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應對五挑戰 疫情蔓延或全澳禁足

  【本報訊】為應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新冠疫情,本澳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屆時政府部門將成立15個專責小組分別應對工作。
  成立15個專責小組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介紹倘本澳發生大規模疫情時的應急處置預案,為應對澳門出現大規模新冠疫情,特區政府設立「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
  倘澳門出現大規模疫情,將會面對5方面的挑戰,包括:實施社區管控措施;進行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排查和檢測;準備大量隔離和治療設施;交通和生活支援;市民訊息溝通。為了應對5方面的挑戰,將在行政長官領導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和民防行動中心兩個架構負責統籌和協調下,由各政府部門成立15個專責小組。
  15個小組分別應對的工作,包括:1、社區管控措施(法律支援小組、社區管控小組);2、大規模流調、排查和檢測(流調排查小組、核酸檢測小組);
  3、大量隔離和治療設施(設施建設小組、醫療救治小組、酒店隔離小組、家居隔離小組、環境衛生及遺體處理小組);4、交通和生活支援(社會基本服務保障小組、人員運送小組、維生及社會支援小組);5、市民訊息溝通(資訊及資料小組、訊息發佈小組、查詢求助管理小組)。
  社區治療中心選址澳門蛋
  羅奕龍續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社區治療中心選址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和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設有3部分,包括:檢疫站(設在澳門蛋C區)、實驗室(配置移動實驗室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和住院部(設在澳門蛋A區,以及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一樓和三樓的體育館),共提供1,400張病床。
  應變協調中心希望在社區治療中心提供一站式檢疫分流、核酸檢測及輕症病人住院服務。
  當出現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時,以澳門目前的疫苗接種率來看,大部分均為無症狀感染或輕症,故此需要大規模的隔離設施收治輕症甚至無症狀感染者,如果是重型或危重型的患者,則會安置在現有的隔離設施(即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進行治療。
  疫情蔓延或全澳禁足
  羅奕龍表示,政府會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當中包括全澳性防範措施:收緊出入境限制、進入場所掃碼和出示健康碼、關閉公共場所、學校停課、取消大型活動等;
  區域性管控措施:採取對病例及其接觸者的追蹤隔離,對有關活動地區進行區域性的封控、管控和防範措施,如分區分級精准防控(劃定紅、黃碼區)。
  倘社區疫情嚴重,全澳性管控措施包括全澳居民實施非必要不出門(即「禁足」)措施。倘實行「區域性管控措施」或「全澳性管控措施」,將組成維生和社會支援小組,確保市民的基本日常生活所需。
  快速抗原測試不可取代核檢
  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介紹快速抗原檢測優勢,包括居民不需要去到指定檢測機構,可以在家或工作場所自行檢測,可以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減輕醫療系統負荷。同時出結果快,一般15分鐘有結果。局限一是敏感性較低,即發現陽性病例能力,感染早期或後期病毒量較低時難發現;二是較高的假陽性,即無感染而顯示陽性,所以必須經過核酸檢測複查。
  政府會未雨綢繆,儲備大量抗原檢測試劑,以備不時之需。強調不可替代核酸檢測,只是核酸檢測補充性措施。政府使用快速抗原檢測的情景,包括在常態化抗疫下,例如重點人群鬚根據風險按照頻率進行核酸檢測,以及照顧脆弱人群的工作人員等。在封控區(紅碼區)隔離醫觀人士,除了政府定期安排核檢,也會考慮派發試劑供自行檢測,以便一旦發現陽性儘快處理。
  本澳疫苗接種率82.2%
  梁亦好表示,至今,全澳總人口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為82.2%,過去一周內便上升了近2個百分點。但3歲至11歲兒童接種率38.3%;60歲以上仍偏低、不理想,60至69歲僅72.5%,70至79歲60.6%,80歲以上33.7%。
  現時全球或鄰地的資料已證明接種疫苗有效減少感染風險,更重要是有效減少出現重症、住院及死亡風險。根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3月14日數字,4,066宗死亡個案中得出幾個結論,一是死亡個案中95.5%都是60歲以上人士;二是總的死亡率是0.56%,但80歲以上人士達9.44%。另外,已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率是0.08%,沒有打針人士死亡率1.86%,相差20倍;長者打齊針死亡率是2.89%,未打齊針死亡率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