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盡甘來,鴻「兔」大展正當時

  新春開運,鴻「兔」大展。三年以來,特區政府遵循國家防疫政策,堅守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護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隨著防疫政策轉向,疫情陰霾漸散,本澳月初起實施免核酸通關政策後,訪澳旅客量持續回升,標誌著經濟復甦和社會復常邁向正軌。
  過去一年,社會各界受到「六.一八」疫情及十二月份居民染疫高峰期的嚴重衝擊,在特區政府科學統籌疫情防控下,全澳居民守望相助,全體醫護人員緊守崗位,和衷共濟,讓澳門平穩過渡疫情防控新階段。特區政府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下,取得許多來之不易的成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務實推進,新產業逐步培育和發展;順利完成博彩法修訂和博彩經營權競投;穩步推進《維護國家安全法》修改;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成效顯現,「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為澳門居民開啟了融入灣區生活、工作的新篇章。
  去年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為澳門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為發揮澳門優勢、構建利好環境提供了空間和機遇。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國務院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向廣大澳門同胞拜年,充分體現了對澳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懷。
  辭舊迎新,否極泰來。國家已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澳門因時因勢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二〇二三年一月八日是澳門與內地互免核酸證明進出境首日,當日共有三萬九千六百〇六人次入境旅客,較二〇二二年日均旅客量上升百分之一百五十三點五。據內地知名旅遊平臺資料顯示,近期本澳作為出遊目的地的搜尋熱度暴增,排名位居前列。
  據當局數據,近日入境旅客持續增長,除夕至年初二三天共十五萬四千二百七十三旅客人次,日均旅客有五萬一千四百二十四人次,與去年春節黃金周比較,大幅上升216.9%,當中香港旅客日均人次升幅巨大,達2,188.2%;三天旅客日均人次亦較去年十二月增加309.4%。反映當局於各內地城市舉行的旅遊宣傳路演卓見成效,澳門作為安全宜遊之城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不少中小企都反映近日生意明顯改善,部分之前瘦身過「冬」的商戶亦有意擴充經營與增聘人手,反映經濟與旅遊業復甦迎來曙光。政府打鐵趁熱,聯同企業、社團共同發力,在新春假期推出一系列精彩賀歲活動,除金龍巡遊、花車及煙花匯演等節慶盛事活動,亦為內地與香港旅客提供專屬優惠等,這些旅遊項目、產品與優惠措施,為整體旅遊業復甦提供更大助力,值得肯定。
  入境旅客創高峰,娛樂場自然生意興隆。有資深博彩業者表示,業界在新年前夕研判客量,最悲觀推測單日最高約六萬人次,最樂觀可達十萬人次。通常年初二開始人流大增,現時符合預期,相信持續至年初六即黃金周結束。客量大增,娛樂場暢旺,人流超出博企預測。有部分較旺的賭場需臨時增加賭枱,調配人手,莊荷也要加班加點,「(博企)寧願補錢都叫請咗假嘅員工返工」。投注方面,大部分賭客均是小額投注,投注額一百元至五百元的賭枱最受歡迎,五百元以上相對冷清,這些賭客來澳旅遊,順便「玩兩手」。過去被認定為賭場「中堅力量」的專業玩家,通常能夠「貢獻」幾十至幾百萬元,現時明顯減少。據瞭解該批專業玩家感到本澳博彩氛圍下降,且新年期間環境嘈雜,不排除淡季再來澳娛樂。春節過後,料博企為持續吸引人流,將會推出系列優惠活動引客。由於港客來澳方便,相信措施對港客更具吸引力,內地客或需等到元宵節才會再迎來小高峰。整體而言,新年假期客流增,定能帶動賭收上升。推測春節假期日均賭收約六億元,加上平日業績,料本月賭收約九十至一百億元區間。展望今年賭收,料春節、「五.一」及「十.一」黃金周分別約一百億元,淡靜月份約七十至八十億元,全年賭收應有千一至千三億元。可見未來可期。
  踏入兔年,如行政長官新春賀辭提到「新一輪博彩經營承批公司的投資發展計劃逐步落實,以及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多重利好因素正在顯現,必將為澳門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就如內地下月六日起試點恢復出境旅行團業務,相信訪澳旅團很快恢復。賀一誠受訪時表示,近日與內地聯繫,指現時大政策已出臺,且內地疫情可控,相信很快便可實施恢復旅行團來澳。居民關注到會否一、兩周內實行?賀一誠稱現階段仍未知,因內地現處假期,且本澳春節在元宵前的訂房率等比較爆滿,酒店客價對旅行團而言未必是適合的時機;故要視乎本澳的情況,可能延慢一些實行,這對旅行團的成本價格及澳門淡旺季之間的配搭會更好。
  凡事預則立,面對旅遊業快速復甦,加上近日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入境的旅客激增,當局宜科學研判出入境數據,善用各口岸分流功能,如在恢復旅行團初期設定專屬口岸,指定須經橫琴口岸或青茂口岸入境,以分流旅客,減輕港珠澳大橋周邊的交通壓力,同時引客到不同區份。通過提升整體旅遊吸引力,令本澳成為一個受到不同旅客喜愛、願意「逗留多日、再來多次」的綜合旅遊休閒目的地。各行各業應抖擻精神,充分做好準備,為旅客大軍提供優質產品及服務,以維護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形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三年間,本澳行業生態發生變化,例如出現旅遊及餐飲等服務業人員流失。隨著入境旅客量逐步恢復,特區政府應密切瞭解相關業界的人資需求,為相關企業在重建業務時提供適切支援,推動恢復更多國內外城市的海陸空交通線路等,為加快旅業復甦、拓展海外客源打好基礎。為助力本澳社區經濟及整體旅業復甦,有議員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值得參考。包括持續加強本地與內地、外地業界和文旅部門溝通,將更多特色的旅遊盛事及優惠資訊等恆常性通過線上線下推廣,創造更多誘因吸引旅客來澳消費,宣傳本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市形象;建立針對性的客群管理,因應不同國家與地區旅客喜好,研議更多特色旅遊路線,推動「精品化」市場發展,引領不同族群的旅客走進社區,帶動社區經濟。