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陰影下的巴黎演出現場

  2021年年底,奧密克戎變種病毒開始在歐洲傳播。此時,巴黎塞納河音樂廳上演了一場歐洲級的音樂賽事:少兒歐洲電視歌曲大賽。它是在全球享負盛名的歐洲電視歌曲大賽(簡稱「歐視」)的少兒版,比賽規則也基本同歐洲電視歌曲大賽一致。
  對於參賽者及其親友來說,這是一場視覺盛典、家庭團聚。但有時,它又像是一場戰爭。
  歐洲少兒的舞臺
  在2020年於華沙舉行的「少歐」比賽上,11歲的法國女孩ValentinaTronel憑藉歌曲《J’imagine》(我想像)爲法國裸得了該項賽事的首個冠軍,並將「少歐」舉辦地帶到了巴黎。
  比起車水馬龍的巴黎市中心,位於巴黎西南一隅的塞納河音樂廳的人流量顯然要少得多。由於場館附近正在施工,如果出了地鐵口沒有跟著指示的方向走,你甚至以爲自己是在荒郊野嶺的工地上。不過越過工地大樓,你就會發現觀衆們已經開始排隊了,長長的隊伍從場館入口一直排到塞納河大橋的另一端。
  比起歐視觀衆的張揚個性、渲染價值傾向,少兒歐視的觀衆群體顯得溫和許多。在塞納河畔的寒風中,他們穿著大衣、戴著棉帽,靜靜等候入場。他們當中,大多數是爸媽帶著孩子前來。站在我前面的就是一對母女,她們用俄語彼此交流著。自從本世紀初歐洲廣播電視聯盟東擴之後,歐視和少兒歐視就成了東歐國家競相角逐、展現本國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大舞臺。
  鼓足勇氣,凑上前去,我問她們是不是來自俄羅斯,她們說她們來自烏克蘭。媽媽在巴黎的烏克蘭大使館工作,她希望通過帶孩子看比賽,讓孩子獲得藝術的靈感。
  雖然是在法國舉辦比賽,但是隊伍中出現最多的國旗則是亞美尼亞的國旗,而該國代表是本届比賽的頭號熱門。加上法國是歐洲亞美尼亞裔人口最多的國家,亞美尼亞人特別希望在本届比賽中揚眉吐氣一把。
  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2020年華沙的比賽是通過VR進行的,因此2021年的少歐是疫情暴發後第一次現場版的比賽。12月底,怡逢奧密克戎在歐洲暴發,這是歐洲各國宣稱的第五波大流行,哈薩克斯坦參賽選手也險些因此無法前往巴黎。好事多磨,比賽還是照常進行了,並且門票也早早銷售一空。進場的安檢較爲輕鬆,需要出示全程疫苗接種證明或者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現場觀衆需要全程佩戴口罩觀賽。
  場館外廳布置著各國的比賽海報和合影留念牆,孩子和家長們排著長長的隊,記錄這場巴黎的美妙旅行。音樂廳內,DJ正在熱場。本以爲這樣的比賽不會受到太多關注並且觀衆大概會「冷靜」觀賽,沒想到大家還是很熱情地配合著DJ的指令。有的一家三口把音樂廳當成了家庭迪廳,跳得不亦樂乎。
  音樂比賽就足這樣神奇
  在這個披著音樂廳面紗的夜店裏,我匆匆入座。觀衆們大多是成群結隊拖家帶口,而我則是孤身一人。正當我入座之後,我旁邊的女士朝我發出了善意的微笑。一番寒暄之後,我們開始了對話,並且一起看了一場難忘的比賽。
  她叫克勞迪婭,她的女兒是本場比賽的舞者,同時也是耐克的代言人。克勞迪婭告訴我,她來自荷蘭,她的女兒受邀來到巴黎,其他的伴舞都是法國人,只有她女兒是荷蘭人。就這樣,在後面的比賽中,我和克勞迪婭不停地盯著現場表演,以便認出她的女兒。她也時不時掏出手機,爲女兒記錄著這些珍貴的瞬間。
  「少歐」的參賽曲目,遠遠超過大衆的想像。無論是歌手的表演方式、還是歌曲的題材內容,都能令觀衆感到耳目一新。由於比賽規定了參賽作品的大部分歌詞要用本國母語進行演唱,因此各代表團都在舞臺設計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們力圖用舞臺語言去吸引更多的支持者。
  保加利亞的金童玉女歌頌著愛與和平,俄羅斯的小姑娘坐在高空歌唱著友情,最有趣的要數阿爾巴尼亞的歌手。雖然很少有人懂阿爾巴尼亞語,但是她在舞臺上布置了高高的牆壁、校服和課桌,讓觀衆們一目了然:她在以歌聲反對校園暴力霸凌。塞爾維亞的兩個小蘿莉,用曼妙的童話舞臺向世界傳遞著孩子們的愛。北馬其頓的俊男美女,則用靚麗的形象和炫酷的舞步引得觀衆一次次尖叫。孩子們的表現令觀衆沉浸其中,每當有自己支持的國家出場時,觀衆席的某個區域總會發出熱烈的掌聲與尖叫聲。
