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中葡論壇發揮更大作用 鄒玖勝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部長級特別會議日前以線上結合線下模式舉行,主會場設於澳門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綜合體,同時在北京設置分會場。在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動蕩不安,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反覆之際,是次部長級特別會議的成功召開無疑是中國和葡語國家作出的共同努力,對與會國共同推進攜手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增長有著激勵意義。
  眾所周知,中葡論壇於2003年10月在澳門創立,是由中國中央政府發起並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承辦,安哥拉、巴西、維德角、幾內亞比紹、莫三比克、葡萄牙、東帝汶、聖多美及普林西比等8個葡語國家共同參與,以經貿促進與發展為主題的政府間多邊經貿合作機制。論壇旨在發揮澳門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平臺作用,加強中國和葡語國家間的經貿、文化交流,促進中國內地、澳門和葡語國家的共同發展。
  在戰備效果的意義上,自論壇成立以來,成效日益顯著,影響不斷擴大,隨著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深入,雙方的合作領域也更為廣泛,由2003年的7個,增加至目前近20個領域,涵蓋政府間合作、投資貿易、文化旅遊、公共衛生、傳統醫藥、產能合作等傳統與新興領域,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用數據來體現則是,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中葡貿易額從二○○三年的一百一十億美元增至二○二一年的二千○九億美元,十八年間增長了十七倍;中國對葡語國家累計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亦由六千萬美元,增加至二○二○年的逾七十四點一七億美元,增長超過一百倍。
  與此同時,澳門的平臺作用進一步強化,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自中葡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以來,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總部落戶澳門,「中國與葡語國家企業家聯合會」在澳門成立,澳門中葡平臺綜合體落成使用,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和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等三個中心建設取得良好進展。同時,打造中葡金融服務平臺、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中葡文化交流中心、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等措施逐步落實,澳門的中葡平臺功能不斷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以經貿合作服務為中心,科研、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金融及青年創業等領域協同發展、共同推進的綜合服務平臺。
  可見,中葡論壇是一個優秀且獨特的國際合作機制。它跳脫出地緣和區域的束縛,首創以語言和文化為連接紐帶,通過多邊合作機制將葡語國家連接起來,形成了穩定的合作機制,使論壇框架下的國際合作能夠持續穩步推進。
  而是次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部長級特別會議,以線上結合線下模式舉行,主題為「攜手抗疫、共謀發展」,自然是聚焦抗疫合作,以及推動經濟復甦。實際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與葡語國家互施援手積極開展抗疫合作,充分展現共克時堅、命運與共的深厚情誼。此次中國繼續與葡語國家加強疫苗、藥物以及衛生領域合作,在澳門設立中國葡語國家防疫交流中心,正是深化衛生防疫領域合作,共同推動完善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的行動。另外,赤道幾內亞共和國正式加入中葡論壇,各方部長已簽署加入聲明,則代表著中葡論壇的體量進一步增大,影響力進一步加大,未來機遇將隨之增加。正如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當前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共用機遇,共創未來,推動各領域合作邁上新台階。其中包括三點內容:一是深化抗疫合作,共建衛生健康共同體。至今中方已累計向葡語國家提供疫苗逾1.7億劑,下一步中方願同葡語國家開展新冠疫苗技術轉讓和產能的合作,加強疫苗認證和監管政策溝通協調,支持疫苗當地語系化生產,全球公平分配,為疫苗商業採購提供便利,共同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覆蓋性。二是拓展經貿合作,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中國將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為契機,不斷提升與葡語國家的貿易投資合作能級,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建設一批小而美民生項目,更好地服務各方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中國還將充分發揮中葡合作發展基金作用,通過融商加融資的方式,深化產業合作,以綠色低碳服務貿易數字經濟等為突破口,培育經貿新增長點。三是要用好澳門的平臺,提升中葡合作論壇的新能級。將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效應,支持澳門建設綜合性的服務平臺,舉辦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博覽會(澳門),支持澳門和廣東在橫琴共同建設中葡國際貿易中心,為促進中葡國家的經貿交流合作提供支撐,鼓勵內地企業與澳門企業通過聯合投資、聯合融資、聯合投標、技術合作等方式,共同參與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
