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下的撤僑往事

  「世界並不太平,有一位網友留言表示,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但很幸運有一個和平的祖國。外交為民永遠在路上。我們願繼續用行動告訴每一位海外同胞,無論什麼時刻、無論身處何方,你的身邊有我們,你的背後是祖國!」
  2022年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的回答刷屏了。這段話無疑也是中國過往歷次撤僑行動的深刻注腳。《環球人物》採訪了近些年公眾記憶最深刻的兩次撤僑行動——利比亞撤僑和葉門撤僑的親歷者。在他們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如何始終堅定維護海外僑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在同胞遭遇困難艱險時為其鋪就一條回家的路。

「哪有甚麼歲靜好,有人替你負重行。我對這句話有了刻骨的體會」
  「一晃過去11年了啊!」利比亞撤僑親歷者、曾是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技術員的李煊對《環球人物》記者感歎道,「看到新聞裡烏克蘭撤僑的消息,也想起了我們當年從利比亞撤離時的情形,當時有一種見證歷史的感覺。」
  2011年1月,利比亞內戰爆發,局勢很快失控。中國工地遭遇襲擊,駐利比亞中國企業停產。
  「我是2010年9月去的利比亞。我們的項目位於班加西,是利比亞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2011年反政府武裝在那裡成立了利比亞『臨時政府』。在工地,我們能聽到炮火聲和槍擊聲,在院子外可以撿到子彈殼。」李煊說。
  當時約有3萬中國人在利比亞,主要分佈在利比亞東部、西部、南部和首都地區,大多為從事鐵路、通信和油田等行業的工程勞務人員。此外還有一些中餐館經營者和留學生等人員。內戰發生後,中國政府決定啟動國家一級回應,要把在利中國同胞一個不少地撤回來。
  等待撤離的時間裡,通信時好時壞。李煊和同事們怕家人擔心,沒有說實話,只是藉口說沙漠風暴信號不好。「其實我心裡還是挺安定的,我知道集團在關注我們,知道國家就在我們身後。」李煊說。
  撤離時,李煊和同事們分小組行動,路線是前往班加西港,坐郵輪到希臘克里特島,然後分批坐飛機回國。最難的是從工地到港口的這段路,每個人的背包裡都背著一袋「保命錢」,「如果真的遇見暴徒劫持,就把錢給他們。」李煊記得,當時給司機報酬,「我們給他錢,他說不需要錢,看上了我們的對講機,覺得通信設備更有價值,最後我們把對講機留下了。」
  抵達港口時,李煊遠遠就看見了五星紅旗。「那一瞬間就感到,國家已經在這裡了,非常激動。很多工友一上船就躺在甲板上,明明有空的座位,為什麼?其實就是安心了,得救了,可以躺在甲板上睡覺了。」
  在登船前,希臘船長拒絕越南人和孟加拉人上船,中方與其交涉:「越南人、孟加拉人不上船,我們也不走。」「我記得當時咱們的態度十分堅決,談了7個小時。」李煊說。最後船長做出讓步,同意越南人和孟加拉人一起上船,大家終於遠離了戰火。
  在這次行動中,中國政府共動用91架次中國民航包機,35架次外航包機,12架次軍機,租用外國郵輪11艘,國有商船5艘,軍艦1艘,歷時12天,成功撤離中國駐利比亞人員35860人,還幫助12個國家撤出了2100名外籍公民。
  在撤僑行動最緊張時,經中央軍委批准,空軍派出4架伊爾—76運輸機,於2011年2月27日飛赴利比亞執行接運中國在利比亞人員的任務。這是空軍首次派運輸機赴海外執行撤離我人員回國任務。
  這4架伊爾—76運輸機連續飛行12架次,單機總航程29397公里,將1655人接運至蘇丹首都喀土穆,將287人安全接運至北京。與此同時,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艦於2011年3月2日抵達利比亞附近海域執行撤僑任務。
  2017年,《戰狼2》上映,影片改編自利比亞撤僑行動,李煊特地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覺得自己當年是有點『無知』的。當時我們只是聽說,外交部和軍隊出動來保護我們,但不知道這份保護背後,有這麼多人付出了這麼多努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通過這次經歷,我對這句話有了刻骨的體會。」

