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快速擴散,新「毒王」來了嗎?

  疫情此消彼長,國內散發疫情尚未平息,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又陸續出現新的新冠病毒毒株——B1.1.529。
  該毒株最早於2021年11月在南非被發現,此後陸續從非洲大陸傳往其他地區。當月,世界衛生組織即發布聲明,將該毒株列爲「值得關切的變異株」,並命名爲奧密克戎(Omicron),由此成爲繼德爾塔之後,第五個被世衛組織列人最高級別關注的新冠變異株。
  截至發稿前,中國香港已有5人確認感染該毒株,其中最早一例爲南非輸入,另一例在酒店隔離時房間位於前述病例的斜對面。臺灣地區亦於2021年12月11日接連報告3例奧密克戎境外輸人病例,三人此前均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屈突破性感染。當月,天津和廣州也各報告1例相關境外輸人病例,系內地頭兩次檢出奧密克戎毒株。業內人士分析,新毒株或由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如未經治療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慢性感染期間進化而來。
  雖然目前,全球範圍內僅不足2400人被奧密克戎毒株感染,但有關數據仍在快速攀升,引起業界「嚴重擔憂」。主要原因在於,該毒株有50多處突變,其中的一些突變可能導致病毒的傳染性和逃避疫苗免疫能力大幅增加。有專業人士擔憂,新毒株的突變情況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都要可怕」。
  對此,多國陸續宣布對非洲南部多國及其他發現奧密克戎感染個案的地區采取人境限制措施。
  新毒株的「可怕」之處在何處?傳播力真的那麽强嗎?哪些地區人群或將面臨更大威脅?疫苗是否就此無效?針對這些問題,病毒學家常榮山進行瞭解讀。
  多處關鍵突變引擔憂
  此次新變異毒株奧密克戎之所以被視爲「最危險的毒株」,與其剌突蛋白上出現的至少32種剌突蛋白突變密不可分,這一數字是席捲全球的德爾塔株的2倍。
  刺突蛋白一直被視爲病毒人侵人體細胞的鑰匙,也是多數疫苗針對的標靶。此處出現多種突變,格外引人擔憂。
  如基因測序數據顯示,奧密克戎毒株包含多個與免疫逃逸增加相關的突變,從而降低新冠疫苗的有效性,還有些可以提高刺突蛋白與ACE2受體的結合能力,使病毒更具傳染性。其中部分關鍵突變也曾在德爾塔株中出現。
  常榮山介紹稱,德爾塔毒株總共包含了15處突變,有6處發生在刺突蛋白上,其中又有3處比較關鍵:L452R、E484Q和P681R。
  其中,L452R增强了病毒進人細胞的能力,E484Q增强了病毒的免疫逃逸,P681R則能使病毒更有效地進入細胞。通過這些關鍵突變「打配合」,德爾塔株得以避開一些中和抗體,粘附在細胞上,從而更容易人侵細胞,因而具有更强的傳染性,更易進行人際傳播。
  其中,E484和P681相關突變也出現在此次奧密克戎毒株中。
  此外,奧密克戎毒株還携帶多個此前未曾發現的新突變,其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常榮山認爲,流行毒株經歷過機體免疫系統的洗禮後,會選擇不同抗原性的病毒株,以達到逃避免疫系統攻擊的目的。如果利用抗原製圖法評估現有毒株間的抗原關係,可以認爲奧密克戎毒株與現有幾種主要變異株的抗原性還是接近的。但奧密克戎毒株出現了這麽多的刺突蛋白的點突變,或與病毒在免疫抑制的個體身上長期感染後,篩選出來傳播力增强的變異株有關。
  此前,亦有英國科學家認爲,此次變異毒株中的大量突變,或表明它可能由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如未經治療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慢性感染期間進化而來。
  疫苗有效,威脅仍存
  「儘管在刺突蛋白上有30多種突變,(但這些突變)還不足以使奧密克戎毒株能躲避現有的所有疫苗,特別是mRNA疫苗。」常榮山告訴《鳳凰周刊》,因爲目前仍未發生「抗原漂變’「否則現有的疫苗就全部無效了」。
  據瞭解,抗原漂變由病毒表面蛋白基因的持續突變産生,可使得原本可防止感染的抗體失效,並讓病毒可在免疫人群中擴散。這可能會導致未來人們要像接種流感疫苗一樣,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接種新冠疫苗來預防突變株。
  不過,儘管現有新冠疫苗仍有望對變異株起效,但其保護效力仍有待商榷。常榮山認爲,尤對於那些2020年2-6月,基於早期新冠毒株和其他技術路綫研發的新冠疫苗而言,奧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大概率要超過德爾塔毒株,其危害性仍值得人們瞥惕。
