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應當是國民黨對羅智強「失望透頂」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懷有強烈意願要參選桃園市長,卻被黨中央直接宣佈不予提名。這讓羅智強認真「冇癮」,近日在接受《蘋果新聞網》專訪,談到這一段時仍然大談他心中的氣與怨,並強調最近這段時間,他看到黨中央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的戰士,讓他用「失望透頂」來形容也不為過。
  羅智強對國民黨「失望透頂」,那怎麼辦?是為了個人目的,退黨以個人名義「無黨籍」身份參選桃園市長,還是投奔民眾黨,爭取民眾黨提名參選桃園市長?儘管民眾黨曾經公開聲言,歡迎他加入民眾黨,但至於代表民眾黨參選桃園市長,則是已經「遲來一步」,民眾黨已於昨日宣佈,經過黨內民調對比,由戰勝了謝立功的賴香伶代表民眾黨參選桃園市長,亦即沒有羅智強的份兒。脫黨參選?這就更證明是他要參選桃園市長,是為了個人目的而並非是為了國民黨的整體利益。當然,羅智強公開聲稱他已經對國民黨「失望透頂」,他要脫黨就具有其個人的合理性。不過,話說回頭,以羅智強為重要成員之一的所謂「戰鬥藍」,代表國民黨「替天行道」的言行就流失正當性了。
  其實,與其說是羅智強對國民黨「失望透頂」,倒不如說是不少國民黨人對羅智強「失望透頂」。這不單止是他這次毫不顧及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將「六都」市長的提名權「沒收」到黨主席的手中,亦即不實行黨內初選,而是由黨主席決定徵召,以及國民黨在桃園市長選舉中必須全力依靠的桃園市國民黨黨部及桃園市議會國民黨黨團,都根據桃園市地方政治版圖基本盤的實際情況,極力主張由在地人出選,反對「空降兵」出選的訴求,強行要參選桃園市長這檔事了,就說是他在「馬王政爭」中的表現,就已經讓正直的國民黨人大倒胃口,才是真正的讓國民黨人「失望透頂」。
  實際上,直到如今,無論藍綠兩造都認為,二零一三年九月發生的「馬王政爭」,不但讓貴為「總統」輸得一敗塗地,而且更是國民黨政權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捩點。而當時馬英九身邊的第一謀士金溥聰遠在美國擔任駐美代表,輔佐馬英九對抗王金平的正是時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的羅智強。羅智強職務不高,但其「話語權」卻高於其他人物。在馬英九連夜與其親信密謀時,羅智強與「行政院長」江宜樺是「主戰派」,而「副總統」吳敦義則堅決反對發動對王金平的鬥爭,並主張等待王金平從國外返台後再行處理。在翌日早晨的記者會前夕,吳敦義患者用鉛筆一字一句的修改馬英九的聲明稿(吳敦義是記者出身),希望能夠盡量將激昂尖銳的語氣盡量降調,但在還沒有改完稿時,羅智強就已多次催促馬英九說記者已經等待多時,而讓記者會匆忙召開,而吳敦義卻一直一言不發,只是馬英九與羅智強在滔滔不絕發言,江宜樺也只是搭上一兩句而已。這就讓該事件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
  而「馬王政爭」在宣告馬英九慘敗之後,羅智強向馬英九表達「讓我任性一次吧」,拒絕馬英九慰留而請辭獲准,但卻也被認定為是有「跳船」之嫌,而且還是馬英九在最艱難之時,竟然「任性」地背棄馬英九而去,缺乏與馬英九「共進退」的道德責任感。以至近期媒體報導「馬王政爭」後,一位馬英九當時身邊的核心人士、曾提拔羅智強的長官問羅智強,如果沒有想選基隆市長,事情會處理成這樣嗎?羅智強沒有回答,沈默以對。
  這一點,就連羅智強本人也不諱言,因而就在這同一個專訪中,羅智強也不得不說,「政治有時需要一個簡單的答案」,而他就是「那個簡單的答案」,顯然是要為自己推卸責任。
  「讓我任性一次吧」,其實是是將一副爛攤子留給當時已經焦頭爛額的馬英九去處理,這並非是真正忠心於馬英九的表現。因此,在不少國民黨人的眼中,羅智強在「馬王政爭」中的表現,是國民黨由盛轉衰的重要「推手」,因而對國民黨有虧欠甚至是有「罪」。但卻是「牙擦擦」,憑著自己經營網絡的較大聲量,參與「戰鬥藍」活動,攻擊這批評那。其實,他更應該捫心自問,如果不是「馬王政爭」導致國民黨衰落,現在需要「戰鬥藍」對國民黨中央「說三道四」嗎?還有「戰鬥藍」的陣地嗎?
  即使是對桃園市長選舉就事論事,桃園市長選舉是單一選區,只有一個應選名額,這比複數選區的台北市議員選舉要複雜得多。而且羅智強所在的選區是以藍營為主,即使是走極端路線,也有足可供其當選的選票。而桃園市長選舉,極端路像就將無能為力。鄭文燦就是避免走極端路線,而是藍綠通吃,才能在政治版圖藍大於綠的桃園市大有斬獲。這也正是蔡英文支持他參選「二零二四」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按照實際情況,羅志強的最佳出路還是堅守台北市,爭取在「二零二四」時,代表國民黨在台北市參選「立委」,其政治前景更佳。因為市長是行政首長,需要冷靜慎密的施政,不是「靠把咀搵食」的。而「立委」等民意代表則可以扮演「戰狼」,「聲大夾惡」,這正契合羅智強的特質。而國黨在台北市選出的「立委」賴士葆、費鴻泰等人的年齡已經偏高,到了退休之時,這需要「深藍」的年輕人承接他們的選票,羅智就是最佳人選。
  羅智強本來是希望能參選台北市長的。但雖然聲量很高,但卻拗不過傳統國民黨人更喜愛的蔣萬安。於是又想選高雄市長,千里行腳的目標地就是高雄市。但因為高雄市的「地頭蛇」王金平仍然放不下「馬王政爭」,當然反對羅智強參選高雄市長。因而羅智強才移師桃園市,其實這並非是他本人最初的標的。
  其實「戰鬥藍」中聲音最大的趙少康,更需要為台灣地區今日的實況負上一定的責任。實際上,在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首次實行民選產生時,如果不是趙少康跳出來參選,陳水扁就不會當選,也不會為民進黨奪下台灣地區的執政權奠定政治基礎。因而當時的國民黨人批評,包括趙少康在內的新黨人,口說是反「台獨」,卻是將「台獨」推上政治舞台,效果與動機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