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狂飆之路

  中國農曆新年剛過,一款號稱史上最強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迅速火出了圈。似乎一夜之間,所有人都在玩ChatGPT,聊人工智慧。
  伴隨著ChatGPT的高速發展,很多公司和個人的命運將會完全被改寫。這是不亞於蒸汽機、鐵路、電報、互聯網的時代巨浪,以ChatGPT為代表的AI自生成技術,讓人工智慧實現了從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創造世界的巨大躍遷。微軟CEO納德拉甚至認為對於知識型工作者來說,這就完全等於工業革命。
  程式師曾經被認為是最難自動化的知識工作,而現在,一切都變了。一位IT行業的老炮在見識了ChatGPT的程式設計能力之後,還是不禁發出感慨:「本以為不會有太多驚喜,沒成想,還是嚇了一跳。」在評測文章中,他還表示這一切既令人著迷,又令人驚訝,同時還令他恐懼。
  毫無疑問,生成式人工智慧是自移動和雲計算興起以來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式技術,這種具有顛覆性的變革,將會成為數十億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說互聯網引發空間革命,手機引發時間革命,那麼,ChatGPT將引發「思維革命」:它改變了人類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並由此重塑世界!
  新時代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什麼是ChatGPT?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聊天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是人工智慧公司OpenAI開發的一種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並協助人類完成一系列任務,因此有望成為提高辦公、學習效率的工具。
  這款AI語言模型讓撰寫郵件、論文、腳本,制定商業提案,創作詩歌、故事,甚至敲代碼、檢查程式錯誤都變得易如反掌。不少和ChatGPT「聊過天」的網友紛紛感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ChatGPT辦不成的」。
  這種革命性的顛覆,讓一眾叱吒風雲的互聯網公司也明顯感受到了問題的急迫性。
  #ChatGPT讓蘋果急了#
  #美國89%的大學生都是用ChatGPT做作業#
  #多家學術期刊禁止將ChatGPT列為合著者#
  #馬斯克曾稱ChatGPT好得嚇人#
  …………
  大家好奇,人工智慧也搞了十幾年了,AI對話更是沒有激起什麼水花。無論是微軟的小冰,還是蘋果的siri還是阿里的天貓精靈,留給大家記憶深處的更多的是一堆「笑柄」。它怎麼一下子突然變得這麼「聰明」了?
  其實說來也簡單,ChatGPT如此強大,離不開背後豐富的「知識儲備」。
  用於訓練ChatGPT的資料集至少包含4990億個token(token為語言中最小的語義單位,在英文中等於一個單詞,在中文中等於一個詞語),覆蓋海量的博客、書籍、新聞資訊、網站內容等。
  ChatGPT是如何學習的呢?
  首先是AI學習來自網路的文本資料,得出隨機答案;然後根據人工標注的問答資料微調模型,使AI一定程度上理解人類的意圖,從文字接龍進入引導接龍階段;再接著,人工對AI生成的結果進行排序,就此資料訓練獎懲模型,使AI模仿人類評分標準給不同的回答打分,進入模仿喜好階段;最後,根據打分更新參數,強化AI學習,訓練AI得出高品質回答。說得通俗一點,這類訓練就是讓AI從人類回饋中強化學習,再用資料重新微調從而使得AI更像人。
  其實整個訓練過程和教小朋友數學差不多。就是先上課給例題,然後給作業,再針對作業打分後挑出一些總是出錯的題目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最關鍵的一點是,對於不同的學科和知識點,我們並不需要從頭訓練一個新模型,之前的機器學習都是這樣的,而這一次,人類不再需要含辛茹苦數十載,進行資料訓練,只要拿出之前預訓練好的模型,給一些指導,一個新技能就get了。
  眼下,ChatGPT正在通過和全球上億用戶的互動,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如果說以谷歌、百度為代表的搜尋引擎在「尋找問題的答案」,那麼ChatGPT就是直接跨越到了「自主完成任務」。
  程式師用它生成代碼,公務員用它生成報告,設計師用它一鍵生成設計草圖、圖示;行銷人員用它生成競品分析,撰寫經營報告以及其他業務檔;老師用它生成教學資料、測驗和課程內容,學生們用它寫起了論文……一天24小時線上,幾乎零成本的專業人士在你身邊做助手,不用它,用誰?比起抓耳撓腮沒靈感的人類,AI機器人更像一台靈感噴湧的永動機。
