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公園煉成記

  2021年11月中旬,周末,北京天朗氣清,冬日陽光溫暖,京西石景山區的一座公園裏迎來了3萬遊客。除非舉辦大型活動,此盛况幷不常見。
  這是個既大又免費的公園。面積達1142公頃,約爲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奧森公園)的2倍;其水面面積達326公頃,在六環內居第一。它是首都西部最大的城市休閑公園。
  這是個既「老」又「新」的公園。「老」,因其是在原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蓮石湖公園等多個現有公園基礎上建設而成;「新」,因其改造提升後已煥然一新,且有了個嶄新的、金光閃閃的名字——北京冬奧公園。
  它開園於2021年9月29日,與30公里外的奧森公園兩相輝映。自此,北京這座「雙奧之城」擁有了兩座奧運公園。
  它是石景山區借冬奧契機轉型升級促發展的一個支點,也是奧運遺産共享、惠民的極佳體現。
  一熄一燃
  石景山與奧運緣分頗深。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自行車和射擊兩大比賽場館群落地於石景山。
  2022年北京冬奧會,位於石景山的首鋼滑雪大跳臺是北京城區唯一的雪上競賽場館,這是世界首座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臺場館,將舉辦兩項比賽,産生4枚金牌。
  但二者的緣分遠不止於賽事承辦。
  如果說北京是「雙奧之城」,石景山則是名副其實的「雙奧之區」。
  始建於1919年前身爲石景山煉廠的首鋼集團是石景山區極具分量的企業,曾爲北京乃至中國工業的發展立下赫赫功勛。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後,爲了實現對國際奧委會的承諾,改善生態環境,首鋼集團完成了一次從「山」到「海」的跨越之旅——所有涉鋼産業從石景山搬到了河北的曹妃甸,歷時5年,騰退區連片面積達7.8平方公里。
  「因爲搬遷調整,首鋼的煉鋼爐‘熄’了,首鋼園區‘靜’下來了;十多年後,因冬奧會的舉辦,這個園子又熱鬧起來了,等於再次‘燃’起來了。」石景山區常務副區長齊春利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現在,包括滑雪大跳臺等在內的首鋼園北區已成爲冬奧公園的核心區。
  競爭「冬奧公園」這塊金字招牌的,除了石景山,還有延慶和張家口,國際奧委會歷時兩年半,進行多次考察與談判。
  齊春利表示,延慶與張家口的冬奧公園選址都在天然的生態山林中,而石景山是在城區甚至工業遺址區,更符合國際奧委會對冬奧遺産利用、公園爲人服務的理念,這是選址石景山的關鍵。「最終因爲首鋼北區的巨大魅力,冬奧公園落戶石景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首鋼園區考察,走在群明湖邊,看著那些高大的煉鋼爐、冷却塔遺存時,既震撼,又激動。」
  冬奧公園落戶石景山,還與另一大背景息息相關。
  此前很長時間裏,石景山是北京的傳統重工業區,京西八大廠即首鋼集團、北京鍋爐廠、燕山水泥廠、北京西山機械廠等8家重工業企業聚集發展。隨著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八大廠陸續關停幷轉,在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石景山區的定位之一是「國家級産業轉型發展示範區」。近年來,它正處於綠色升級的蝶變時期。
  「冬奧公園落地石景山以及北京冬奧組委進駐首鋼園區等,這是北京市對整個西部謀篇布局的一個大動作,借冬奧契機帶動西部發展,支持石景山轉型升級。」齊春利表示,2019年,北京市相關文件明確,力爭到2035年左右,把新首鋼高端産業綜合服務區建設成爲具有全球示範意義的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在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之際,巴赫通過視頻祝賀冬奧公園開放。他說:「冬奧公園將成爲北京2022年冬奧會最偉大的遺産之一。首鋼園區爲環保轉型呈現了最佳範例和基準。」
  最美跑道
  位於朝陽區的奧森公園爲北京冬奧公園提供了不少學習借鑒之處。奧森公園因北京奧運會而誕生,現已成爲北京北部集生態休閑、體育、文化於一體的著名地標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幷帶動周邊成爲宜居宜業之所。
  不同的是,奧森公園當年是在白紙上作畫,園內的龍形水系、仰山均爲設計師規劃、設計而成。冬奧公園則是在一張已經填了各種色塊、綫條的紙上作畫,難度等級更高。
