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空難事件真相追述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統治集團推行「獨裁、內戰、賣國」三位一體的反動政策,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這場尖銳複雜的鬥爭中,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同志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同年12月又派出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陸定一、吳玉章、鄧穎超等同志赴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後來增派秦邦憲參加憲草審議工作。
  令人震撼的噩耗
  1946年4月7日,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向延安發來電報,說: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同志,於4月8日上午,由重慶乘機飛返延安。
  8日上午8時45分,一架美國C-47式運輸機從重慶冒雨起飛。同機人員除了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還有著名老教育家黃齊生先生,葉挺夫人李秀文、女兒葉揚眉、兒子葉阿九,魯迅藝術學院教員黃曉莊(黃齊生之孫),第十八集團軍參謀李少華,王若飛同志副官魏萬吉,秦邦憲同志副官趙登俊,葉挺同志幼子阿九的保姆高瓊,另有機組人員:佩戴飛虎隊標識的美軍飛行員蘭奇上尉、瓦伊斯上士和邁歐、馬爾丁,共17人。飛機起飛後,機組即用電臺同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聯繫,報告一切正常。飛機降落中轉站西安,經短暫休整,於11時55分起飛前往延安。半小時後,機組再次與美軍觀察組聯繫,報告飛行正常。
  當日延安的天氣不佳,烏雲低暗,下著小雨。下午1時許,毛澤東、朱德、任弼時、林伯渠等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領導人以及各機關團體代表、群衆數百人,陸續趕到延安東關機場,準備歡迎歸來的戰友。
  空中傳來隱隱約約的轟鳴聲,在場有人推斷飛機已到甘泉上空。然而轟鳴聲却越來越遠,直到完全消失。隨後,美軍觀察組收到機組發出的最後一份電報:飛機迷失方向了。中共中央得此消息後高度關注,當即組織數以萬計的軍民多方尋覓。美軍觀察組也協調派出兩架飛機,連續3天在延安附近搜索,但均無結果。
  下午2時許,山西省興縣東南附近村民聽到隆隆的飛機聲,緊接著傳來劇烈的爆炸聲。莊上村村長李文堂立即帶人尋聲前往以探究竟,在黑茶山山頂南坡的一塊巨石旁,發現飛機殘骸主體斜躺著,頭部朝上,尾部朝下,螺旋槳已折斷。殘骸下是一片焦土,四周散落著機體碎片和遇難者遺體、遺物。由於搞不清失事飛機是敵是友,當晚召開村黨支部會議,最終決定次日組織人員上山,先將遇難者遺體抬下山掩埋。會議開到臨近深夜時分,區大隊長劉富匆匆趕到,說有架載有黨的重要領導和高級將領的飛機失踪,正在尋找。大家預感到事情的嚴重性,決定天一亮就上山,展開搜尋工作,同時派人趕赴中共晋綏分局報告。分局即令保衛部部長譚政文及其機要秘書兼機要股股長顧逸之,率人前往事發地點調查。
  10日晨,譚政文、顧逸之等趕到飛機失事現場。經仔細辨認,將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的遺體找到。因天色已晚,先將4位烈士遺體運下山存放在民房中。次日繼續搜尋,相繼找到其他遇難者的遺體,並拾得乘機者名單和秦邦憲、黃齊生的私人圖章,以及兩枚藍底白字、寫有「中國共産黨代表團」的證章,進一步證實了遇難者的身份。
  11日晚10時,中共中央接到晋綏邊區關於飛機失事的電訊後,通過新華社發布了一則十分簡短的消息: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等同志「在本月八日乘美機由重慶飛延安途中,因飛機迷失道路,於下午二時左右在晋西北興縣東南八十裏的黑茶山遇霧,撞山焚毀,當即全部遇難」。
  4月11日,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組成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林伯渠、習仲勛、李鼎銘等26人參加的治喪委員會,並決定邊區降半旗3日,停止娛樂活動1個月。13日,《解放日報》發表評論《痛悼死者》,稱這場空難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極沉重的損失」,並刊登毛澤東的題詞「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18日,烈士遺體由兩架飛機運達延安。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中央領導親率各界代表與群衆萬餘人赴機場接靈。19日,延安各界3萬餘人隆重追悼並公葬烈士,朱德、劉少奇等親隨執紼,送靈下葬。
  追查空難真相
  中共中央在隆重舉行哀悼活動的同時,對「四八」空難發生原因展開了深人細緻的調查。
  當時正處於國共關係日趨緊張之際,自然會使人們對空難原因産生懷疑並引發諸多猜測,一時謠傳紛起,因爲死難的有這麽多中共領導人,謠傳自然集中到一點:這是否有人蓄意製造的破壞事件?負責「四八」烈士治喪工作的楊尚昆回憶:「當時,我們確實懷疑是不是國民黨特務在搞鬼。」但爲慎重起見,中共中央根據晋綏邊區政府的報告,在4月11日新華社發布的消息中,將空難原因歸結於「飛機迷失道路,遇霧導致撞山焚毀」。