  如果說以前的客服機器人只能僵硬地被某些特定的關鍵字觸發,難以理解使用者個性化的問題,那麼現在的ChatGPT則更符合人們期待的AI的樣子——它正在朝著人的方向發展,而且是個擁有超強學習能力的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看上去ChatGPT功能強大,但它的資料仍然停留在前兩年,無法做到及時更新。在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ChatGPT資料集無疑有些落伍。相信一旦它啟動了和WEB的聯動,就會即時根據互聯網的資訊進行更精准的回答。
  其次,受制於資料集的品質,ChatGPT自己也無法克服用語囉嗦繁複、內容虛假或帶有偏見等問題。比如谷歌剛剛推出聊天機器人巴德(Bard),就遭遇了十分尷尬的錯誤。巴德對著一張演示功能的動圖表示,這是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太陽系外行星的第一張照片。實際上,這張照片是由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的。谷歌表示,這凸顯了對聊天機器人進行「嚴格測試」的必要性,而谷歌則因為這道史上最貴錯題,一下子市值蒸發7000多億元人民幣。
  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因為ChatGPT是對話機器人,所以提問的技巧也非常重要。提問詳細到位或者說提問的方式讓機器人更容易明白,才會不斷得到想要的內容。在很多領域,大家暫時還要忍受一段時間AI的「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但這些,都不足以阻擋ChatGPT迅速進入各行各業,並引發各種涉及社會經濟發展、商業模式、道德倫理的大討論。

巨頭打響「AI大戰」
  隨著ChatGPT的火熱,谷歌、微軟、百度等國內外互聯網巨頭在近期掀起了又一次的「AI大戰」。
  「谷歌可能只需要一兩年時間,就會被徹底顛覆。」Gmail創建者之一、谷歌三號員工保羅.布赫海特近日公開表示,ChatGPT將徹底摧毀谷歌賴以生存的搜尋引擎。不知道是不是出於對ChatGPT可能顛覆搜尋引擎的擔憂,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2月6日宣佈將推出名為「巴德(Bard)」的聊天機器人服務以及更多的人工智慧專案,以應對競爭對手微軟所引領的新計算浪潮。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2月6日在其博客中發文介紹,「巴德尋求將世界知識的廣度與谷歌大型語言模型的力量、智慧和創造力相結合。它利用來自網路的資訊提供最新的、高品質的回復。使用者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提問,而不是用關鍵字搜索。」他還強調,他希望谷歌的人工智慧服務「大膽而負責」。
  2月8日,微軟宣佈微軟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最新版本人工智慧搜尋引擎Bing(必應)和Edge流覽器,新的Edge流覽器增加可以聊天與寫作的必應。打開新介面,使用者會發現,新必應的一種搜索模式,是將傳統搜索結果與AI注釋並排顯示,而另一種模式是讓使用者直接與AI聊天機器人對話,使用者可以在和ChatGPT一樣的聊天介面中向其提問。
  新版必應基於OpenAI新款語言模型運行,比ChatGPT更先進,可輕鬆切換到人工智慧聊天模式,並且能説明微軟利用網路知識與OpenAI技術進行智慧對接。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將這次植入定義為「搜尋引擎迎來了新的時代」。據協力廠商機構data.ai資料顯示,必應應用程式的全球下載量一夜之間激增了10倍。
  作為在國內AI行業下了重注的百度,也是反應迅速。
  2月7日,百度宣佈即將推出類似ChatGPT的對話式AI工具「文心一言」,英文名為ERNIEBot。
  據稱,目前百度正在對「文心一言」進行內部測試,將於3月完成全部測試。
  實際上,早在2022年9月,百度CEO李彥宏即做出判斷,認為人工智慧發展在「技術層面和商業應用層面,都有方向性改變」。有媒體據此推測,百度很可能從那時候就開始做文心一言。畢竟,涉及類似ChatGPT的相關技術,在百度的人工智慧框架中是現成的。百度在人工智慧四層架構中均有全棧佈局,包括底層的晶片、深度學習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層的搜索等應用。文心一言則位於模型層。目前百度擁有產業級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ERNIE,具備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
