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實事求是卻又是無可奈何的決定

  澳門特區政府交通事務局曾於去年四月間宣布,將對亞馬喇前地巴士站及停車場進行改建,相關工程將於在去年內招標,並計劃將不超過三條巴士線分流至地下停車場。但至今一年過去了,卻未見有任何動靜,也沒有向社會宣布計劃進度。交通事務局近日在回覆議員何潤生的書面質詢中透露,經過重新審視及綜合評估,尤其是去年六月的暴雨對澳門廣泛地區造成的水浸情況,已經擱置有關改建計劃。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林志劍前日在受訪時也表示,由於往年強颱風「天鴿」、「山竹」吹襲本澳時,亞馬喇地下停車場並無水浸,當局原本計劃把某些路線的小巴站遷往地庫一層;但去年暴雨時,亞馬喇地下停車場尤其地庫二層有部分私家車被浸,當局需要重新評估水浸的風險,會否對巴士造成影響。他又稱,當初提出的計劃不包括商業元素。在被問到地面層巴士站的優化工作時,林志劍回應說,在加設雨篷後環境轉好,局方會持續關注巴士停泊的情況,認為目前車流情況可以。
  交通局決定擱置將數條巴士線及其車站分流到地庫的計劃,其中一個理由是暴雨時排水不及,這是很明智的決定。去年河南鄭州暴雨導致隧道受淹,有人員傷亡的慘劇,就是一個嚴重的教訓。在亞馬喇地庫的排水設施欠佳,即使是整治也難以改善的情況下,還是「知難而退」為好,這是符合「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的。
  何況,亞馬喇前地地庫沒有自動扶手梯等上落設施,乘客上落較不方便。尤其是車道多彎位,路面複雜,照明較差,車體較大的巴士(即使是小巴)行駛易生意外。另外,還有通風等問題。曾有人提出過建議,可以參考內地的一些城市及台北市的做法,利用此地庫作地下美食街或商場。但食街可能會遇到油煙難以排洩的難題。即使是巴士站,在電動巴士尚未完全普及,仍是以汽油甚至柴油為主燃料的情況下,巴士排出的廢氣,不但是對環境不利,而且對人體還有害。關閘廣場地下巴士站整治前的情況,就可見一斑。
  其實,亞馬喇地面巴士站在經過整治之後,換乘或途徑的巴士路線較多,巴士路線分佈也尚算合理,分區候車也頗為方便。因而雖然並不能完全滿意,但也還可以接受。在目前的主客觀條件下,還可算得上是較為科學合理的配置。當然,頂蓬未能完全遮陽擋雨,是一大缺陷。日後應當繼續在這方面著想,強化遮陽擋雨的設計。思路可以更大膽一些,在整個廣場的巴士站部分,建設一個高頂的透明大蓬,既可為上落車乘客遮陽擋雨,又不會遮擋附近建築物的視線。當然,也容易通風。
  其實,亞馬喇廣場現時的地庫設計模式,本身就是一頭「怪物」,是當年中葡兩國政治博弈的結果。是前澳葡當局以整頓亞馬喇前地的名義,來掩蓋其拆卸阿馬留銅像並將之運回葡國的政治意圖,當然就沒有真正為澳門居民利用及使用的切身利益著想。而且也是倉促之作,並非出於長遠之計,因而這才「賴下呢篤蘇州屎」。
  實際上,一九九一年三月,曾經痛斥彭定康「三違反」是「千古罪人」的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魯平,以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的身份,率團訪問澳門,為起草澳門基本法進行調查研究。當時他放了兩「炮」, 一「炮」就是「炮打」阿馬留銅像,另一「炮」是「炮打」台北駐澳門機構的名稱問題。這兩「炮」在當時引起極大震動。
  魯平「炮打」阿馬留銅像的的神情,與痛罵彭定康是「千古罪人」時頗為神似。他指出阿馬留侵佔中國領土,將葡佔土地擴延到關閘,殘殺中國居民,拆毀中國清朝官衙,並為修建馬路而搗毀澳門原居民的祖墳。魯平質疑,不應將阿馬留的銅像矗立在澳門最繁華的位置,回歸後必須將之搬走。
  前澳督韋奇立將軍聽後慌了神,擔心澳門回歸後將會拆卸阿馬留銅像並淩辱之,就象在「一二‧三事件」時,愛國群眾拉倒在議事亭前地的美基士打銅像那樣。於是,就決定將阿馬留銅像拆卸下來,連同置放在嘉思欄保安司令部倉庫已久的美基士打銅像一道,悄悄地運回葡國,以免遭到「侮辱」。但是,葡方又擔心直接拆卸阿馬留銅像,將會在客觀上形成向中方「投降」的效果,因而「度」了一條「喬」,宣佈為適應葡京酒店前面廣場交通日益繁忙的需要,將會進行交通改造規劃,並成立了一個諮詢委員會,還委任了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代表為其成員,表面理由是中銀大廈也位於銅馬廣場,進行交通改造應當聽取其意見,實質上是要「中方代表」為其計劃「背書」。於是,阿馬留銅像就在「交通改造」計劃中,按照新的規劃圖則被拆卸了下來,並被運回了葡國。與彭定康的頑固對抗態度比,前澳葡政府對魯平的「炮打」,還是當一回事的,而且也以較為明智的方式,自行挑出了中方的「眼中刺」,總算是給了魯平以至中方很大的面子。  
  魯平所指的阿馬留銅像,就位於今日亞馬喇前地。其實,「阿馬留」與「亞馬喇」,都是同一個人,只不過是其人葡文姓氏的不同中文音譯而已。既然當時的「亞馬喇前地」改造工程,是為了掩護拆卸阿馬留銅象並將之運回葡國,而不是將重點放在改善交通方面(或許也有此意,但不是主要目的,因為當時此處的交通並不擠迫),因而就「求求其其」、「事事旦旦」、不倫不類,搞了個「四不象」的畸形怪物。
  既然如此,特區政府現在提出的任何改建計劃,都是治標不治本,因而即使是絞盡腦汁,都將處處受到制肘,難以完美,這也是交通局感到「老鼠拉龜」的根本原因。除非是「長痛下如短痛」,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及市民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推倒重來」。但工程量卻極大,費用也極高,勞民傷財。在疫情衝擊下,政府財政似乎難以負擔,而且也因涉及面積較大,而為居民生活帶來不便。
  因此,交通局決定放棄將部分巴士線分流到亞馬喇廣場的地庫並設車站的設想,是實事求是的,也是無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