  可見,未來,無論是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臺,還是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均與澳門中葡平臺的角色密切相關,中葡平臺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肩負更高的任務。
  事實上,澳門非常重視中葡平臺的發展,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就對發展中葡平臺做了重點規劃,強調將「充分發揮澳門中葡平臺功能,助力國家全面開放」。《2021年施政報告》進一步提出「務實推進中葡平臺建設,全力配合辦好第六屆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完善和充實平臺功能,充分發揮澳門中葡平臺作用,促進中葡經貿文化合作與交流,助力國家新發展格局下的對外開放。」例如建設「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是構建中葡平臺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區政府與澳門高等院校從不同層面推進各項工作:提升中葡雙語人才儲備、專業課程趨向多元發展、師資隊伍質量穩步提升、建立數據庫助教學研究等。2020/2021學年,澳門高等院校葡語相關及主要以葡語授課課程有25個,學生1,170名,來自葡語國家學生167名。非高等教育範疇學習葡語註冊學生人數,由2016/2017學年的5,859人,增加到2020/2021學年的8,444人。又如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成立後,多次支持及組織澳門的青年社團、大專院校、青創企業等代表逾200人,到葡萄牙及巴西進行交流考察,瞭解當地的青年創業環境及政策措施,共同探討未來發展及合作方向。
  然而,社會對中葡平臺建設的成效仍抱有疑慮,平臺經濟遠未成氣候,中小企和青年投身中葡經貿合作的意願多年來未見提升,平臺建設成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第三方評估報告曾對中葡論壇未來發展提出政策性建議,包括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拓展產業合作領域;創新金融合作模式;加強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推進國際發展合作;深化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完善中葡論壇機制建設等。因此,若澳門銳意做好中葡平台角色,便要加大力度狠下苦功。
  有學者則認為,澳門特區可借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契機,以特色金融服務為平臺,發揮「中葡基金」的作用,加強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以民心相通為平臺,通過創設多樣化交流活動、搭建品牌化交流平臺、構築常態化交流格局等手段,進一步完善人文交流合作的統籌推進機制,加強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的文化往來,促進共同發展;以區域合作為原則,深化內地、澳門和葡語系國家的融合發展,加強三方合作與聯繫;以中葡青年創新創業為紐帶,促進中葡青年之間的交流,加強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的創新創業合作。
  具體來說,與廣東省深度合作開發橫琴是澳門突破當前困局的重大機遇,亦是中葡平臺能否實現脫胎換骨式升級的基礎。因此,可以把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為加強中葡平臺政策優勢的切入點,考慮:吸引葡語資本參與橫琴合作區澳門產業投資,建議特區政府應利用中葡平臺的優勢,同時結合當今國際經貿的新形勢,在橫琴佈局發展食品和保健食品業、中醫藥產業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產業、金融業、現代服務業、醫療健康、人工智慧等產業,吸引內地和葡語國家的企業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投資,逐步將中葡平臺做實做細做強。
  同時制定更優惠的原產地認定方法,參考海南自貿港的方案,建議向中央爭取修訂《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原產地標準,制定更優惠的原產地認定方法,允許澳門企業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對從葡語國家進口的產品進行適量實質加工後,可直接使用「澳門製造」認可經橫琴二線以零關稅優惠進入內地銷售。
  此外,加快澳門與葡語國家簽訂自貿協議,建議中央相關部委支持和指導澳門以單獨關稅區的身份與巴西、安哥拉、葡萄牙「先行先試」磋商貿易協議,重點爭取讓澳門企業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對來自於中國內地的工業製品進行不高於兩成比例的實質加工後,以較優惠的條件進入上述三國的市場,並持續檢視協議落實情況,適時爭取與其他葡語國家簽訂類似協議。
  總之,只有共同做大合作蛋糕,打造新的增長點,讓各參與國能夠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獲得共同利益,才能保證合作穩定持續。澳門應充分用好自身獨特優勢,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加大力度完善和充實中葡平臺功能,切實做好平臺服務,使其充分發揮溢出及增強效應,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