  百度在國內搜索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之一360也於近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計畫儘快推出類ChatGPT技術的demo版產品。
  除此之外,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動向也浮出水面。阿里巴巴內部人士證實,ChatGPT類產品也已經在研發中,目前處於內測階段。而除了搜索類產品的方向之外,也有傳言稱,阿里巴巴可能將AI大模型技術與釘釘生產力工具深度結合。
  在此之前,騰訊和位元組跳動已經在搜索的賽道上擁有了叫板百度的資本——今年1月騰訊方面公佈的資料顯示,微信搜一搜月活躍用戶已達8億。騰訊方面目前已發佈過一款智慧創作助手文湧(Effidit)。更有很多用戶如今直接在抖音上滿足搜索需求。抖音早已將本地生活、電商、問答等關鍵內容都整合在了一起。ChatGPT的出現,讓這些公司在細分領域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比如,個性化商務,推薦哪些連你都不知道的需求與願望。

ChatGPT的商業化進程
  ChatGPT狂飆突進的神話背後,是巨額的資金投入。截至目前,OpenAI已經總計獲得超過110億美元的融資,微軟、谷歌風投、馬斯克等均曾出手投資,而且到目前為止並未盈利。但是ChatGPT的商業化腳步也在持續加速。
  OpenAI在其官網宣佈將推出「ChatGPT Plus」付費訂閱版本,每月收取20美元,約合人民幣134元。作為付費用戶,ChatGPT Plus用戶將獲得在高峰時段更快的回應、優先使用新功能和改進。OpenAI也強調,將繼續為用戶們提供ChatGPT的免費訪問。上個月,OpenAI發佈了每月42美元(約285元人民幣)的專業版ChatGPT Pro。
  這樣的收入對於前期的巨大投入而言,似乎有些杯水車薪。但ChatGPT的爆火讓人們看到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AI Generative Content,AI生成內容)技術,有潛力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培養一個大型語言模型需要450萬美元,而到了2022年成本已經下降到45萬美元。
  不斷下降的成本讓ChatGPT的想像空間十分廣闊。山姆.奧特曼最近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曾這樣形容:他已不記得在網路搜尋引擎出現之前是怎麼搜索資訊的,如果只關注昨天的新聞,就會完全錯過現在的機會。目前,業內談論較多的衍生方向就是AIGC產業。
  根據投資界預測,未來兩三年,與AIGC相關的初創公司和商業落地方案將持續增加,等到2030年,AIGC市場規模或將超過萬億元人民幣。科技巨頭們紛紛入局,AIGC初創平臺不斷湧現,國內外市場都表現出對AIGC的狂熱。去年10月,英國開源人工智慧公司Stability.AI宣佈獲得1.01億美元融資,投後成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幾乎同一時間,另一家主打文字生成的AI公司Jasper也宣佈獲得1.25億美元的新融資,估值達到15億美元。
  事實上,已經有企業嘗試讓ChatGPT上崗了。前不久,「美版頭條」BuzzFeed宣佈使用ChatGPT來協助創作個性化內容。該公司CEO約拿.佩雷蒂表示,人工智慧主導的內容創作將從研發階段轉變為該公司核心業務的一部分。也就是說,BuzzFeed要採用ChatGPT上崗寫作,逐漸取代人類撰寫。這則消息迅速引發投資者熱情,讓BuzzFeed股價兩天暴漲3倍。而在此之前,BuzzFeed正陷入營收困境,將員工隊伍縮減12%來應對資金壓力。BuzzFeed平臺靠著ChatGPT鹹魚翻身,真實上演了一出「裁掉人工,雇傭AI」的黑色諷刺劇。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瀋陽說,經過測試,他們發現程式師使用ChatGPT來寫代碼,最高可以節省四分之一的時間。這意味著原來需要四個程式師完成的工作,三個人即可完成,另一個程式師則可以被裁掉。
  所以,現階段離互聯網較近的行業會快速應用ChatGPT,接下來,ChatGPT會越來越深入到法律系統、醫療系統甚至家庭陪伴。不少人認為,ChatGPT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文字、圖像的創作。實際上AI語音生成還能説明漸凍症患者與老年癡呆症患者,以及文物修復等等。
  安信證券指出,伺服器+網路開啟了人人「上網」的時代,而算力+演算法將開啟人人「上算」的時代——AI將以場景、應用、內容來創造使用者的新需求。AIGC或在2023年迎來發展大年。

誰會被搶「飯碗」?
