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交流合作
【香港中通社3月13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3日在人民大會堂回答中外記者關於兩岸議題的提問時表示,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3月13日上午,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李強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臺灣媒體記者提問,大陸方面表示,將始終關愛、尊重、造福臺灣同胞。隨著大陸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和優化,兩岸民眾都希望能夠儘快全面恢復兩岸的正常交流和往來。請問大陸方面在推動兩岸經濟文化合作交流以及人員往來方面有何規劃?
李強指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讓更多臺胞、臺企來大陸,不僅願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
李強表示,早日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民進黨2024黨內初選 賴清德確認參選
【香港中通社3月13日電】臺北消息:民進黨2024年大選提名黨內初選13日開放登記,黨主席賴清德當天已領表,確認將登記參選。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大選提名黨內初選當天起至17日開放登記,賴清德已經派人領表,將於15日親自登記參選。
月初的南投立委獲勝後,民進黨止住選戰3連敗,支持者信心有所恢復,賴清德的大選支持度民調也不斷回升,代表民進黨參與大選幾近「定於一尊」。
中國國民黨方面,黨主席朱立倫強調「所有事都為了做球給候選人」,不會將自己納入黨內初選民調,具體提名辦法正在研擬之中。民眾黨提名辦法傳出會在黨主席柯文哲4月訪美前出爐,前臺北副市長黃珊珊或擔任競選總幹事。
臺當局選務主管機關日前公佈,第16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投票。
民進黨執政「七年七缺」 最缺的是積極作為
【香港中通社3月13日電】臺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掌行政機構時期,被詬病臺灣有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才的「五缺」問題。如今五年過去,不僅問題未改,反而再添缺蛋、缺藥。民進黨執政七年,留下「七年七缺」尷尬紀錄。
缺藥問題是從農曆春節過後開始蔓延。缺少的,諸如抗生素、止痛藥、退燒藥等,都是民眾生活中的常用藥品。許多基層藥局和診所甚至只能靠「以藥易藥」的方式應急。官方對於缺藥原因的解釋是,全世界都缺藥、原料短缺、臨床需求增加、藥廠優先供應大醫院所引發的分配不均、民眾用藥習慣等所造成。
除了上述因素,官方沒有明說的是臺灣健保過度削減藥品價格。藥價一砍,廠商沒有合理利潤,自然缺乏生產積極性。至於為何不考慮通過上調健保費來增加健保收入,這是因為漲健保費恐引發民怨,不管是誰執政都不願輕易觸碰。
經歷了2021年底的「蛋荒」,缺蛋如今再次成為臺灣熱門話題,蛋價也屢創新高。當局將缺蛋歸咎為禽流感與極端氣候。但農業專家認為,要確保供蛋穩定,根本原因是要回到產業轉型升級,對養雞場進行升級改造,這需要政策的大力輔導和支持。
缺水,是老問題,當局同樣束手無策。今年3月1日臺南進入二階段限水,高雄過去60天幾乎滴雨未下。臺灣南部遭遇30年來最嚴重乾旱,情況甚至比兩年前的「百年大旱」更為嚴重。
水利專家直言,臺灣的水其實非常多,水資源匱乏都是因為人為管理不善。長期以來有三個問題導致臺灣水資源被嚴重浪費。第一,水庫淤積嚴重;其次,輸水管道漏水率高。第三,水價太便宜,這和健保費一樣,向來是執政當局不願碰觸的問題。
缺工、缺才問題在疫後尤為突出,已經蔓延到臺灣各行各業,成為經濟復蘇的一大阻礙。產業界人士疾呼,勞動力短缺、人才供需失衡,已成臺灣迫在眉睫的社會危機。當局應妥善規劃生育政策、職業訓練,擴大引進海外人才,才能健全經濟發展。
缺電與缺地更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民進黨上臺以來,積極喊出臺商回流,缺地、囤地、高地價難題卻始終未解,讓廠商望而卻步。不顧現實過於冒進的「反核」能源政策,再生能源發電進度一直落後,全臺大規模停電、限電事件在蔡英文任內多次發生。隨著核電廠發電機組陸續除役,臺灣未來的供電缺口只會不斷擴大。
「七年七缺」固然有國際因素、氣候因素、疫情因素,但更多的是執政當局的失能讓問題惡化。尤其疫情肆虐的這幾年,人民對於「缺」的感受更為深刻。好不容易疫情即將過去,卻發現「缺」的問題更嚴重了。有資源卻不作為,面對問題卻不解決問題,反而還加以掩飾,將民怨來源通通歸咎於外來的「不可抗力因素」。這些官員行為實在讓人搖頭。
另外,臺北消息:臺灣「缺蛋荒」持續擴大,當局農委會提出,為配合降低雞蛋需求,臺軍伙食將由本土產豆奶替代雞蛋。臺灣近期面臨「史上最長蛋荒」,雞蛋批發價及產地價接連創下新高,供給缺口仍舊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