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當局限制陸資人台意欲何為

  蔡英文當局「聯美抗中」的野火已經從政治延燒到了經濟,將鍘刀揮向了本就屢受規制、體量有限的陸資。蔡英文當局挖空心思為陸資量身打造「修正案」,擺出「不將陸資掃地出門不罷休」的架勢。但蔡英文當局自以為能靠限制陸資入台換取美國歡心,加快兩岸「脫鈎」,實則是靠損害台灣民眾的利益福祉來謀取政治私利。

「修法」濟私,關門設卡
  為了給限制陸資入台炮製藉口,蔡英文當局打起了「修法」的主意。2020年8月17日,台灣經濟主管部門預告「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修正案」,對陸資認定和陸資來台投資採取更加嚴格的限制,引入了「分層認定計算法」,修正「具有控制能力」的認定標準,特別限制大陸地區「黨政軍所投資之企業」,大幅提高陸資入台的門檻。
  短短一周後,台灣經濟主管部門「投審會」便揮下了殺雞儆猴的法槌,判定「淘寶台灣」為陸資並開出罰單,依據的正是「修正案,中所謂的「實質控制力」和「資安風險」。曾兩次入台受挫的淘寶為跨過「陸資持股不得超過三成」的門檻,特意借持股只有28.77%的英資克雷達入台,經營尚不足歲,卻還是躲不過蔡英文當局的清算。
  與「淘寶台灣」遭受同樣命運的還有愛奇藝。台灣經濟主管部門「商業司」8月18日預告「在台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它機構提供代理、經銷或從事OTTTV(流媒體平台)及其中間投入或相關商業服務等服務給大陸人民、法人、團體或其它機構。9月3日,愛奇藝台灣站被判定不得以代理方式在台灣提供影音服務。
  「淘寶台灣」2019年10月23日在台上線、推廣在大陸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台灣當地物流和商家,增加多元支付選擇,迅速贏得台灣消費者的青睞。愛奇藝自2016年上半年在台灣推出服務以來,付費訂閱會員數第一,用戶使用數僅次於YouTube,帶動了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在台灣的火爆。就在封殺前夕愛奇藝台灣站7月底公告,今年上半年全站流量近7.5億,平均每個月的瀏覽次數上億。
  「淘寶台灣」和愛奇藝的驕人業績代表著台灣用戶的接受和認可,市場前景本應大有可期,但前者被台灣經濟主管部門扣上威脅「資安,的大帽子,後者被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範雲指責為「非法繞道」進入台灣、「影響了台灣的影視作品」。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更是污蔑愛奇藝和所播放的大陸劇就是大陸方面為「吞併台灣」所搞的「入島洗腦手段」。蔡英文當局公然無視台灣民眾的生活娛樂需求,硬生生地將兩岸社會文化交流操作為所謂的「滲透」和威脅。
  然而,便宜省事的購物軟件、質量上乘的文藝作品始終能獲得民眾的追捧喜愛,連蔡英文當局中的人也免不了俗。蔡英文曾自曝喜歡在睡前看大陸宮鬥劇,《延禧攻略》《甄嬛傳》《如懿傳》都在觀看名單上。蘇貞昌曾引用《延禧攻略》里爾晴一角色來比喻競爭對手,還說要「看完70集才能看出來」。曾聲稱愛奇藝未經許可進入台灣市場的民進黨民代林楚茵,在個人社交平台上傳的自拍照中,被網友指出桌上計算機屏幕顯示的正是愛奇藝頁面。「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蔡英文當局又怎麼會聽見愛奇藝台灣站總經理楊鳴的「弱智的政客們深怕我們的內容會對台灣的民眾入島、入戶、入腦,便施出了從未曾用過的殺手銅例外禁止」的控訴呢?
  蔡英文當局等不及尚在公告期的「修正家」和「項目表」走完程序,就用「莫須有」的罪名對便利生活娛樂身心的「淘寶台灣」和愛奇藝大動干戈,將本應致力於促進經濟發展的台灣經濟主管部門作為「收拾」陸資的馬仔。法學專業出身的蔡英文借「修法」為其正名,看起來恪守依法行事的准則,實際上卻處處背離法治原則,可見其「反中」已到了魔怔的程度。

