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到底多嚴重?

  在很多國家,奧密克戎主導的新一波疫情已經逐漸消退,但很多重症患者會出現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這些症狀在新冠患者痊愈數周後開始出現,可持續數月乃至數年,這些症狀可能使人衰弱並嚴重影響健康、工作和生活質量。
  是的,新冠後遺症確實存在。
  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定義,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在感染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根據商業數據平臺statista.com的數據,截至2022年2月,全球已有近10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估計有10%到50%的人出現了長期症狀。
  三月,克利夫蘭診所新冠康復部門創始人兼主任克裏斯汀•英格蘭德在綫上論壇發表講話時說,人們對這種綜合征仍然知之甚少,但它的影響正在「席捲而來」。英格蘭德將新冠後遺症稱爲「疫情之後的疫情」。
  據她稱,新冠後遺症患者可能會出現「幾乎涉及每個器官系統」的症狀,包括極度疲勞、勞累時氣短、關節痛、胸痛、嗅覺或味覺喪失、腹瀉、頭痛和其他問題,例如「腦霧」、記憶力減退、失眠、焦慮和頭暈。「我們診所75%的新冠後遺症患者從未住院,只有不到10%的患者病情嚴重得足以進入重症監護室。」英格蘭德說。
  英格蘭德認爲,目前爲止,新冠後遺症和新冠本身一樣,依然存在著無數難解之謎。後遺症比例如何,哪些人容易患上後遺症,會患上哪種後遺症,後遺症是短暫的還是終身的,目前的醫學界都沒有非常確切的答案。
  而這些問題,很可能會决定我們以後抗疫的指導方針。
  首個有關新冠後遺症的系統調查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後遺症一直就是患者揮之不去的夢魘。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2021年8月底,中日友好醫院曹彬團隊和武漢金銀潭醫院在《柳葉刀》共同發布了一項研究,他們跟踪了1276名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通過隨訪其出院6個月和12個月後的健康狀况和生活質量,對新冠後遺症進行研究。
  這些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爲59歲,864名患者在住院期間通過鼻導管和面罩吸氧,94名患者需要經鼻高流量氧療或無創通氣、有創機械通氣,54名患者曾入住ICU。大部分患者屬於重型及危重型病例。
  對同一批病人出院6個月時的隨訪發現,大約四分之三的新冠幸存者出院後仍有「疲勞或肌肉無力」等至少一項持續的症狀。住院期間病情危重的患者,比疾病嚴重程度較低的患者更可能有肺部氣體彌散障礙和影像學異常。
  與出院6個月時相比,出院1年時,部分後遺症隨著時間的推移顯著消退。與「非典」後遺症類似,「疲勞或肌肉無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有該症狀的患者比例從6個月時的52%下降到12個月的20%。
  與上述症狀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個月時,出現呼吸困難、焦慮抑鬱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
  這是對新冠後遺症第一次系統性的調查研究,隨後類似研究在全世界範圍內陸續展開。
  多少人出現了後遺症?