  我的旁邊還坐著波蘭的團隊。他們衣著整齊,手裏揮舞著波蘭的國旗。在我的身後,則是來自亞美尼亞的一家三口,右前方是來自阿塞拜疆的團隊。音樂比賽就是這樣神奇,它能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到一起;年齡的差異、性別的不同、種族的差別,在這裏都會烟消雲散。
  巴黎之夜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音樂。孩子們在這裏獲得了藝術的熏陶和家長的愛與陪伴,大人們則在這裏抒發愛國主義情感。
  當晚最激動的觀衆,要算我身後的亞美尼亞一家三口了。每當場上有亞美尼亞元素時,一家三口就會集體起立,揮舞國旗,告訴大家:我驕傲。
  由於戰火,亞美尼亞缺席了去年的比賽,今年他們盛裝歸來。15歲的少女歌手Melena的歌曲《Qami, Qami》(風)在賽前就被大家看好。現場表演雖然並非完美,但炫酷的舞臺風格和十足的偶像氣質,還是讓全場爲之尖叫。我前面的阿塞拜疆助威團,在亞美尼亞代表結束表演之後也爆發了熱烈掌聲。
  東道主法國代表的出場,將全場氣氛帶到了最高點。他們的歌曲《Tic tac》(滴答滴答)訴說著孩子們對於光陰的珍惜。13歲的Enzo以輕快的舞步、熱情的表演和完美的演唱,在全場的紅白藍海洋中完成了自己的演出。
  在歌聲中珍惜和平
  比賽之後進入了緊張的投票環節。我身邊的人紛紛拿出了手機,爲自己支持的歌手進行投票。同歐視不同,少兒歐視的觀衆票沒有國家限制,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參與投票環芳。當製片總監說他們目前一共收到來自全世界199個國家和地區的投票時,我爲之震驚。這樣的小衆少」L音樂賽事,也許比我知道的影響力要大得多。
  報分首先是評委分,之後是觀衆分,相加之和的最高分者,將獲得冠軍。意大利、波蘭以及東道主法國,輪流成爲榜首。有趣的是,在評委打分後,除了東道主法國和勢頭强勁的波蘭,高加索三國同時成爲了本届比賽的大熱門,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得分咬得很緊。
  不得不說,「少歐」爲不少泛歐小衆國家提供了一個向全世界展現本國文化的舞臺。由於之前的戰爭,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觀衆成爲了我們這些看客重點關注的對象。當亞美尼亞代表得分的時候,阿塞拜疆觀衆並不吝惜自己的掌聲,而當阿塞拜疆代表獲得分數的時候,現場則偶有一些喝倒彩的聲音。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俄羅斯和波蘭兩國之間。
  有時候比賽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地方。當你深陷其中的時候,你就變得不再是自己,而是一種去人格化的國家大使。少歐比賽,有時也是一場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不過總體來講,由於是青少年賽事,即便是喝倒彩也是零零散散。
  愛恨交織之間,我們跟著主持人來到了觀衆投票的環節。一番報分之後,法國和亞美尼亞成爲了觀衆最後的焦點。當亞美尼亞歌手最終奪冠,我身後的亞美尼亞一家三口再次激動地站了起來。這一次,他們沒有再坐下,而是歡歌、起舞、擁抱。孩子的爸爸更是流下了激動的泪水,這一刻,勝利屬於亞美尼亞。我和克勞迪婭上前對他們表示了祝賀。
  回望2021年,亞美尼亞經歷了戰爭、疫情、財政危機。少歐比賽的勝利,也許給亞美尼亞送來重新站起的信心和勇氣。一位15歲的少女能做什麽?她能讓自己的人民在戰火紛飛後獲得快樂,哪伯只有三分鐘。在謝場演出中,Melena泣不成聲,全場觀衆也爲之動容。
  我和克勞迪婭久久不願離開比賽,不願離開這場在疫情陰影下,背景複雜却又屬於孩子們的奇妙夢境。
  這裏是巴黎的第19届少兒歐洲電視歌曲大賽,這裏有愛與和平。
(范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