透過將旅遊項目作「社區化」、「品牌化」管理,將旅遊產品延伸至更多社區文遺景點,推動更多文遺、社區、節慶文化和創新科技等「旅遊+」跨界融合;加強聯動「食、住、行、遊、購」旅遊體驗鏈,為旅客提供更豐富的旅遊體驗;因應旅業復甦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上升,政府應及時瞭解行業的人資情況,協助做好本地人員職業配對與外僱工作許可審批工作,平衡外僱與本地勞動市場需求,協助業界更好搭上經濟復甦的快車。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疫情留下來的教訓,不要忘記就是經濟產業過於單一,造就本澳在疫情下的一蹶不振。二〇二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指出,目前特區經濟領域兩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是加快經濟復甦和推動適度多元發展。現在經濟復甦和社會復常已邁向正軌,推動適度多元發展也不能落下。施政報告提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1」就是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4」就是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
  而無論是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還是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可以說這四大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深合區這個平臺,所以新一年推進深合區建設是重中之重。在二〇二二、二〇二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有關深合區的發展更是兩度被列為特區政府施政重點,專章闡述。
  眾所周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採用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機制,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模式。《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粵澳雙方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在職權範圍內統籌決定合作區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專案和重要人事任免。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履行合作區的國際推介、招商引資、產業導入、土地開發、專案建設、民生管理等職能。合作區上升為廣東省管理,成立廣東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機構。
  其次,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海關對橫琴經「一線」進出的貨物實行備案管理,對於合作區經「二線」進入內地的貨物按照進口貨物管理,對於內地經「二線」進入合作區的貨物視同出口進行管理。其三,人員進出高度便利。《總體方案》提出,在人員進出方面,「一線」積極推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二線」對人員進出不作限制。
  橫琴深合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整體概念為一線等同澳門,二線則等同內地,二線貨物到一線應等同「退稅」出口。就是「二線管貨不管人、一線管人不管貨」,這是合作區最大含金量的政策之一。
  另外在產業發展方面,《總體方案》中對合作區內四類產業的發展表示明確支援,即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和現代金融產業。對鼓勵產業提供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和相關人才政策。
  新一年推進深合區建設是重中之重,保障兩地人員自由流動更是夯實深合區發展基礎的前提。深合區作為澳門居民的新家園,除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暢通外,持續優化往返兩地的成本不僅是增加深合區人氣的重要誘因之一,更是為「一國兩制」新實踐取得的成就提供堅實保障。同時,不少企業及居民期盼加快構建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有關部門應盡快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釋出更多具體細節如免查驗的貨物清單等,以加速深合區的建設。日前,行政長官賀一誠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粵澳雙方不僅進行了基礎設施建設,而且築牢了深合區長遠發展的基石,包括「雙15%」稅收優惠政策及澳門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地實施;建立「一地兩注、跨境通辦」機制,實現內地和澳門投資者足不出境完成商事(業)登記;「粵澳社保一窗通」投入營運;取消橫琴單牌車配額總量限制……二〇二二年,圍繞「一條主線」和產業發展、民生融合、規則銜接等重點工作,澳琴一體化發展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而一線二線封關條件已基本具備,工作卓有成效。深合區的發展未來要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以及民生配套方面精準發力、尋求共識、先行先試,一步一個腳印將政策落實到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今年是實踐黨的「二十大」精神啟航之年,是我們奮發「兔」強的時刻,也是我們大展鴻「兔」的時刻,加快實施琴澳融合發展,讓本澳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與各界加強謀劃、加快實施,構建粵澳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爲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開闢新空間、注入新動能。

(鄒玖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