  今年2月份,一項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新冠後遺症長期症狀研究顯示,數十萬美國人已經因爲新冠後遺症尋求醫療護理,這些症狀是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前並未被診斷出的。
  這項由非營利組織FAIR Health所主持的項目,追踪了近200萬名感染新冠的美國人的醫療保險記錄。研究者發現,在感染發生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後,近四分之一(23%)的人因新的健康問題尋求治療。
  受影響的人分布在多個年齡層,包括兒童。最常見的新增健康問題是疼痛(包括神經和肌肉疼痛)、呼吸困難、高膽固醇、不適與疲勞,以及髙血壓。
  此外,因感染新冠而住院的患者中有近一半需要後續治療,27%的輕度或中度症狀患者和19%的無症狀患者也是如此。
  「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無症狀患者中也有很大比例患有新冠後遺症。」非營利組織FAIR Health主席羅賓•格爾伯德說。該組織的發現基於其私人醫保索賠數據庫,他們自稱是美國最大的。
  格爾伯德說,發現無症狀患者也可能出現新冠後遺症很重要,因爲這樣才能使患者和醫生認識到一種可能。「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她說,「但如果他們持續出現某些與健康史不符的病症,那麽醫生可能有必要進一步調查他們所診治的疾病到底是什麽。」
  該報告還指出,新冠後遺症幾乎可以影響每個器官系統,一些患者可能會經歷「持續一生的慢性疾病」。
  在新冠病毒的另一個集中爆發地,印度也深受後遺症困擾。
  古吉拉特邦的蘇拉特地區,一直在治療新冠患者前綫奮戰的全科醫生維亞斯自己不慎被感染。2020年12月3日,他作爲重症患者住院75天後才出院。
  一年後,當《印度時報》采訪他時,他仍然需要不停吸氧,不能自己吃飯,需要幫助才能坐下或走路,這還是已經接受了7個月的物理治療之後的結果。「神經損傷如此嚴重,以至於我無法握住勺子,吃半個面餅就會嘔吐。」他說。
  2021年9月,印度聯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發布了《國家新冠肺炎後遺症綜合管理指南》。這是印度第一份承認新冠後遺症的官方文件。
  「20至30%的新冠重症住院患者,出院後出現了心臟問題,表現爲肌鈣蛋白水平升高、靜脉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該文件稱,「在60天的隨訪中,約20%的新冠患者報告了胸痛,約10%的新冠患者報告了心悸。」
  今年3月22日,印度Max Hospital醫療集團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印度北部,大約40%的新冠患者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至少出現了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新冠後遺症症狀,例如疲勞、疼痛和呼吸困難。
  Max Healthcare集團醫療總監、首席研究員桑迪普•布迪拉賈在一份聲明中說,調查結果顯示,近40%的病例出現了後遺症。在跟踪的990名患者中,31.8%的患者在出院3個月後出現後遺症,11%的患者在發病後9-12個月內繼續出現後遺症症狀。
  這項報告認爲,印度大約有70萬新冠患者出現了後遺症,需要繼續治療。
  除了中國、印度、美國之外,歐洲和東亞國家也陸續發布了自己的新冠後遺症研究。雖然無法確定確切比例,但迄今爲止有限的數據表明,感染新冠的成年人中有10%到25%可能會患上後遺症。
  哪些人容易出現後遺症?
  今年3月,在一項刊載於《細胞》(Cell)雜志的研究中,科學家根據患者的初步診斷展開檢測,最終發現了四種新冠後遺症風險因素。
  其中最常見的因素是,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免疫應答系統異常導致的一系列疾病,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等)。研究人員發現,在患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的受試者中,約有60%的人有自身免疫問題。
  上述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非營利生物醫學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教授兼主席吉姆•希思說,大多數患者並沒有被確診過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他們體內却存在水平極低的自身抗體,且這些抗體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
  第二種風險因素是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簡稱EB病毒)。這種病毒是引起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元凶。通常情况下,人體感染EB病毒後,病毒會在人體內保持休眠狀態。而研究發現,一些出現新冠長期後遺症的人,他們體內的EB病毒被激活了。
  「你的免疫系統本來在控制EB病毒方面可能做得還不錯,但感染新冠病毒後,這道閘門就不靈了。」希思博士說,「這種情况似乎在感染初期就發生了。」