  南非Sigal實驗室以及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研究顯示,奧密克戎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且或爲迄今所有變異毒株中最强的。公開資料亦顯示,相當數量的奧密克戎感染者此前曾完成至少2劑次新冠疫苗接種,出現了突破性感染。
  對此,輝瑞與BioNTech及强生等制藥巨頭均宣布正在研發針對奧密克戎毒株的新疫苗,如有必要將迅速推進臨床研究,退快或可在100天內生産。
  此外,接種加强針也被視爲抵禦奧密克戎毒株的重要手段。
  2021年12月,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表示,英國至少有一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後死亡,這是全球首個奧密克戎死亡病例。約翰遜稱,接種兩劑次新冠疫苗已不足以爲所有人群提供保護,因此政府將緊急擴大加强針的接利|。據瞭解,英國18歲及以上符合條件的人群都需接種第三針,且接種間隔也從原先的6個月縮短至3個月。
  常榮山表示,從理論上預測,相比德爾塔株,奧密克戎毒株對18-50歲人群的致病力會下降,但仍可能對老年人群帶來巨大威脅。因爲相關突變增加了新冠病毒進人人體細胞的能九更容易使老年人群感染,發展成重症。
  「從這個意義上說,奧密克戎對任何國家或者地區中,未接種新冠疫苗的老年人群的威脅將會是前所未有的。」常榮山稱,尤對於那些接種率本來就很低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奧密克戎毒株對老年人群的致病力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可能有所上升。
  當下新冠病死更多發生在老年人群,針對老人的防疫和治療很關鍵。常榮山一直强調要關注老齡群體,不要讓病毒傳給老人。
  「首先要接種,第二要戴口罩,第三要減少聚集,第四最好不出去。不出去是不可行的,要出去買東西,只能盡量減少出去。」他稱,當前需要多管齊下,全社會共同參與,才有可能減低這個冬天的死亡率,之後再等到更好的疫苗出來,讓病毐致病力慢慢下降。
  新毒株或將在低接種率國家流行
  奧密克戎毒株會否取代德爾塔株,成爲席捲全球的新毒王,目前尚未可知。
  常榮山認爲,想要成爲流行株,需要很多進化優勢和複雜的自然篩選過程。「奧密克戎傳播力增强,目前還只在南非這樣的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在接種率高的國家和地區,新毒株能否還有待時間去驗正。」
  他進一步解釋稱,病毒的傳播和複製是造成流行的最重要能力,與病毒逃避抗體反應的能力之間,一般處於一個勢均力敵的平衡。
  如相較於此前曾廣泛流行的貝塔和伽馬毒株,德爾塔株的傳播速率明顯更高,但在提髙免疫逃逸能力方面的表現並不十分出色,哪怕德爾塔株擁有相關突變。至少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其免疫逃避可能不會給病毒帶來與傳播力增强一樣的進化優勢。
  而幾乎與德爾塔株同時出現在印度的卡帕株,雖然具有與德爾塔株相同的大多數突變,以及類似於幫助病毒逃避免疫的突變,但該毒株並未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這表明這些突變可能以某種方式相互作用,使病毒在進化上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環境。
  「如果感染人數居高不下,那麽高傳染性和免疫逃避的能力組合將很可能會發生進化。這就意味著,未接種疫苗的人越多,出現比德爾塔更糟糕的變異株的可能性就越大。」
  常榮山表示,這樣的新冠變異株在2020年就曾出現過,那是一種名爲B.1.620的變異株,也是首次在非洲被發現。它不僅携帶E484K突變,還有其他一些或許能增加傳播性的刺突蛋白突變,但好在感染者數量很快就下降了。
  除病毒自身因素外,不同變異毒株間也可能存在「制衡作用」:一些高感染地區産生的抗體,有可能交叉保護人們免受下一種變異毒株的攻擊。如伽馬毒株一度「占領」了巴西,但德爾塔株則難以「登陸」。
  2021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德爾塔變異株樣本量已占到公共數據庫錄入所有冠狀病毒感染遺傳樣本報告的99.5%。然而,在德爾塔變異株傳播速度較慢的南美洲,伽馬、拉姆達和繆等其他變體仍然是大量報告病例的病因。
  常榮山綜合預測認爲,「未來,大概率的態勢將會是,德爾塔毒株在高疫苗接種國家和地區流行,在低接種率國家和地區流行奧密克戎毒株。」
(周世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