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仍濕熱,荷葉消殘暑

  立秋「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此時,天地趨於收斂,萬物漸次成熟,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爲陰盛的節點。
  雖然謂之「秋」,但在二十四節氣中,立秋却是僅次於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處於中醫的長夏之際。此時氣溫仍然很高,加之時有大雨滂沱,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爲特點。
  因此,這個階段仍需適當食用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粥、荷葉茶、銀耳羹等,以消暑斂汗、健脾開胃。
  而爲了迎接即將顯露的燥意,補水潤燥、養陰生津的白梨、枇杷、玉竹、沙參等亦可安排上了。
  荷葉淮山鴨肉粥
  食材:乾荷葉20克,鮮淮山100克,粳米200克,鴨肉200克。
  做法:先將鴨肉與荷葉共同熬煮30分鐘後去掉荷葉,留取鴨肉與湯汁;再把洗淨的粳米、淮山加入湯中煮爲粥,
  出鍋前根據個人口味適量調味,稍放凉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
  荷葉,味苦、性平,《時病論》述其可治秋時晚發之伏暑,具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之功。
  淮山,生者性凉,熟則化凉爲溫,《日華子本草》述其「助五臟,强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有健脾益肺、補腎生精之功。
  這道藥膳特別適合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人群,還可用於防治冠心病、膽結石等疾病。
  荷葉苡仁蒸排骨
  食材:新鮮荷葉8〜10張,薏苡仁60克,陳皮20克,排骨400克,粳米粉200克。
  做法:首先將排骨洗淨,剁成大塊,加醬油半碗,黃酒4匙,細鹽半匙,味精、葱白少許,拌勾,腌浸2小時以上,並經常翻拌使之入味;將薏苡仁浸泡I5分鐘後撈出,荷葉洗淨備用;再將每塊排骨的兩面沾上粳米粉;取荷葉,底部平鋪薏苡仁,放上排骨,撒上陳皮,然後用荷葉包好(視荷葉大小將排骨包住,以一張荷葉裏2〜3塊排骨爲宜);最後蒸籠底層墊上一張新鮮的荷葉,再將包好的排骨放入蒸籠,上鍋蒸一個小時。
  功效:健脾升清,利濕降濁。
  《本草再新》中記載荷葉:「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本草通玄》提到荷葉可「開胃消食,止血固精」。
  薏苡仁即薏米,甘淡微凉,可健脾補肺、清熱利濕,《本草綱目》稱其爲「上品養心藥」。
  這道藥膳佐以陳皮,更增開胃理氣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有以下症狀的人群食用:因感受秋時晚發之伏暑,致汗多煩渴、泄瀉、體倦困重、食欲不振等。
  蓮子鯽魚豆腐湯
  食材:鯽魚200克,蓮子(帶心)50克,豆腐100克,葱段、薑片、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子洗淨,提前浸泡20分鐘;將豆腐切薄片待用;將鯽魚去鱗腸雜後鹽清10分鐘,油燒至五成熱,爆香薑片去其腥味,將魚肉面煎黃後加入豆腐、蓮子和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小火再煮半個小時即可,後加鹽調味。
  功效:清熱祛火,健脾利濕。
  鯽魚,味甘、性平,可健脾利濕,《滇南本草》述其可「和五臟,通血脉,消積」。
  蓮子,味甘澀、性平,可補脾止渴、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神農本草經》記載:「蓮子,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這道湯膳昧道鮮美、湯汁濃郁、色澤乳白,適用於火熱上炎之牙痛、牙齦腫痛、胃熱口乾、咽喉刺痛等症狀的人群,對秋季咽喉痛者尤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