  其他兩個風險因素是二型糖尿病,以及在血液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遺傳物質,後一種現象意味著新冠病毒已從肺部逃逸,擴散至其他身體部位。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些新冠長期後遺症患者的皮質醇激素水平很低,進而出現愛迪生氏病,其症狀包括疲乏、肌肉疼痛等。針對這種疾病,醫生通常會采用皮質醇替代療法。
  其他有可能導致新冠長期後遺症的因素還包括年紀較大、有哮喘史,以及在新冠急性期出現過發熱、疲勞、咳嗽、呼吸困難和胃腸道症狀。新冠長期後遺症患者在最初感染時,平均會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三種。
  關於新冠後遺症的謠言
  關於新冠後遺症有很多謠言,流傳最廣的兩個是大腦萎縮以及男性生殖器變小。
  大腦萎縮的謠言源自英國,《每日郵報》稱,英國的一項研究證實新冠後遺症可導致腦部萎縮0.2%到2%。
  該謠言的「生産者」是UK Bio bank,它是英國一項大規模的長期生物樣本庫計劃。
  這項研究始於2006年,一共招募了50萬名40至69歲的志願者,收集他們的健康信息並計劃持續跟踪30年。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看各種遺傳和生活環境因素對人健康情况,特別是對疾病風險的影響。
  疫情期間,科學家找到了394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志願者,他們在疫情前就通過Bioban做過大腦造影成像,現在科學家再度邀請這些新冠康復者做成像。對應地,研究人員還找到了388位從未感染過新冠的人,也獲得了間隔時間類似的兩次成像。這些人從年齡到性別組成等,與感染者們類似,相當於一個對照組。
  通過比較,科學家們發現,與從未感染過新冠的人相比,康復者們大腦皮層的某些地方,灰質有所減少,特別是與嗔覺、味覺相關的位置,這種減少比較明顯。
  但在這項研究裏,科學家們並沒有發現大腦影像上的灰質流失對應何種功能的損傷。可以說,研究人員只是注意到了大腦成像上的變化,並不涉及變化對康復者身體健康的影響。
  所以,僅根據這項研究就說新冠造成了腦萎縮是不準確的。
  另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言是新冠後遺症會影響男性生殖功能。這個傳言最早來自2020年的一篇文章,隨後,經過轉載、再報道,迅速成爲網民熱議的話題。雖然這篇文章發布不久之後就被删除,但後面的傳言却越來越離譜,變成「得了新冠,陰莖會縮小,陽痿」等等。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有關新冠造成生殖器萎縮、睾丸萎縮等案例的人數過少,所以沒有辦法得出權威結論。但目前看,新冠影響生殖器的概率十分低,影響男性生殖器的可能性低於十萬分之五,而且只有在新冠重症患者身上才有可能出現,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受到影響。
  他解釋,這是由於在人體組織中,生殖系統是最不容易被病毒攻陷的。而即使新冠的確感染到了睾丸,睾丸也有自己的血睾屏障,可以阻止病毒繼續感染生殖細胞,生殖器也不會因新冠病毒的攻陷而形成病灶。
  除了這兩個流傳甚廣的謠言之外,還有一些驚悚個案被廣泛傳播。比如美國佛羅里達的一位新冠患者在治愈後患上了一種極其罕見的巨舌症,他的舌頭不斷長大,醫生不得已切除了部分舌頭,才逐漸讓他恢復了進食說話的能力。
  實際上,這個人舌頭腫脹和新冠毫無關係,都是媒體强行聯繫到一起的。如果按照謠言的邏輯來腦補,那全世界任何一種疾病都可以被報道成「新冠後遺症」。
  新冠後遺症能恢復嗎?
  一些輕度後遺症已經被證明是可以恢復的。
  2020年6月28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强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武漢疫情爆發期間,很多確診病人出現了味覺和嗅覺功能退化的現象,但患者不必過多爲嗅覺,味覺功能退化擔憂。如果只是新冠肺炎導致上呼吸道感染,造成局部的粘膜損傷,那麽在治愈後,大部分患者的嗔覺和味覺功能就能逐步恢復。
  但一些嚴重的症狀就沒這麽樂觀了。
  2021年6月,日本厚生勞動省針對新冠肺炎後遺症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在確診半年後仍會出現疲憊、脫髮等後遺症。
  日本慶應大學教授福永興壱帶領的研究小組,對246名曾住院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開展了調查。結果顯示,確診半年後,近8成受訪者表示「已恢復到感染前的健康狀態」,有21%的受訪者表示「仍有疲憊感」,13%的受訪者有「呼吸困難」的症狀,11%的受訪者稱「仍有睡眠障礙」,10%的受訪者還有「脫髮現象」。
  目前,新冠後遺症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2021年9月,《英國醫學雜志》舉辦在綫研討會,討論「新冠後狀態」的診斷、管理和預後。與會專家表示,醫學界已經看到長期症狀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但至今仍沒有針對這些患者的有效治療或康復指導。
  與會的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公共健康系副教授尼斯林•阿爾萬指出:「這是一個持續的失望循環。你感覺自己康復了,隨即症狀又回來了。」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投入11.5億美元研究新冠後遺症,現在多個醫院也開展了相關的後遺症項目,希望能以更加全面的方式來治療病人的多種症狀。
(陳勁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