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民進黨無論輸贏「英系」都將消亡

  在上週六的民進黨兩場「立委」黨內初選中,在台東縣選區「立委」初選方面,親賴清德的賴坤成成功挑戰「英系」劉櫂豪,但在更重要及更觸目的台北市第二選區(士林、大同),受到以「英系」為主的非「新潮流系」派系支持的王世堅,卻擊敗了親「新潮流系」的何志偉。
  隨後,「英系」要角透過媒體放話說,「二零二四」大選當前,「英系」雖對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輸誠,但絕非投降。因為支持蔡英文而起的「英系」,當前在「立法院」擁有十一個議席,實力僅次於「新潮流系」,加上既有幕僚系統、「小英之友會」,組織實力不容小覷。但蔡英文即將於明年卸任,「英系」在後蔡英文時代為延續派系影響力,將積極布局二零二四「立委」選戰,維持黨內話語權。
  然而,這對非「英系」的鬆散聯盟而言,此番豪言壯語根本不值一晒。因為即使是在台北市第二選區「立委」初選,「新潮流系」是能贏而不贏,主要是為賴清德要在「二零二四」大選中,爭取黨內各派系尤其是「英系」的合力支持,而不計較「一城一池」的損失。
  其實,以「新潮流系」為主的非「英系」亦即親賴清德的各派系,正在「鴨子划水」般地暗中集結。雖然主要是為賴清德的「二零二四」大選操盤輔選,但也不無與蔡英文「別苗頭」的意態。其主要特徵體現在,其中一股勢力,是強烈不滿蔡英文拒絕「特赦」陳水扁的「扁系」及「一邊一國連線」的舊部;另一股勢力,是因不滿在四年前的民進黨黨內初選中,「英系」圍剿賴清德,而由卓榮泰和羅文嘉組成的新派系「民主活水」,這是一股以「台獨」系統在黨內的挺賴反英勢力。他們過去雖然與「新潮流系」有著這樣那樣的過節,但在挺賴反英的新共同目標下,卻拋棄過去恩怨,鬆散地攏聚在一起了。
  實際上,據台灣媒體報導,賴清德在黨內成立的「總統大選策略小組」,雖然其成員也注意派系平衡,但主要還是由「新潮流系」和「扁系」人員「擔綱」。包括在陳水扁時期的「永遠的秘書長」邱義仁,再次執掌競選團隊兵符,擔任賴清德的大選的策略小組召集人。而二零零零年聯手「造王」成功,協助陳水扁勝選的馬永成、羅文嘉和林錦昌共同組成的「黃金鐵三角」也再度合體,重出江湖正式回歸民進黨中央的輔選系統、賴清德的大選策略小組,共同商議擬定賴清德的選舉作戰大計。另外賴清德團隊核心成員卓榮泰與潘孟安、林錫耀等,也都是大選策略小組的當然成員。可以說,陳水扁時代的精銳高手,取代了小英人馬,新隊形展現勝選企圖心。而蔡英文過去兩次大選的選舉人馬,則形同宣告淡出賴清德的競選陣營。
  就此態勢而言,在「二零二四」大選中,民進黨無論是輸是贏,「英系」都將會消亡,就像民進黨內曾經叱吒風雲的「美麗島系」、「福利國連線」等重要派系那樣。
  倘果然發生這樣的事態,將會毫不出奇,也將會毫無懸念。而且,也將會是對蔡英文個人的絕大諷刺。——二零一六年蔡英文贏得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時,其近身幕僚為其撰寫出版了《英派》一書,竟然聲稱民進黨全黨只有一個派系——「英派」。這引起了「新潮流系」等黨內老派系及元老們的強烈不滿。但基於要維持黨內團結等原因,而隱晦不發。不過,所謂「英派」卻未能真正建立起來,蔡英文也以民進黨曾通過解散所有派系的決議為由,否認「英派」為派系。但依附於蔡英文的政務官等人物,仍然以「英系」自居。到了蔡英文任期後期,蔡英文驀然驚覺,可能會「人一走,茶就涼」,因而以成立「小英之友會」等形式維持「英系」的延續,並「拉郎配」式地將陳建仁拉進民進黨,委以「小英之友會」榮譽總會長,「拉起虎皮作大旗」地鞏固「英系」在黨內的優勢地位。
  然而,正如蔡英文本人具有是民進黨內各派系領導人中黨齡最淺的「罩門」一樣,「英系」也是民進黨內各派系組織最鬆散、最為柔性亦即缺乏政綱的派系。實際上,「英系」的形成及崛起路徑,迥異於黨內其他各派系。其中最主要的特徵,就是高度依賴於蔡英文個人,「英系」的形成及成長打上了高度的個人主義色彩,是在蔡英文掌握黨政大權後逐步發展起來的黨內派系,其在黨內的地位隨蔡英文的權勢增長而上升,與蔡英文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關係。因而「英系」與其他多以選舉出身的民意代表為主的派系不同,是由政務官與從事社會運動的年輕人組成。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規律」下,「英系」目前倚賴的執政優勢,可能會隨著蔡英文任期屆滿而面臨人去政息的挑戰。一如陳水扁時期的「正義連線」,隨著陳水扁卸任後被訴訟纏身而消散。
  而且,「英系」的內部結構較為分散,派系成員來源多元複雜。「英系」是由多股挺蔡英文勢力組合而成的鬆散聯盟,眾多派系要角之間並無共同的理念認同及深厚的情感聯繫,更多的是利益上的合作關係,他們多基於「挺蔡」、追求蔡英文掌握的政治權力資源而彙聚在一起、團結在蔡英文的身邊。因而「英系」的重要成員陳明文、蘇嘉全、黃承國、洪耀福、羅致政、劉櫂豪等人,其實是在「英系」大旗下各成一股勢力,彼此互不隸屬。不像「新潮流系」或「正國會」等派系那樣,建立了嚴密的組織架構,儼然是「黨中有黨」。
  而且,「英系」的幾位主要成員,幾乎可以說是「烏合之眾」。其中陳明文原是國民黨精心培養的地方派系領袖,但因不滿未獲國民黨提名為嘉義縣長候選人而宣布退黨,並在陳水扁延攬下「帶槍投靠」民進黨。年前在高鐵遺下載有巨款的皮箱一事,暴露了其「政治暴發戶」的樣態。曾擔任多年民進黨台北市主委的黃承國,具有濃厚的幫派背景。正因為「英系」成員的強烈個人主義色彩,加上派系組成結構的複雜及成員來源的多元,決定了「英系」本身是一個內部小山頭林立的功利性利益團體。現實政治利益至上的原則決定了「英系」成員並不可能絕對忠誠於蔡英文,蔡英文推動的一些對「英系」內部成員的核心利益帶來損害的政策同樣遭到內部杯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蔡英文大力支持林智堅的新竹縣市合並升格計劃,却遭到了包括「英系」在內的民進黨眾多派系的杯葛。
  在蔡英文獨攬大權時尚且如此,在蔡英文卸任後,就將更是「樹倒猢猻散」,「英系」成員各散東西,尋找新主了。因此,「英系」的消亡,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