  有人問,人工智慧都學會內容創作了,畫家、作家、翻譯、記者這類以內容創作為主的職業,將來是否都會消失?
  這看起來並非杞人憂天,去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舉辦一項繪畫比賽,數字藝術類別的一等獎獲獎作品《太空歌劇院》就是一名遊戲設計師使用AI工具生成的畫作。但人們也不必過於擔心,AIGC技術目前尚不成熟,在音訊、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的內容創作中存在明顯的機械性問題,常常出錯,還離不開人類的創意和把關。前述獲獎畫作就經過了設計師的反復調整、篩選,人類在其中付出了約80小時的腦力勞動。
  完全可以預期,類似需求文檔起草、簡單文案生成和標題撰寫、做個資料視覺化報表、快速做點對比分析拿到比對結果、批量按照某種範本來快速剪輯生成短視頻或140字微博等等類似的工作,ChatGPT的工作效率、準確度都一定遠超人類。CBS之前需要剪輯5個小時的內容,現在5分鐘就可以完成。隨著ChatGPT的技術進一步反覆運算,它的能力還將進一步提升。
  據說國內某個ChatGPT使用心得交流的群中,占比最大的群體是律師;其次的職業畫像是各大公司的人工智慧中心的人以及投資人;再次是創業者,偏saas、資料、科技、能源領域的比較多;最後是教育行業從業者,以及各大名牌院校的碩士博士生。
  有博主抓取了微博和推特上最近一段時期關於ChatGPT的討論,發現微博和推特網友對ChatGPT討論的話題有顯著差異:微博網友主要表達了對職業取代的擔憂和對ChatGPT相關企業的股票市值的關注。推特網友主要表現出對學生使用ChatGPT完成作業的爭議、造成虛假流言的擔憂以及嘗試使用寫詩作文的熱情。
  相同的是,他們都表現出了對ChatGPT能力的極大驚歎,態度明顯趨向於積極。由此可見,對於ChatGPT人們也呈現出一種既愛又恨的複雜心態。一方面,它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把人們從繁瑣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AI或將取代人類」的陰雲恐怕將一直籠罩在人類頭頂之上。事實上,新聞、高等教育、圖形和軟體設計等涉及內容輸出的行業,都是可以逐步被ChatGPT取代的。
  瀋陽對此表示,ChatGPT消滅的是平庸的腦力勞動者,普通人的腦力思考將變得沒有意義。「隨著ChatGPT能力的提升,更高學歷的腦力思考也顯得岌岌可危,行業和社會要把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到培養創新性人才方面。」
  有觀點指出,ChatGPT的本質是通過資訊篩選説明我們獲得有用的解決方案,所以當你的認知和篩選能力變得遠遠不如ChatGPT甚至與最佳方案背道而馳時,你被淘汰就是大概率事件。你是否被ChatGPT取代,不取決於你在哪個行業,而取決於你的認知水準和對資訊的甄別能力。
  問題就變成了你是能夠很好使用ChatGPT提升生產力的人,還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顯然,兩者之間能創造的價值差異將會非常巨大。在AI還是工具的階段,AI本身不會讓你失業,但「會使用AI的人」也許會讓你失業。

(陳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