隨美起舞,對陸「脫鈎」
  雖然陸委會8月27日辯稱蔡英文當局對於愛奇藝與「淘寶台灣」的處理是為了「防範陸資繞道,導正兩岸正常健康交流的秩序」,但正如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所說,蔡英文當局阻撓陸資赴台投資是在「追隨西方反華勢力」和「製造兩岸脫鈎」。
  蔡英文當局一方面對陸資動輒限制、時刻警惕,另一方面卻對美豬美牛敞開台灣市場,不惜「量台灣之物力,結與美之歡心」。曾帶頭反對進口美國牛肉、抨擊國民覺「假喊話、真護牛」的蔡英文卻在沒有舉辦公聽會、沒有送交立法機構審議,甚至要求地方政府不能自行訂定食安管理標準的情況下,徑自宣佈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美牛,暴露其雙重標淮和「發夾彎」的本性。
  令蔡英文當局尷尬的是,美國最大的豬肉生產與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2013年就已由大陸肉品集團「萬洲國際」全資買下,是貨真價實的陸資企業,但蔡英文當局恐怕沒有膽量一視同仁,將「資安」的大帽子扣在美國公司頭上。試想,要是「淘寶台灣」當初打著美國公司的招牌進入,蔡英文當局很有可能不會這麼肆無忌憚地撕破臉皮。
  蔡英文當局的「脫鈎」妄想正是民進黨「陸資恐懼症」的最新表現。早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期間民進黨就給陸資貼上「危險」標籤,製造陸資控股台灣印刷業和媒體行業後會損害台灣的「言論自由」、陸資參與台灣水利工程建設是為了摸清台灣各種管道鋪設和方便軍隊上岸、陸資設立研發中心會將台灣半導體產業一網打盡等種種謠言,將陸資妖魔化為「擠垮島內產業」「洗腦民眾」「侵吞台灣」的洪水猛獸,煽動台灣社會對陸資的恐懼和仇視情緒。
  在「陸資恐懼症」的蒙蔽下,蔡英文當局對所有可能與陸資有關的經濟發展倡議奔之不用。2019年4月,國民黨剛提出「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的法案,就被民進黨抹黑成「配合中國經濟統戰」的「自毀經濟特區」。面對大陸芯片產業迅速壯大的現實,台灣著名芯片設計廠商聯發科也曾多次向蔡英文當局提出接受大陸投資的請求。9月8日,台灣半導體產業重量級大佬們與蔡英文當面商討開放陸資參股台灣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產業等議題。但在恨不得將所有陸資趕出台灣的蔡英文看來,台灣企業家引進陸資的想法只是「引狼入室」的危險之舉,怎麼可能聽得進去。

政經不分,自砸經濟
  蔡英文當局上台後對兩岸交流秉持「政經分離」的態度,一萬面對國民黨執政時的兩岸經貿成果照單全收,另一方面又在政治上對大陸肆行抹黑攻擊之能事。然而,蔡英文當局限制陸資入台表明其為了「聯美抗中」不惜對兩岸經貿往來開刀,對「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造福兩岸同胞的生命線」的道理置若罔聞。
  自從2009年6月30日台灣正式開放大陸企業或個人赴台投資以來,至2019年12月底,陸資入台投資項目數共1371件,累計投(增)資金額達22.87億美元。相比之下,大陸開放台商投資30年來,台資投資大陸超過3000億美元。兩岸雙向投資數據差距如此之大,既有歷史原因,更有著陸資在重重限制下「帶著鐐銬跳舞」的現實因素。
  台灣地區仍有3%的製造業、49%的服務業49%的公共建設(非承攬)未向大陸開放,農業領域則無一開放。台灣對華僑和其它國家或地區的赴台投資實施「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而對陸資投資實施「正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蔡英文當局的嚴苛限制只會讓台灣經濟難以獲得來自大陸的活水,台灣產業更難與大陸產業實現有效整合,台經濟面臨更嚴重「失血」困境。正如台灣《聯合報》評論所說,「嚴審」及「嚴禁」陸資來台,恐讓資金極度單向傾斜,難道對台灣投資、產業發展及兩岸經貿有利?
  陸資儘管體量有限,卻也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超過八成陸資集中在服務業,在台聘用員工近25000人,每年納稅超過12億新台幣。
  儘管蔡英文當局心裡想著「脫鈎」,現實卻是兩岸經貿關係更加密切。2020年上半年,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達668億美元,同比增長9.8%,對大陸出口佔台灣總出口比重上升到42.3%,創近十年新高。台商對大陸投資也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達31.7億美元,同比增加52.49%,6月份赴大陸投資金額4.97億美元,同比大增186%。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表示,如果不開放陸資入台,在現行法規下,企業只能把原來要做的生意移到大陸去,等於企業把人才、技術、資金往外推。在經濟規律面前,蔡英文當局想要靠設置政策壁壘來阻撓兩岸經貿往來只能是一廂情願。
  蔡英文當局追隨美國的「脫鈎」政策,限制了陸資入台,卻又找不到新的投資來盤活經濟。惜財如命的特朗普政府只會給出將台灣企業列入「5G乾淨電信公司」清單等噱頭供蔡英文當局吹噓所謂「台美友誼」,卻吝借「賞賜」任何的物質報酬。在投資政策中夾帶政治私貨的蔡英文當局只會讓台灣被孤立於經濟全球化之外,壓縮台灣的發展空間,斷送台灣的發展機遇,損害台灣民眾的利益福祉。

(劉力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