任期即將滿兩屆,依法不能再參選爭取連任,但在新竹縣市合併後,他就可以參加新的大新竹市長的選舉,就像此前的大台中市長胡志強、大台南市長賴清德,及大高雄市長陳菊那樣。林智堅此議獲得蔡英文的贊同並親自推動,因而有「英(因)人而市(設)」之說。但由於此舉已經重創民進黨和林智堅本人的形象,可能是林智堅經過深思熟慮後,宣布棄選合併後的大新竹市長,因而這個「英人而市」的動機已經喪失了必要性。
  而且,從實質上的選務操作來看,林智堅參加大新竹市長選舉,沒有必勝的保障。因為現新竹縣的政治版圖是藍大於綠,單憑林智堅在現新竹市的微弱多數,根本無法蓋過國民黨在現新竹縣的弱勢。這也可能是林智堅在經反复論證之後,宣布棄選大新竹市長的另一個原因。而在林智堅宣布棄選後,民進黨也一下子找不到更佳的人選,只能是白「益」了國民黨,成為第七「都」市長,很不化算。
  不過,倘是新竹縣市合併,可能會使到正在醞釀中的「藍白合作」破局。因為民眾黨「不分區立委」高虹安,將無法按照現行計劃參加參加現新竹市長的選舉,民眾黨也就沒有必要在台北市長選舉中,讓黃珊珊「禮讓」國民黨的蔣萬安。而蔣萬安雖然民調很高,但至今尚只是「空氣」,並未有組織體系,亦即「陸軍」尚未成軍,這是國民黨的硬傷。只有與民眾黨合作,要與民進黨可能推出的陳時中、林佳龍、鄭麗君等人火拼,才有必勝的保障。
  不過,既然新竹縣市合併被批評為「英人設市」,民進黨當局和蔡英文即使是再橫蠻,也有所忌諱。但反過來看,如果因此而作出退讓宣布「撤案」,卻會坐實「英人設市」。並因此而讓「一路狂飆」的民進黨「掉漆」。因而即使是「做戲」,既然《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已經過了「一讀」這一關,就必須繼續「演」下去。否則,就真的是「吃相難看」。
  但其實,在林智堅棄選之後,國民黨又何妨「假戲真做」、「順水推舟」,讓國民黨無意中拿多一個「直轄市」?因為按照新竹縣市的藍綠基本盤,國民黨尤其是現任新竹縣長楊文科,完全可以拿下大新竹市長,除非是民進黨發動「2.0版割喉戰」。
  而且,新竹縣市合併不撤案,彰化縣升格為「直轄市」就更具正當性。彰化縣的政治版圖也是藍大於綠,現任縣長王惠美就是國民黨籍。升格後,國民黨的手中就將自然增多一個「直轄市」。不過,民進黨將不會讓國民黨享受此「紅利」,可能會委派「經濟部長」王美花回鄉挑戰王惠美。倘果如此,由於兩人的姓名只差一個字,因而將會掀起一場兩個「王美」的惡戰。
  而且,這也有利於民進黨當局強化「迴避」的形象。因為王美花的丈夫顧立雄,現任「國安會」秘書長。雖然一個在「總統府」,一個在「行政院」,並不相衝,但畢竟夫婦同在「中樞」當官,並不「好看」。因而王美花改為到家鄉的地方參選「萬戶侯」,倒不失是一個較好的出路安排。
  這種「內閣」閣員回鄉參選的做法,其實是由李登輝「發明創造」。當時他認為,從家門到學校門再到部會門的「三門」官僚,回鄉參選經受「民主洗禮」,有利於其成長。因而就有「陸委會」主委蕭萬長辭職回彰化參選「立委」,及「新聞局長」胡志強、「僑委會」委員長章孝嚴分別回其出生地台中、新竹參選「國代」而當選。由於「國代」可以兼任官僚,不像「立委」不能兼任官職,因而即使當選「國代」也不影響其官職,這在當時,確實是讓西裝革履的政務官接受「民主洗禮」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