「看見祖國的軍艦,那心情和看見普通商船是完全不一樣的」
  2015年1月,胡塞反政府武裝控制了葉門首都沙那。兩個月後,沙特聯合了十多個阿拉伯國家,對沙那的胡塞武裝實施空襲。戰事升級,身在葉門的中國同胞面臨生命危險。
  時任中國駐葉門大使館經商處參贊胡要武記得,那是2015年3月26日,當地時間凌晨2:00過後,無數炮彈似乎就在頭頂爆炸,整個房間在震顫。
  時任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郭少春曾對《環球人物》記者回憶:「使館館員馬上撤入使館地下室,但中國駐葉門大使田琦和主要館領導並沒有撤到地下,因為他們首先想到了在葉門還有600多名同胞,他們的安危如何?有沒有傷亡?加上地下室通信條件受限,他們冒著一定的危險,在地上完成應急任務之後,才撤到地下室。」在地下室,使館工作人員召開會議並做出決定:必須儘快撤離葉門的中國同胞。
  「當時我們提出分批撤離。」田琦說。外交部立即做出回應:儘快高效撤離中國同胞。正在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外交部長王毅說:「我們牽掛著每一個人,我們實際上已經開始了行動,他們很快都會踏上歸途。」
  3月27日,時任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黃屏主持召開部際協調會,商討撤僑方案,交通運輸部、軍方等參加。最後確定的撤離時間為3月30日,在西部的荷台達港和南部的亞丁港同步撤離,先到葉門對岸的港口吉布地,再轉程回國。荷台達港主要對接從首都沙那趕來的僑民,亞丁港主要對接90公里外中國援建水泥廠的員工。方案確定後,大使館和亞丁總領館的外交官們開始聯繫在葉門的中國同胞及所在單位。
  3月28日,郭少春與時任中國駐亞丁總領館領事、臨時負責人馬冀忠通話。「亞丁當時的外交官非常少,他們的電話被國內指令和當地求助打爆了。這天,我們正在電話裡和馬冀忠談撤離事宜,開著免提,突然聽到轟的一聲。緊接著,那邊就是一片寂靜。我們呼吸都停住了,第一個念頭是:『他是不是遭遇了不幸?』過了十幾秒,那邊又傳來他的聲音:『不好意思,剛剛在離我很近的地方落了一顆炸彈。我一緊張,電話就掉地上了。我們接著說吧。』」大家這才鬆了口氣。馬冀忠請示,鑒於亞丁的安全狀況十分糟糕,撤離計畫應提前1天實施,獲得同意。當天水泥廠的撤離人員到達亞丁。
  3月29日13:46,中國海軍臨沂艦靠泊亞丁港。看見軍艦駛入,安靜的碼頭頓時沸騰了。工人們沒有想到,來接他們的竟是中國軍艦!「看見祖國的軍艦,那心情和看見普通商船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援建水泥廠經理商建平說。軍艦入港後,辦理離境手續、安檢、登艦一氣呵成,122名撤離人員只用了約40分鐘。之後,臨沂艦載著他們迅速離開了戰火中的葉門。「我們徹底放心了,真的可以回家了!」
  同一天,為保障沙那撤離人員的安全,駐葉門的外交工作人員把撤離路線提前走了幾趟,確定有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阻礙等,提前溝通解決。綜合各種情況之後,田琦最終決定:最後的撤離時間確定為3月30日早晨7:00。
  當天早上,沙那使館組織的33輛大車小車,浩浩蕩蕩從中國援建的葉門國家大圖書館出發。為了便於識別,車身上都張貼了中國國旗。11:00,車上的449名中國同胞全部到達荷台達港。田琦和中國海軍濰坊艦迅速取得聯繫,確定軍艦進港時間。
  中午時分,高懸著國旗的濰坊艦緩緩駛入港口,岸上的人群沸騰了。人們揮舞手中的國旗,放聲呼喊:「感謝祖國!祖國萬歲!」大約25分鐘後,所有撤離人員都登上了軍艦。
  在葉門,中國外交官不僅僅是把最後一個中國人送走,他們走的時候,還帶上了外國公民。在這次撤僑行動中,中國共協助15個國家的279名公民安全撤離。
  2015年4月6日,在確認中國同胞已安全撤離後,田琦率領13名使館留守人員和24名中國留守同胞,最後撤離沙那,趕往荷台達港。「田琦大使在那12天裡,手機始終24小時開機,很多親友擔心他,打電話給他,他都說:『我在等很重要的電話,你不要再打了。』他擔負著上千人的安全責任,就怕漏接了一個電話。」時任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副主任陳朝陽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中國海軍臨沂艦搭載最後一批人員駛離荷台達港時,艦上同時還搭載了45名斯里蘭卡公民。葉門撤離行動中,許多外國公民在撤離時,手中揮舞著五星紅旗。田琦說:「巴基斯坦大使給我打電話表示感謝,我能聽得出他哭了。」
  這場武裝撤僑行動,轟動了國內,各大媒體迅速報導:《葉門撤僑,祖國永遠是靠山》《葉門撤僑,世界看到中國擔當》《中國「諾亞方舟」的完美行動》……這是一場可以載入史冊的國家行動。

(崔雋、田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