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洋斜巷商住樓宇 現高不影響歷史城區

  【本報訊】文化遺產委員會昨日召開本年度第三次平常全體會議,由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主持,文化局就善慶圍土地神壇的修復支援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指引》、東望洋斜巷18-20號未完成樓宇及荔枝碗船廠片區X11-X15的活化工程等事宜向委員進行介紹。
  文化局表示,東望洋斜巷18-20號樓宇,於2006年已取得有效建築工程准照並已進入施工建設階段,原設計為興建一座海拔高度為126.12米,共36層的商住樓宇。在施工建設階段時,正值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頒佈,由於其建設高度超出批示之樓宇高度限制要求,故在批示頒佈後,該建築工程隨即被要求停工,其時樓宇已興建至現有高度,約海拔81.32米,共19層。
  就該未完成樓宇之特殊情況,特區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及國家文物局等持續保持溝通,並提交了相關說明資料。2021年第44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了有關「澳門歷史城區」之決議。根據決議及其技術分析,該幢未完成樓宇在維持現有高度下,完成餘下之外牆及室內裝修工程,將不會從根本上對「澳門歷史城區」的價值造成影響,但建議該樓宇的上部樓層採用通透及減少體量的設計,以降低其對景觀的影響。
  根據業權人按建議要求修改樓宇設計,維持現有高度海拔81.32米,即由原設計的海拔126.12米,共36層縮減至現有19層,其對比原設計在體量上已大幅降低;刪減樓宇原設計頂部造型構築物,進一步降低高度;將原設計弧形外觀調整為平實的直向線條設計,簡化體量造型;將原建築大量的混凝土外觀改為清透的玻璃設計;配合銀色鋁材飾面,色調上亦已較原建築作優化及調整。
  經分析評估,有關外觀設計的修改,能體現通透及減少體量的效果,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議要求。就業權人提交有關的建築工程計劃,文化局與工務局日後將嚴格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決議要求進行審批工作,以推進恢復建築工程。
  會議上,文化局亦向委員會介紹荔枝碗船廠片區五地段的活化工程。梁惠敏表示,文化局將以X11至X15號為首階段活化試點,活化工程涉及面積約4600平方米,當中X11地段將保留和修復現有船廠結構,內部的鎅木機亦會修復,再放回原址展示;X13和 X14地段原本為木結構,現時已一定程度傾斜和不穩定,有隨時倒塌風險,2個船廠將拆卸並原樣重建,亦會採用金屬支架代替原來木結構,打造為文創市集/攤位、餐飲空間;至於X12及X15現場已為平地,將維持用作開敞空間,並鋪設木板平台用作戶外開放活動。整個工程預算約為 4,200萬元。
  文遺會並討論天神巷附近的善慶圍土地神壇的修復支援,現時神壇的門樓牆身及瓦屋頂出現不同程度破損,委員會一致同意由文化局支援修復,預計費用約 30萬元。至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指引,梁惠敏稱,指引已有初步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