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即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會議於2023年3月4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半。
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一次會議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主席團會議主持人王滬寧主持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名單、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各次全體會議執行主席和主持人名單、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分組辦法和委員小組召集人名單、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副秘書長名單、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秘書處機構設置和工作任務。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石泰峰、胡春華、沈躍躍、周強、帕巴拉·格列朗傑、何厚鏵、梁振英、巴特爾、蘇輝、邵鴻、高雲龍在主席臺就座。
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預備會議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會議由十三屆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
會議以舉手表決等方式,審議通過了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成員、主席團會議主持人和秘書長名單,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議程和日程以及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名單。
會議議程進行完畢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王滬寧走上主席臺,向在座的2100多名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鞠躬致意,同十三屆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親切握手,並同在主席臺就座的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一一握手。
汪洋在會議結束時發表講話。他說,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即將開幕之際,我謹代表十三屆全國政協,向新一屆政協全體委員和主席團成員,表示熱烈祝賀。衷心祝願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衷心祝願新一屆全國政協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奮進新征程,創造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劉奇葆、帕巴拉·格列朗傑、萬鋼、何厚鏵、盧展工、馬飆、陳曉光、梁振英、夏寶龍、楊傳堂、李斌、巴特爾、汪永清、何立峰、蘇輝、鄭建邦、辜勝阻、劉新成、何維、邵鴻、高雲龍出席會議。
郭衛民談過去五年全國政協工作:共收到2.9萬多件提案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郭衛民3日在北京表示,這五年,全國政協聚焦中心任務,胸懷「國之大者」、民之關切協商議政,共收到2.9萬多件提案。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當日舉行。談及過去五年全國政協工作,郭衛民表示,這五年,全國政協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堅定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聚焦中心任務,胸懷「國之大者」、民之關切協商議政;廣泛凝聚共識,彙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發揮委員主體作用,進一步強化委員責任擔當。
郭衛民指出,五年來,全國政協共收到2.9萬多件提案,編報各類社情民意資訊9000餘期。委員們的許多意見建議轉化為黨和政府的政策選項。全國政協更加注重協商成果轉化,健全協商成果落實的回饋機制。
此外,近年來全國政協運用網路視頻手段開展協商議政,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談及全國政協在履職形式上的新舉措,郭衛民表示,一是運用互聯網技術拓展平臺、提升實效,二是豐富協商形式、增加協商深度,三是充分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強化責任擔當。
他具體指出,全國政協高度重視發揮互聯網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疫情形勢下,深入開展網路議政、遠程協商。僅去年就召開視頻會議、舉行遠程連線超過210場次,協商活動直接連線地方政協、田間地頭。另外,網上委員履職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十三屆以來,在平臺上累計開通了144個主題議政群,委員使用履職平臺的比例超過99%,網上提案提交率超過92%,網上「全天候」履職已成為委員工作的新常態。
談及圍繞新冠疫情防控的政協工作,郭衛民說,廣大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在深入一線治病救人、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在不同領域抗擊疫情的同時,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全國政協通過召開會議、提交提案、報送資訊等多種方式協商議政,建言出力。比如,先後召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機制」和「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雙周協商座談會,舉辦了多場抗疫專題委員座談會。今後全國政協還會圍繞新階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補齊醫療衛生短板、防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積極建言。
2023年全國兩會將繼續開設「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3日從全國兩會新聞中心獲悉,2023年全國兩會將繼續開設「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各方面代表委員將講述意願心聲,展現履職風采,列席大會的國務院部門負責人將解讀政策措施,回應社會關切。「三大通道」均採用現場方式進行。
「三大通道」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主題,傳遞民生溫度,彰顯中國開放自信的形象,體現清新有序的會風,成為全國兩會備受矚目的活動,也是世界瞭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據悉,目前已有近3000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全國兩會,其中,境內記者近2000人,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