  12日,新華社發布《王若飛同志等遇難經過》一文,披露王若飛、秦邦憲是因停戰協定、整軍方案和政協協議的實現遭嚴重阻撓,爲及時向中央請示和商討對策,才冒著惡劣天氣飛返延安的。13日,《解放日報》發表《痛悼死者》評論,更是明確表示「他們是爲和平民主事業而死的!他們是爲堅持政治協商會議全部協定——特別是憲草原則協定,堅持停戰協定,堅持整軍協定而死的」。19日,《新華日報》刊登周恩來撰寫的《「四八」烈士永垂不朽》,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沒有反動派破壞政協決議的陰謀活動,也就沒有你們這次冒著惡劣天氣飛回延安的必要」。
  「四八」空難現場調查人譚政文、顧逸之於4月18日乘專機護送烈士遺體回延安,並向中共中央專門彙報空難調查情况。根據對飛機失事現場的調查和詢問當地群衆,他們在給中央的書面報告中作出如下分析:第一,飛機確系撞在黑茶山上失事的,不是在空中爆炸而墜毀。因爲山側峰巨石上的撞痕非常清楚明顯,飛機是撞山後才爆炸和起火的。第二,天上雲霧很濃,山上下雪,山下下雨,駕駛人員可能是因能見度太差、看不清山川地貌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飛機再飛高一些,也不會撞到巨石上。第三,從對飛機出事現場的反復搜查結果來看,沒有發現人爲製造爆炸的可疑迹象。
  C-47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於20世紀30年代研製的一種雙發動機活塞式軍用運輸機,但那時飛機並沒有「黑匣子」設備,加之缺乏有效技術手段對失事飛機主要部件進行分析和鑒定,只能根據判斷將失事原因歸結爲惡劣天氣所致。
  當時,中共中央爲了維護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也爲了不給國民黨留下藉口,激化兩黨矛盾,認可了飛機是因雨霧意外撞山失事的結論。楊尚昆曾回憶:「經過仔細分析,我們和觀察組一致的看法是:因爲氣候惡劣,天空雲層厚,能見度差,飛行員在機場上空盤旋,找不到跑道,只好改變航向,朝北平方向飛行,不幸撞毀在2000米高的黑茶山上。」
  難解之謎
  長期以來,圍繞「四八」空難原因莫衷一是,存在著「天灾論」和「陰謀論」之說。
  1998年初,顧逸之在香港《大公報》發表《對「四八」墜機事件的回憶》一文。文中道:「這架飛機是在西安機場降落加油,稍事停留後才起飛來延安的。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飛行的,爲什麽竟飛到東北方向來了,甚至飛到黃河以東黑茶山來了呢?其中原因我們至今都不清楚,也無法分析。後來聽譚局長講,在遺物中有一份迷失方向的電報稿。但當時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氣並不壞,美方機長又是佩戴有飛虎臂章的飛行員。這些一直在我內心存疑。」
  2003年7月,葉挺長子葉正大撰文回憶:1951年6月,他和二弟葉正明到中南海周恩來家中拜訪。周恩來談到「四八」空難,明確否定了飛機在濃霧中撞山失事的結論,「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因爲「當時延安只下點小雨,
  飛機已到延安上空,我們已聽到飛機的聲音了,爲什麽一轉眼就飛向黑茶山?這不是國民黨特務做了手脚又是什麽?!」葉正大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航空專家,曾參與五種型號飛機的設計、研製工作。他在將周恩來關於「四八」空難的談話內容公布於衆的同時,從航空技術角度對飛機迷航原因進行破解:國民黨特務在西安飛機稍停加油時,將簡單的定時破壞裝置裝到飛機的磁羅盤和壓力高度表綫路上。當飛機飛到甘泉地區後,磁羅盤和高度表同時失靈,致使飛機迷失了航向和高度。不過,在缺乏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的情况下,這種觀點仍屬主觀分析和推斷。
  2006年,適逢「四八」空難發生60周年,國內多家報刊和網站都轉載了一篇回憶文章,稱隱居臺灣半個多世紀的國民黨軍統特務杜吉堂臨終前主動爆料,承認自己當年奉命製造了「四八」空難:是他派特務僞裝成機修人員,利用C-47在西安機場停留之機,在高度表和磁羅表背面安放了磁鐵。結果,飛機起飛後受磁鐵的强烈干擾,導航系統和高度表相繼失靈,最終在濃霧中撞山焚毀。但秦邦憲之子秦鐵認爲該文漏洞百出,可信度不高,就去查找消息的原始出處和「杜吉堂」這個關鍵證人,結果都沒有找到。
  此外,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多部權威黨史著作或當事人回憶,對「四八」空難也存在不同表述。如《中國共産黨歷史》是這樣記載的:「由於國民黨決意破壞政協協議,4月8日,中共政協代表王若飛、政協憲草審議委員會代表秦邦憲,從重慶回延安向中央彙報和請示工作。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毛澤東年譜》表述爲「因遇惡劣天氣,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周恩來年譜》表述爲「飛機途中失事」《朱德年譜》則明確指出:「因飛機遭國民黨特務破壞,又遇惡劣天氣迷航,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
  「四八」空難究竟是天灾還是陰謀,是意外事故還是暗殺行爲,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但因各方都缺少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使這場機毀人亡的慘劇真相至今仍未解。
(徐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