  冬奧公園以首鋼園區及永定河爲核心區,輻射到周邊原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蓮石湖公園等多個現狀公園,各封閉區域之間又存在不少交界、割裂的城市地帶,歸屬於不同的管理方。
  造成割裂的原因,還有鐵路。在冬奧公園裏,有京石客專(高鐵)、京原鐵路(綠皮車)、豐沙鐵路(貨運車)、S1綫(磁懸浮)等十餘條鐵路綫經過。我國《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鐵路兩側8米-20米爲綫路安全保護區,歸屬鐵路部門管理。
  「我們把分散在各單個産權業主手中的空間整合起來,從最亂的地方開始梳理,一個接一個項目‘揪’著幹,越幹越覺得,困難真是不少。」齊春利說,「但是,在北京冬奧組委和北京市體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首鋼集團、鐵路部門、園林部門等各産權單位共商共建共享,最終圈出了一個圍繞永定河沿綫的、連通的大公園,讓老百姓共享。」
  冬奧公園呈長條形,總長度達14公里。規劃設計團隊發現,公園裏的主道路可以串連出一條42公里長的跑道,這正是近年來熱門的全程馬拉松的比賽長度——北京首條全封閉、與城市交通道路毫無交集的全馬跑道由此誕生。
  跑道將公園的標志性景觀節點串聯起來,沿途可欣賞老工業遺存、新首鋼大橋、滑雪大跳臺、石景山金閣寺文物群,觀山看水、觀景賞花。北京鼎信體育創始人周文信曾這樣點贊:「我看過400多條馬拉松跑道,冬奧公園這條最美。」
  除了全馬跑道外,園內還打造了21公里的半馬跑道、10公里夜跑道和2公里親子跑道,可滿足職業跑者、上班族夜間鍛煉者和親子家庭等多種需求。
  京西樂跑團是一家集跑步、徒步、登山、越野爲一體的全民健身民間公益團隊,隊員上千名,主要分布在石景山和門頭溝。團長李棟介紹,以前他們的日常跑步訓練沒有固定場地,主要在部分公園和車流較少的馬路上進行。現在,冬奧公園成爲他們經常打卡的訓練場地。
  冬奧公園正著力打造「跑道」這一IP,金標馬拉松、徒步大會等賽事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
  「公園本身是靜態的,得通過各種活動把人和公園聯繫起來。」齊春利說,「人來了,公園才會‘動’起來,有活力。我們克服這麽多困難建了這座園子,要讓老百姓最大化享受到它的好,感受到它的美,收穫快樂和健康,讓奧運理念傳播開來、傳承下去。」
  跑步愛好者林海燕家住豐台區趙公口,特地來公園體驗馬拉松跑道。她說:「政府花這麽大力氣支持全民運動,確實挺好、挺給力的。」
  從小玩到大
  「我最喜歡冬奧公園的兩處所在。」石景山區城管委工作人員馬惠告訴本刊記者,「一處是跑馬大本營,一處是左岸公共空間。」
  35歲的馬惠是寧夏人,已在石景山工作12年,對這裏充滿感情。
  跑馬大本營即馬拉松跑道的起點和終點集結區。這一片處於石景山、豐台、門頭溝三區交界之處,此前一條坑窪、破敗的馬路通向一家汽車修理廠、兩個輪胎倉庫以及一些違章建築。
  現在,此處已煥然一新:大片草坪搭配高低錯落的綠植,視野寬敞清新,柏油路面寬達9米;原來的封閉式倉庫裝上了明亮的玻璃窗,外立面刷成高級灰,變身爲馬拉松驛站,設置了就餐、淋浴和衛生間功能;冬奧雕塑《雪孩子》俏立一旁……
  「從髒亂差到高調性、高品位,這種反差讓人特有成就感。」馬惠說,「它堪稱城市更新的典範。」
  左岸公共空間是冬奧公園極具特色的一片區域,長6.2公里,總面積31公頃。這裏打造了豐沙記憶、織夢奧運、生活聚場、冰雪童趣四大主題區,爲市民提供全齡化的特色休閑活動空間。
  比如冰雪童趣主題區內,針對3歲以下幼兒設置了味道園、聲音園、觸摸園等,激發嬰幼兒感知興趣;針對3歲-6歲兒童設置了趣味跑道、捉迷藏景墻通道和秋千、滑梯等遊樂設施;針對6歲-12歲兒童設置了冰川攀爬墻、趣味籃球場;還爲看護的家長設置了休憩場地……
  「附近的孩子可以在這裏從小玩到大。」馬惠指著不遠處的一片住宅樓說,那是建於十年前的保障房小區,一共1萬多戶、3萬餘人,「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可以非常便利地享受這個公園,自家房子也變成了無敵湖景房」。
  「惠民」是左岸公共空間項目的出發點,在設計之初便做了大量民意調查。周邊5公里範圍內的893名居民接受了調研。李棟是其中一員,他對左岸慢跑賽道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設性意見。居民們的諸多想法和建議都被付諸實施。
  在齊春利看來,冬奧公園是石景山原有的永定河文化、工業文化與奧運文化碰撞、交織而成的一處所在,它的存在,將不僅助力綠色生態共享,還將助力文化共享。
  「爲迎接冬奧會,我們鉚足幹勁、辛辛苦苦準備了好幾年,最終是要借力冬奧加速本區的文化復興、産業復興、生態復興、活力復興,惠及百姓生活。」 齊春利說。
(王劍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