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社: 中美「脫鉤」還是「再掛鉤」?

  【香港中通社1月31日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表示,美中關係正變得越來越具有對抗性;不過他同時強調,與中國完全脫鉤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最終會引致反效果。受訪學者指,「脫鉤」的說法過於簡單化,中美正在展現一種全新的大國關係形態,即競爭、合作、對抗三者同時推進。
  布林肯1月24日在一次公開活動中作出如上表述,延續了他一貫的對華政策態度,即奉行「競爭-合作-對抗」並存的框架。美國媒體去年底總結指,拜登政府執政1年來,基本保持了上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戰略框架,在臺灣、貿易、軍事、人權和高科技等領域則比上屆更為強硬。還有分析認為,拜登政府在與中國脫鉤方面,還是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在貿易和直接投資方面。
  中美在2022年會否持續脫鉤,成為美國政商學界近來激烈爭議的話題。主張持續脫鉤的觀點認為,無論是出於經濟還是國家安全原因,美國必須通過減少對中國產品和供應鏈的依賴,來與中國脫鉤。而且這一點已在美國國會獲得了兩黨的一致支持。
  但也有一些經濟學者與美中關係專家認為,經濟脫鉤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美國不僅必須重新整合其自身全球化經濟的大部分,而且還要確保那些作為中國的大交易夥伴和投資者的國家參加。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都很困難。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分析指:「美國的對華政策具有長期穩定性,可跨越總統、跨越政黨,因而現任總統拜登執政第一年基本延續了前總統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不過也不能忽視拜登的差異,他同時也在努力尋找美中之間的共同點和合作空間。」
  張家棟續指:「因此,‘脫鉤’的說法有些太過簡單化,中美關係的新形態應是競爭、合作、對抗三者同時推進。這是一種全新的大國關係形態。去年,中美各存在一個小誤判:都認為對方會修改對己方的政策,但都落空了。不過經過兩國領導人去年視頻對話後,這種誤解已經消除了。中美關係將繼續沿著競爭、對抗、合作並存的道路走下去,不過將是有底線、有規則的競爭,兩國不會走到軍事衝突的程度。這種大趨勢將在今年甚至以後都一直延續下去。」
  張家棟補充說:「當前美國還有一個擔心,是關於俄羅斯烏克蘭問題,擔心中俄東西呼應。若是那樣,不管美國想不想,都將面臨痛苦的選擇。」
  一面激烈對抗競爭,一面進行局部合作,是否可行?
  張家棟認為:「由於這種新形態在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因而是否可行,不能完全預判。事實上,這一方面是主動政策選擇的結果,同時也是受世界大勢推動所致。過去的世界體系是弱肉強食,大國佔據至高無上的地位,沒人可以管得住大國;而今各國都離不開對方,大國地位較冷戰時期大大下降,更多地受到國際機制制約。因而,大國間競爭、合作、對抗並存的可能性遠較過去上升了。」
  在美國政商學界關於中美脫鉤與否的討論中,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美不僅無法全面脫鉤,還有必要「再掛鉤」。因為中美脫鉤是困難的,特別是考慮到金融業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另外,中美在氣候問題上料將採取」再掛鉤「措施。
  今年中美可能在哪些領域「再掛鉤」?張家棟分析指:「一是氣候變化領域,中美兩國都認同應在氣變問題上合作;另一個是疫情,各國目前都迫切面對重新開放的壓力,大國間如何協調以相同的步調打開國門,免疫政策如何接軌,對此有迫切的合作需要。」
  美國正經歷史上罕見的兩極政治分化,隨著今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臨近,會否促使拜登政府選擇對華日益強硬,甚至令中美脫鉤難以控制?
  張家棟認為:「美國的大選關注國家議題,對中美關係關注度高,與之不同的是,中期選舉旨在選出每個選區的議員。在這一級別的政治中,選民更關心國家內部事宜,對外交關注度非常低。儘管仍會有人試圖利用中美關係拉票,但影響肯定比不上大選。」
  張家棟續指:「當前儘管美國兩黨分裂,但他們對華態度基本一致。因而政治極化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不大。當前中美關係的緊張,會壓制兩黨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反而當中美關係出現一定緩和時,美國兩黨的分歧會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