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通橋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6月18日,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在金門受訪時被問及兩岸關係困境要怎麼解,柯說,他主張興建金廈跨海大橋,「做一條橋,廈門機場直接接金門,這樣水電、垃圾什麼都能處理掉,金門的問題就解決一半」。他認為,金門是解決兩岸紛爭很好的示範地點,金廈兩地的關係處理好了,才有辦法處理好兩岸關係。現在兩岸關係這麼緊張,要有一個緩衝。
  柯文哲的一席話,再度點燃金廈大橋的話題,引發兩岸輿論關注和熱議。

金廈大橋並非文哲首創
  事實上,金廈大橋最早由大陸民間提出。
  1998年,清華大學吳之明教授率先提岀在金門廈門之間建隧道。2002年,「臺灣海峽橋樑隧道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廈門舉行,首次提出建金廈大橋。2003年,在廈門舉行的研討會,兩岸專家提出金廈大橋6套銜接方案。
  臺灣方面,2004年金門縣政府提出「金瞪大橋」(金門到廈門大瞪島)方案,準備跨過廈金海峽,以陸路連接,方便兩地民眾來往。2006年,金門縣政府又擬定「金沙鎮-大瞪島」「大金門-小金門-廈門本島」兩條線路。2007年,財團法人金門和平大橋營建基金會成立,以推動興建金廈大橋。2008年,馬英九執政,於「八二三金門炮戰50年」大會上表示「金廈通水以及建築金廈大橋的構想,這些都可以討論評估。這項工作,今年底應該就可以完成」。2015年,時任民進黨黨主席的蔡英文到金門助選時表示,將「一年之內評估興建金廈大橋」並列為共同政見。
  2008年,福建省政府印發文件《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佈局規劃(修編)(2008〜2020年)》,提出建設金廈跨海大橋,作為福建省「三縱八橫」高速公路網的一條跨區域聯絡線「廈門—金門」聯絡線的一部分。2019年,兩岸40多名專家齊聚福州,就福州至馬祖(榕馬)、廈門至金門(廈金)通橋方案等議題展開專門研討,形成比較成熟的初步方案。今年3月2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網站以《共建「第一家園」深化融合發展》為題刊發的一條新聞明確指出:向金(門)馬(祖)通橋專案已形成規劃和工程技術方案,並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建設。
  從上述歷史演變可以看出,大陸方面已經做好金廈通橋的技術準備和規劃方案,而臺灣仍停留在金門縣政府和民間的呼籲。

金廈大橋堪比「小三通」,作用甚於「小三通」
  金門與廈門一衣帶水,卻與臺灣本島隔海相望。金門位於廈門灣內,西距廈門島約18海裡,距離福建省廈門市東南端的角嶼僅1.8公里;東距基隆198海裡,東南距澎湖82海裡,距高雄160海裡。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到,相較於臺灣本島,金門往返於廈門更加便捷。然而由於歷史原因,1949年以後金廈之間的往來塵封了50年。隨著2000年兩岸「小三通」開通後,讓可望而不可及的金廈兩地人民交往日漸頻繁,也為金門的發展帶來機遇。金廈「小三通」開放後,金門觀光業扶搖直上,根據金門縣政府資料,僅在2019年,陸客人數達80萬人次,每名陸客平均在金門消費金額超過16000元,總消費金額高達130億元,比金門當年度全縣收入預算125億元還多,對金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儘管「小三通」的開放給兩岸尤其是金廈兩地的交流交往帶來極大的便捷,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其短板,即航運上的低效限制了「小三通」的作用發揮。一是金慶航線每日班次有限,若遇到颱風等天氣原因,還會導致班次取消;二是從廈門到金門,乘坐金廈航線最快也要近半小時。若能修建金廈大橋,兩地交通則更加便捷,一來不受航班、天氣影響,一天24小時隨時都可以,二來時間極大縮短,以時速60公里行車,單程僅需10分鐘。
  基於此,修建金廈大橋的呼聲日漸高漲,柯文哲也稱興建金廈大橋是「小三通」的延伸。在筆者看來,金廈大橋堪比「小三通」,作用甚於「小三通」,一旦建成,除了助推兩岸交流交往、金門經濟發展外,更重要的是助推「金廈一日生活圈」,解決金門諸多民生問題,如水、電、垃圾等,降低金門民眾的生活成本。

