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使命擔當,在促統中反「獨」

  十三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2022年3月5日-3月11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届五次會議2022年3月4日-3月10日在北京召開。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的表述爲:我們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兩岸同胞要和衷共濟,共創民族復興的光榮偉業。雖然2022年的政協報告十分罕見地沒有作專門的涉台表述,但深含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國家統一的整體戰略規劃。
  2021年11月中旬,中共十九届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涉台表述强調,「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黨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習近平同志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對於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內涵,新華社在文章《五組關鍵詞讀懂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中列出了五組關鍵字:一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二是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三是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四是融合發展、共同市場;五是文化傳承、心靈契合。
  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堅持和鞏固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認同基礎
  從歷史、現實和法理角度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均爲不爭的事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國家統一的政治基礎。
  具體說來,一個中國原則既是兩岸統一的出發點,也是兩岸統一的落脚點;既是大陸促統反「獨」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交流合作、實現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沒有一個中國原則或體現該原則的「九二共識」作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就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必須重視認識論層面的建設。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有著相同的歷史文化基因,有著共同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未來要加强兩岸同胞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尤其要注重兩岸青年的交流,促使兩岸同胞携手鞏固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反「台獨」分裂行徑、反外部勢力干涉是促進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前提
  兩岸尚未統一,臺灣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尤其是島內「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不僅造成了兩岸之間的巨大內耗,給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帶來了巨大傷害,而且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臺灣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分裂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肆意煽動島內民粹製造兩岸對立,干擾兩岸交流合作,打壓島內支持統一的愛國力量。針對某些政黨和政治勢力的「台獨」陰謀,大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進行了遏制,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維護了台海的和平穩定,反「獨」鬥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大陸已經牢牢掌握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緊緊維護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格局。
  反「獨」促統必須要堅持底綫思維,提高風險意識,堅決反對和遏制形形色色的分裂圖謀和行徑,有效促進和維護袓國統一。國家强大、民族復興,從根本上決定著兩岸關係的走向和祖國完全統一的最終實現。大陸實力的增長,是遏制「台獨」、推動統一進程的有力保證。
  和衷共濟,以民族偉大復興爲團結的號角
  臺灣問題的徹底解決、國家實現完全統一,應該服從、服務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貢獻。
  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故必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完成國家統一,解決臺灣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臺灣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最終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結果。
  儘管民進黨當局忤逆歷史潮流,操弄兩岸民意對抗,製造兩岸統一障礙,但影響兩岸關係走勢的主導權在大陸。兩岸統一不是取決於任何島內政治力量和被操弄的所謂民意,而是取決於全體中華兒女的堅定意志和中華民族的强大能力。兩岸同胞要和衷共濟,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信心,準確把握兩岸終將統一的必然趨勢,掌握歷史主動,在兩岸統一大趨勢中順勢而爲、携手同行。
  以融合發展爲動力
  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推動和深化兩岸全方位的交流,持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是切實可行的基本途徑。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要求。
  「相信祖國大陸絕對有强烈的決心和能力完成統一大業。」定居厦門多年的臺灣創業青年范姜鋒對大陸恵台政策深有體會,「大陸始終堅持‘兩岸一家親’,不斷將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讓我們這些來大陸創業就業生活的臺灣青年對祖國統一充滿期許。」
  多年來,大陸始終是臺胞台商創業、求學、生活的熱土。大陸「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決策,也是兩岸交流合作新的機遇所在。大陸母堅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的主基調和大方向,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以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爲依歸,以制度化機制化建設爲基礎,以具體務實的政策舉措爲抓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今後要扎實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吸引更多臺灣同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切實爲推進國家統一進程注入更大動能。
  反「獨」促統必須堅持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密切兩岸交流合作,加深兩岸利益聯結,促進兩岸同胞相互理解,實現心靈契合,共同追求和維護和平統一光明前景。
  强化使命擔當,廣泛團結聯合,壯大促統的共同力量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今年的政協報告中强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歷次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力,迎接中共二十大;强化使命擔當,爲加强中華兒女大團結努力奮鬥」。政協報告還提出,「要切實履行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的職責使命,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有效運用制度優勢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
  如何更好地把更多人團結在中國共産黨周圍,把更多力量彙聚到共襄復興偉業的歷史進程之中,本次政協報告提出兩個有效途徑。一是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效能。創設專家協商會,組織跨界別、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委員和有關學者,針對戰略性前瞻性議題進行小範圍、多輪次深度協商。二是運用民主的方法凝聚共識、實現團結。報告指出,「要深刻認識新的時代條件下凝聚共識對於加强團結的重要性,善於運用民主的方法、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就國家和平統一偉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想,需要彙聚各方面的智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人人重團結、人人求團結、人人促團結,努力做擔當者而非旁觀者、踐行者而非清談者。
  共識是奮進的動力。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西方反華敵對勢力對我全面遏制和戰略圍堵升級、「台獨」等分裂勢力挑釁加劇,尤其需要增强共識和定力。
  對祖國大陸而言,兩岸同胞携手同心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能最大限度彙聚起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减少內耗,就能最大限度集中資源和精力於發展,避免外部勢力借臺灣問題阻撓民族復興進程。
  對於臺灣同胞而言,携手大陸同胞共謀民族復興,就能最大限度分享袓國大陸的發展機遇,搭上大陸的發展快_,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要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主題,廣泛團結海內外一切愛國統一力量,共同開展反「獨」促統工作,不斷壯大共創民族復興的隊伍。
  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都是反「獨」促統的參與者、實踐者,也是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見證者、貢獻者。反「獨」促統必須聚焦反分裂、促統一主旨,緊扣凝聚人心、彙聚力量根本要求,團結海內外一切愛國友好力量共同奮鬥。要著力加强統促組織的能力建設,把握方向、保持定力、務實作爲;要增進愛國統一力量內部的團結聯合,促進愛國統一力量之間加强交流聯繫和相互協作;要按照大團結大聯合本質要求,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發揮統一戰綫特點和優勢,廣泛團結海內外一切愛國友好力量,謀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彙聚起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兩岸同胞及海內外中華兒女應携手共擔民族大義,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反對「台獨」分裂活動,要在反「獨」中促統、在促統中反「獨」,推進國家統一進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岳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