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想買台咖啡機,有什麼推薦?」當顧客踏進店門,店鋪主理人蔡清洲從咖啡吧台走出,迎上前詳細詢問其需求與使用習慣。一番對話下來,顧客對咖啡飲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載興而歸。
前述場景,是台商蔡清洲的日常剪影。他與咖啡結緣44年,其間16載「雲遊」大陸磨礪技藝,傳播咖啡文化,現已成為推動大陸咖啡行業發展的臺灣力量之一。
在大陸,16年的深入耕耘
在位於重慶市繁華地段的「尚穎咖啡生活體驗館」內,蔡清洲在接受筆者專訪時說,大陸咖啡市場前景廣闊,他將持續助力行業良性健康發展,培育咖啡職人,傳遞享受咖啡的美好理念。
蔡清洲1960年出生於臺灣台東,1978年高中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餐飲業做吧員與咖啡「相識2006年,蔡清洲受友人邀請,來到重慶深耕咖啡本行。在充分的實戰基礎上,他系統地考取了世界精品咖啡協會(SCA)的高級烘焙師資格證等。兩岸舉辦的大小咖啡比賽,也少不了他的身影。2018年,他還擔任首屆全國咖啡師職業技能大賽江蘇賽區副裁判長。
因看好「大陸咖啡市場會永續發展」,蔡清洲於2016年啟動創業,為「讓更多人認識咖啡、喜歡咖啡」,不僅售賣咖啡、進口原豆、專業器具,還開展技術培訓、開店輔導,為咖啡愛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筆者在店內看到,100平方米的空間內,陳列著琳琅滿目的咖啡杯、大小各異的咖啡機、來自全球多國的咖啡生豆,操作間擺放著3台大型烘豆機,吧台不斷製作的熱飲讓空氣中彌漫著豆香,幾面牆上掛滿了蔡清洲與學員的各種資質證書……
「店裡每月要烘2噸生豆,銷往大陸各省市。」蔡清洲說,咖啡牽涉到品種、產地、加工方式、烘焙和萃取,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出錯。為保證品質,他基本親力親為,「每天都要與咖啡豆打交道」。
在蔡清洲眼裡,咖啡傳遞的溫度不是單純的冷和熱,而是人與人拉近距離,交談中產生的共鳴。「在臺灣,我們常說『走,去喝咖啡聊是非』。」蔡清洲稱,這是咖啡於生活的魅力所在。
用心做好一件事
「登陸」16年,單槍匹馬雖有心酸,但「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心態開朗的不二法門。他主張不被利益所困,快樂地工作,「拿今年的自己和去年比,只要持續在進步,就可以了」。
交談中,蔡清洲多次談及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性。看著各式咖啡店遍地開花,他認為,蓬勃發展不是野蠻生長,功利、浮躁的心態會讓行業走偏。以一棵咖啡樹的生長為例,雖然從栽種到收成要5至7年,但採果的獲利可長達30年,一位咖啡農一輩子只要栽兩次樹就好。「專注一個產業,傾心奉獻一份心力」是蔡清洲所宣導的。
蔡清洲認為,要保護行業的乾淨、純粹,離不開兼顧理論知識和市場實用性的人才,尤其是年輕力量。近年來,他用更多時間授課講學,培養專業型人才,遇到「好苗子」,他還自掏腰包「扶上馬,送一程」。為吸引更多咖啡愛好者入門,他不定期組織咖啡杯測和品鑒分享,組團赴雲南、海南等地研學,在一個70位學員組成的社交群內,天南海北的咖啡從業者互幫互助,其樂融融。
「曾經在學習咖啡的路上,有很多人幫我。我現在有能力了也要幫助別人。」蔡清洲介紹說,其店鋪之所以取名「尚穎」,一是諧音「上癮」,二是以禾苗的生長作比,鞭策自己既要向上進取,又要謙卑躬行。
作為業界權威之一,蔡清洲近期正受邀為四川省一本咖啡教材編寫提供實戰內容指導,後續計畫以重慶為中心籌備咖啡製作賽事,「只要是利於行業健康發展的,我都願意去做」。
「待我在咖啡行業做滿一甲子時,我想連做3天咖啡,任意打賞所得可作為一份助力金,將這份熱愛傳遞下去。」頭髮花白、62歲的蔡清洲向筆者描繪著他的期待。
(鍾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