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針對臺灣當局在聯合國海洋大會「蹭會」失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種自降人格、自取其辱的做法已遭到國際社會恥笑。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7月1日,帛琉代表在聯合國海洋大會閉幕式上稱,帕方代表團中持臺灣護照的代表被拒絕參會,這是對帕主權的侵犯。聯合國不應將2300萬臺灣人民排除在外。美國代表稱,相關委員會無權將台代表逐出帕代表團。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回應這個問題了。」趙立堅說,「臺灣當局屢次三番‘碰瓷’。難道‘蹭會’是非常光彩的事嗎?」
趙立堅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根據一個中國原則,臺灣無權單獨參與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僅限主權國家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活動。上述原則和共識不會因為個別國家為臺灣當局說項或撐腰打氣而改變。臺灣當局「蹭會」失敗是必然的。這種自降人格、自取其辱的做法也已遭到國際社會恥笑。
濟台兩地民眾感受「黃河文化」 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中新社濟南7月4日電】「第十屆濟南•基隆鄰裡節」7月4日在山東濟南和臺灣基隆同步舉行。本次活動以「黃河文化」為紐帶,搭建兩岸文化交流平臺和友誼橋樑,進一步增進濟南、基隆兩地深厚情誼,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
本屆「鄰裡節」活動以「黃河魂兩岸情」為主題,共分為「唱響黃河之音」「探尋黃河非遺文化」「書畫裡的大河安瀾」三個篇章。
記者在現場看到,濟台兩地基層民眾通過參加合唱黃河歌曲、朗誦黃河詩歌、製作簡易黑陶、製作黃河相關剪紙作品、製作簡易中草藥香包、製作中藥飲品等系列活動深化交流、增進友誼。現場還展示了兩岸攝影、書畫愛好者的黃河主題攝影作品和書畫作品。
臺胞薑睿甯表示,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孕育漢文化的重要根源。與黃河文化相關的人文、經濟、社會、自然生態、地理、水利等,影響了「士農工商」的基本生活層面,在歷史長廊中是華夏文化的精神象徵。
基隆市七堵區瑪東裡裡長李文良在致辭中推介了瑪東裡。他表示,瑪東裡人文風景極具特色,有近百年歷史的古跡劉厝、瑪東農村社區公園、大牛稠步道。「壺穴是最值得一提的自然資源,是溪水日積月累沖刷形成的天然景觀。誠摯邀請濟南的朋友們,來瑪東裡遊玩。」
兩岸人士齊聚四川北川共祭大禹誕辰
【中新社綿陽7月4日電】7月4日,農曆六月初六,第四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暨2022(壬寅)年大禹誕辰祭祀典禮在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嘉賓共祭大禹誕辰,在尋根問祖中增進文化與血脈認同。
六月初六祭祀大禹,在北川有著悠久的歷史。據《竹書紀年》等大量史籍記載,4000多年前,大禹誕生在北川境內,縣內至今集中完好地保存著揚雄、李白、顏真卿等歷史名人題寫的有關大禹的題刻,祭祀大禹的禹王廟遍佈全縣各地。千百年來,祭祀大禹的習俗在北川從未間斷。
當日9時50分,鳴銃9響,擊鼓撞鐘,祭祀典禮隆重開啟。隨後,兩岸嘉賓肅立注目,手持羌紅面向大禹雕像行禮祭拜,敬獻花籃。
海南發佈惠台「農林15條措施」 支持台商分享自貿港機遇
【中新社海口7月4日電】海南省台辦、省委人才發展局、省農業農村廳等多部門近日出臺《關於支持臺灣同胞台資企業在海南省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農林15條措施」),通過提供融資便利等措施深化瓊台農業交流合作,與台商分享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海南省新聞辦公室4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農林15條措施」進行解讀。
海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皇甫豔麗在發佈會上介紹,「農林15條措施」內容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立足解決臺胞台企實際困難,如支援台資農業企業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建工作,海南省已設立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政府風險補償基金」,專項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員融資提供擔保和風險補償,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放大10倍發放貸款。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作為聯合體成員可申請最高額度為250萬元貸款融資。
二是深入落實「同等化待遇」,如依法鼓勵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參與海南省林草種苗種質資源庫、採種基地、生產基地等專案建設,培育良種壯苗參與造林綠化工作。支援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同等參與海南省林草種苗生產經營,依法辦理林草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
三是分享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如用好海南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為台資企業享受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提供便利。
近年來,海南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瓊台合作交流,如2018年出臺「海南惠台30條措施」,涉及經濟、文化、就業創業等多方面內容。
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