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鼠忌器式處置會否引發派系鬥爭?

  「三零三」大停電事故,台灣地區經濟損失極為嚴重,有說是達致一百億元,光是製造產業就高達四十億元。尤其是高雄市的石化產業損失極為嚴重,讓高雄市長陳其邁氣得「紮紮跳」,開第一槍痛斥是「低級錯誤」,並要「台電」賠償損失;陳水扁也直批「經濟部」和「台電」負責人要負責任,引咎辭職。
  經過五天角力,「行政院」昨日終於決定,讓「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雙雙請辭獲准,成為三十六年來頭一遭,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代理董事長,內升的王耀庭接任總經理,並且火速進行交接儀式,由「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監交。並也讓副總以下、主管處及操作人員,將依疏失程度,進行懲處。
  然而,「民怨」(民進黨黨內怨氣)最大的「經濟部長」王美花,卻是請辭獲得蘇貞昌慰留。不過,可能是為了安撫黨內外怨氣,還是先行安排王美花於前日前赴「行政院」提呈《三零三停電事故檢討報告》,親向蘇貞昌就事故發生原因研判以及未來改善對策進行調查結果報告;及於昨日前赴「立法院」備詢時,在議場鞠躬,表達最深歉意。
  這讓民進黨內外極為不解。蘇貞昌平時對下屬極為嚴厲,動輒「吹鬚睩眼」,嚴厲呵斥,為何卻對王美花低聲下氣,吞聲忍氣?
  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對其丈夫顧立雄「投鼠忌器」。因為顧立雄是蔡英文的「行政院長」「口袋人選」。如果鄭文燦因為受疫情及桃園市長任期所困,未能按照原計劃接任「行政院長」的話,顧立雄就是第一人選,對蘇貞昌取而代之。雖然近日有蔡英文介紹陳建仁入黨,是接任「行政院長」的「活棋」之說,但顧立雄仍是最主要的人選。而陳健仁的「活棋佈局」,其實是為了阻擋賴清德的「總統」之路。
  因此,蘇貞昌擔心「炒掉」王美花,導致其丈夫顧立雄「發窮惡」,向蔡英文自薦接任「行政院長」,而不得不對王美花「投鼠忌器」。
  其實,即使是顧立雄「氣度量大」,也「不屑」於「行政院長」的位子,蘇貞昌也得「不看僧面看佛面」,避免「得罪」蔡英文。因為現任「國安會」秘書長的顧立雄,是蔡文最依賴的親信,因而「得罪」不得。
  實際上,顧立雄從一名出身於國民黨的外省人,卻像陳師孟那樣「數典忘祖」,卻又比陳師孟更懂得「獻身」,一直為民進黨所倚重。從擔任陳水扁貪賄案的辯護律師開始,到為蔡英文鞍前馬後,一路從「不分區立委」、「黨管會」主委、「金管會」主委到「國安會」秘書長,一度還差點當上「國防部長」,都展示他是蔡英文的紅人,連其妻子都高升至「經濟部長」。這是因為,顧立雄自忖背有外省人的「原罪」,因而在投入民進黨後表現極為積極,對蔡英文完全俯首聽命,在清剿國民黨黨產一役,立下汗馬功勞;並因深諳法律,懂得如何規避違法問題,而讓蔡英文在肆意行政中如魚得水。另外,顧立雄懂得如何替蔡英文駕馭大臣,也使得民進黨內各派系不敢輕舉妄動,從而上演了黨齡資淺的蔡英文,竟然可以對黨內各路草莽英雄駕馭自如,連造反的心思都不敢有,因而顧立雄更得蔡英文寵愛。這一點,蘇貞昌不能不忌。
  還有一個顧忌,可能是出自於蘇貞昌自己的私心,就是派系屬性。顧立新被視為「新潮流系」人馬,而蘇貞昌本人與「新潮流系」關係密切,他所領導的「蘇系」,曾與「新潮流系」、「綠色友誼連結」結盟,組成「新蘇連」,與「謝系」(後來部分人蛻變為「湧言會」成員)、「游系」(現已蛻變為「正國會」)等對立,並在黨內派系鬥爭中所向披靡。因此,他必須對「新潮流系」避讓。這就導致「忌屋及烏」,不敢輕易處置王美花。
  但如此的處理結果,可能會導致民進黨內其他派系,尤其是「正國會」不服氣及不滿。這是因為,同是必須對重大事故負責任的「部長」,「交通部長」林佳龍因為太魯閣號事件而辭職,蘇貞昌先是要將其作為抵禦民眾及在野黨猛烈炮火的「防火牆」,而不批准其呈辭報告,讓其備受「摧殘」,後是當民眾的怨氣發洩完之後,迅速批准其辭職,使得其感到被「玩弄」,從而導致「正國會立委」舉行記者會猛批。
  而導致台灣地區經濟損失面更大、民怨更高的「三零三」大停電事件,「經濟部長」王美花請辭卻可以獲得慰留,蘇貞昌還在到「立法院」備詢時為她緩頰說,她去年帶領台灣走過百年大旱有重大貢獻;現在發生大停電,下台很輕鬆瀟灑,但找出問題才是負責任的做法,完全沒有責備之意。
  蘇貞昌對兩位「部長」的強烈反差態度,看在「正國會立委」的眼中,可能會不是味兒,因而可能會為林佳龍鳴冤叫屈。
  實際上,林佳龍是「正國會」的會長。而最近一系列事件,讓「正國會」很不爽,包括阻擋「正國會」陳亭妃上位的台南市長黃偉哲的「線人案」,受到黨內「英系」及「新潮流系」的「保駕護航」;也包括新北市議員第九選區的「正國會」參選人張銘祐,因不滿「英系」抬拱黃琳,而跑到民進黨總部「發難」。當然,可能還有陳亭妃連同其他「正國會立委」提出「台獨修憲案」,卻遭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奉蔡英文之命,予以阻攔。這些,都讓「正國會」感到「鬱悶」。現在加上王美花得以慰留,與「正國會」龍頭林佳龍被「炒魷」的強烈對比,可能更感「委屈」。
  「正國會」會否就此而「發難」,還是給蔡英文「面子」忍下來,待到更大事件時才總爆發?現在尚未知道。不過,已經是「寒冬臘月飲冰水」,又記上了一筆「深仇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