修建金廈大橋的堵點在於民進黨
  從專家學者提出構想,到形成方案,再到成為福建省政府的規劃,我們可以看到,大陸方面在不遺餘力推進金廈大橋的落地。
  然而,從2004年直到今天,臺灣方面一直停留在口頭上。此次柯文哲再次提起修建金廈大橋,不但沒有得到民進黨當局的正面回應,反而遭到圍攻。先是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出面攻擊柯文哲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同時質疑大橋會給臺灣安全帶來隱患。後有陸委會發表聲明嚴正駁斥,指「金廈大橋是大陸基於統戰思想的單方面設想,目的是在模糊金門和廈門的界線,進而讓金門融入廈門,成為中國福建的一部分,金廈大橋可能衍生巨大安全風險」。甚至有「台獨」分子喪心病狂地攻擊柯文哲,稱他是吳三桂,提議修建「金廈大橋」,就像「引清兵入關」。
  面對詰難,柯文哲表示,如果講實務上面,金門有3個問題要解決,產業、社會經營成本如水電瓦斯油、交通和醫療問題,台電1年補貼金門發電成本要20億(新臺幣),油運去金門燃油發電,成本就相當高,廈門直接接電過來,1度電可差15元,純粹經濟上的合作,水、電、瓦斯、石油、交通,兩邊可以討論怎麼合作,讓整個社會營運成本比較低,金門現在疫情下來常住人口下降,經濟上考量做金廈大橋對金門是好的。
  他表示,今天很多人拿政治議題來討論,他們都忘記「小三通」是當今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台陸委會主委時做的,金廈大橋只是讓目前「小三通」運作更有效率,無法理解民進黨的徒子徒孫怎麼在反對蔡英文當年引以為傲的政策。
  國台辦也出面聲援,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廈門、金門通橋是順應兩岸民眾民生訴求的好事,有利於金廈兩地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民進黨當局和,某些綠營政客「逢陸必反」,總會借機煽動兩’岸對立,破壞兩岸關係,這種心態和做法不得人心。我們相信,包括金門鄉親在內的廣大臺灣同胞都希望金門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反對變成民進黨當局煽動兩岸對抗的工具。
  他還表示,陸委會拿所謂「安全風險」說事,民進黨當局慣於以謊言對臺灣民眾進行恐嚇欺騙,當年推動兩岸直接「三通」時,民進黨就大肆散佈什麼大陸「木馬屠城」「客機背後是軍機」等荒唐可笑的言論。事實證明,這都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謊言。今天面對金廈通橋的呼籲,他們又故技重施,這再次說明只要有利於臺灣民眾的事情,有利於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事,他們都反對,這就是他們的政治本性。
  金門人民盼了二十年的金廈大橋,至今還望不到頭。從此次民進黨當局的回應,我們似乎可以得到一個答案:只要民進黨當局當政一天,金廈大橋就推拖一天。

金廈大橋未來可期
  相比於綠營的「抹紅」抹黑,更多的人贊成修建金廈大橋。
  前金門縣長陳福海在臉書發文表示,他相當肯定柯文哲倡議金慶大橋,不僅該做且要加速規劃。他說,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是兩岸重中之重,金門一直是兩岸互動的重要樞紐,一條以經濟、民生為出發點的橋樑,不僅能銜接金廈小兩岸,也能替臺灣搭起無形的情感連結。他呼籲藍綠兩黨放下包袱伸出雙手,站在金門民眾的民生、經濟考量,攜手推動金廈大橋的落實。
  中國國民黨金門民代陳玉珍也大贊柯文哲的想法,「事實上這也是我們金門人的盼望,對金門經濟發展,客流、各方面都有幫助,所以我們支持這主張。」
  曾任金門縣副縣長的新黨主席吳成典表示,金廈大橋對金門的幫助很大,能讓金門從離島變成半島,金門人的生活條件能大大改善,金門鄉親大多樂觀其成,但這議題他這二三十年來一直都在爭取。
  臺灣《聯合報》以「柯文哲主張興建『金度大橋』連接金門與大陸廈門,請問你支持嗎?」為題通過網路進行民意調査,結果有78%的民眾表示支持,17%的受訪者表示不支持,另有5%的民眾沒有意見。其中,金門縣的民眾超過90%表示支持建造金廈大橋。
  島內的網友直言,「這點柯市長很有遠見,懂得從小開始做起」「兩岸一家親,合理」「真的該讓金門人自己決定才是對的」。
  香港媒體中評網21日刊發評論指出,柯文哲喊建金廈大橋比較務實、理性、可操作,也是有遠見、有智慧。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盼,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前進潮流。建設金廈大橋不僅是金門人的願望,也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期待,希望台當局能夠以金門人民的福祉為重、以兩岸關係的大局為先,放下自己的政治私利,不做歷史洪流的阻擋者,不做民意的逆行者,早日實現金廈通橋。

(陳建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