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驚無險闖過過渡期,積極進取迎接新常態

  昨日是澳門特區三年抗疫防疫鬥爭的重大轉折點。中午國務院港澳辦公室轉發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後,《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賀一誠簽發的第1/2023號及第2/2023號行政長官批示,分別廢止第80/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有關「為防止新冠病毒肺炎在澳門傳播的特別措施」,及第43/2021號行政長官批示所規定的入境澳門措施;而衛生局亦作出公告,由二零二三年一月八日零時起調整入境、過境防疫措施。澳門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也舉行記者會,社會文化司歐陽瑜司長宣布,隨著疫情最高峰的回落,本澳已渡過抗疫最艱難的時期,將於週日(一月八日)起結束疫情過渡期。與此同時,珠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也發布了《關於調整珠澳、珠港口岸通關措施的通告》,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自一月八日零時起,自澳門入境人員,七日內無外國或其他境外地區旅居史人員,自澳門前往珠海無需憑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入境。七日內有外國或其他境外地區旅居史人員,自澳門前往珠海需憑四十八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入境。自同日零時起,自珠海進入澳門無需憑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出境。至此,這一波疫情以至曾經被高列為「乙類甲管」的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結束,符合「大疫不過三」的規律;今後是對新冠病毒感染進行「乙類乙管」風土型流行病常規性管控的新階段。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的《關於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是由國務院港澳辦率先轉發,凸顯了這個新政策新策略是由國務院港澳辦主導。當然,是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為依據。但「總體方案」主要是針對內地的情況,而國務院港澳辦則在此基礎上,針對港澳地區的特殊情況,尤其是香港、澳門兩地特區政府的要求,而再作具體研擬決策。香港特首李家超、澳門特首賀一誠,趁著赴京述職的機會,當面向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求,更是發揮了「臨門一腳」的作用。
  比較起來,《關於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的內容,是以香港為主,畢竟相對而言,澳門已經比香港快走一步,香港目前爭取等到的通關政策待遇,是澳門早在二零二零年新冠肺炎爆發後不久,就已經爭取到手了的。即使如此,澳門在這兩年多來的豁免隔離通關,是沒有配額限制的,香港現在所能爭取到的同等待遇,還需受到配額限制及必須進行預約。因而有香港人決定「走捷徑」,利用澳門與內地通關不受配額限制的特點,先行到澳門,獲取四十八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或是在澳門逗留七日,順便處理在澳門的工商業務或旅遊,然後免核酸檢測報告直接進入內地。
  既然澳門已經在這兩年多來已經享受了比香港優惠的待遇,因而在香港也獲得該項待遇之後,澳門就不可能仍然「原地停留不動」,因而又有了比香港更進一步的優化政策待遇,那就是自澳門入境人員,如七天內無外國或其他境外地區旅居史,就無需憑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與之相對應的是,內地人員進入澳門,也無需憑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
  這個對「七天內無外國或其他境外地區旅居史」的判定,是如何作出?從國家衛健委「通知」中,「對自澳門入境人員的檢疫措施維持不變」的規定,及珠海市「通告」中,有關「維持現行出入境人員憑粵康碼『通關憑證』通關的措施,但生成『通關憑證』不與核酸結果相關聯」的表述來看,今後仍然需要使用「粵康碼」通關,只不過是不再與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掛鉤」。但是,「粵康碼」是根本無法判定當事人在澳門是否有「七天內無外國或其他境外地區旅居史」的,即使是對此增添了詢問項,也難保所有當事人都能誠實填報。因此,仍需澳門的「健康碼」相配合,畢竟澳門移民局的出入境紀錄可以在「健康碼」中得到反映,如果不符合要求,在「澳康碼」與「粵康碼」之間是轉不了碼的。
  正因為澳門「健康碼」具有與「粵康碼」聯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澳門居民與內地的感情融洽,及有十多萬人在珠海、中山定居的因素,人們並不介意將自己的個人資料填報在「健康碼」和「粵康碼」上,因而才能爭取到兩年多來在通關時的「轉碼」便利。其實,這些個人資料,也沒有甚麼特別。
  但在香港,這個方式可能就行不通。當年粵深港高鐵擬在香港總站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通關模式,就遭到香港泛民主派議員強烈反對,以「拉布」手法抵制。現在實行了「愛國者治港」的原則,這些「攪攪震,冇幫襯」的反對派人士被拒絕在立法會的門外,但市民仍然受西方意識形態影響較深,對在「健康碼」中填報個人資料仍懷有一定的抗拒情緒,因而不能像澳門這樣「轉碼」便捷通關,這就導致「簡單問題複雜化」,香港特區政府需要設立十幾個小組來因應通關問題,及以紙本核酸報告填寫申報表,使得通關率受到嚴重制約,被限定為每日六萬人,而且還需預先預約。
  珠澳口岸通關,雖然仍然需要「轉碼」,但人們已經習以為常,而且也十分方便,因而並不會對澳門居民構成心理影響。當然,無論是「粵康碼」還是「澳康碼」,不再與核酸檢測結果「掛鉤」,更為方便。這個模式,其實也可使用在澳門的高端場所應用上。比如,特區政府舉行的各種活動,及記者前往採訪,可以查驗「健康碼」,但不必與核酸檢測「掛鉤」。如確實是為加強保險係數,可以與抗原檢測「掛鉤」,這是符合「總體方案」的要求及規定的。既然昨日行政長官批示有關取消對持外國護照入境人士的特別限制措施,及取消所有口岸的強制入境健康申報措施及入境後的健康管理措施等,還有國家衛健委「通知」有關澳門入境人員有條件地豁免核酸檢測報告的規定,也已經超越了「總體方案」的相關規定,因而澳門特區政府就可以更為積極進取,不要再自我「綁手綁腳」。
  比較起來,澳門的過渡期並沒有發生內地一些地方的極端情況。雖然曾經發生醫院急診室病人滯留較多的情況,但在經合理調度疏導後,很快得到舒緩。而且可能是疫苗接種率較高,還可以選擇復必泰疫苗等原因,受感染者是以輕症的佔比率較高。盡管有幾天市面上「水盡鵝飛」,但沒有預想中的「洪水猛獸」現象,比預期要輕一些。這是澳門之福,當然更是全體「澳人」尤其是醫護人員艱苦奮戰的成果。
  在過渡期結束後,走向「乙類乙管」的常態性防控管理,不再以打「殲滅戰」的方式搞「大兵團」戰役。而且,經過過渡期後,人們基本上已經建立了自然感染加疫苗的混合型群體免疫力,因而就像對平常風土流行病那樣的管控模式即可,以抗原檢測為主,逐步減少核酸檢測,以此來進一步證明澳門抗疫鬥爭的成效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