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陷入一堆概念混亂之爭

  國民黨「全代會」後,部分「韓粉」歸隊,侯友宜的民調略有起色,但仍然是「老三」。因而「挺郭派」繼續觀望,還在游離於國民黨與郭台銘之間,仍待整合。但就在此必須團結一致,砲口向外之際,國民黨內卻突然爆發了「概念」之爭,金溥聰左右開弓,左批陳長文/羅智強的「政黨輪替大聯盟」,右打朱立倫的「執政大聯盟」,把太多的精力耗費在無謂的「口水戰」中。不過,話說回來,這兩個「大聯盟」概念也確實是存在著偏差,可能無益於實現非綠陣營「下架民進黨」的共同目標,因而金溥聰的「勞氣」,或許尤其一定的道理。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七月二十三日在「全代會」高呼,若重返執政將組成「執政大聯盟」,但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卻說不知道「執政大聯盟」是什麼,還致電詢問朱立倫,「執政大聯盟是什麼?」並聲稱他和侯友宜在事前都不知情。而朱立倫則解釋說,「執政大聯盟」是一個目標也是理想,有關「非綠大聯盟」、「在野大聯盟」,他從年初到現在已說過非常多次,也與侯友宜討論多次,其中最重要的除了團結國民黨,就是要結合所有「在野」、「非綠」的力量;他知道過程當中很辛苦,但一定全力以赴。朱立倫說,最重要的是民眾期待,下架民進黨、政黨輪替,讓台灣更好,這就是主軸。未來國民黨執政後,當然希望能一起成為「執政大聯盟」,為台灣打拚。
  至於「政黨輪替大聯盟」,最先是由馬英九的老友陳長文律師,在報章上發文提出,羅智強予以熱烈響應,但後來卻被演繹成是羅智強「代筆」發表。羅智強在網絡節目受訪時表示,他將籌組「政黨輪替大聯盟」,對抗民進黨的「假民主大聯盟」。他認為,在野黨需要攜手合作,誰當選「總統」是次要問題,並強調政黨輪替的目標不能凌駕於對國民黨的情感和義務。羅智強這一論述被解讀為是不支持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有「棄侯保柯」的疑慮,因而引發金溥聰猛烈抨擊,並嘲笑他只會挑選在「舒適選區」參選,還直指其所倡議的「政黨輪替大聯盟」擺明是在助長他人威風,抬高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而金溥聰的解讀,引起不少藍營支持者的共鳴,紛紛向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反映。在台北市黨部施加壓力下,羅智強被迫決定暫停召開為自己聲辯的記者會。
  持平來說,羅智強的「政黨輪替大聯盟」確實是出於「下架民進黨」的初心。但敗筆卻是在這個大聯盟卻是在於「誰當選『總統』是次要問題」這句話,確實是有「棄侯保柯」的嫌疑。不過,現實卻是很殘酷,雖然在「全代會」後,侯友宜的民調略有提升,但與柯文哲仍然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如果這個態勢在十一月「中選會」接受各政黨提名「二零二四」參選人登記之時,仍然未能得到改善,盼望「下架民進黨」的選民,就很容易自動「棄侯保柯」,將非綠選票集中在柯文哲的身上,以確保實現「下架民進黨」之目標。
  因此,金溥聰要批評及狙擊這個概念,關鍵是進一步設法提高侯友宜的民調。而從目前多家民調機構發布的民調結果看,賴清德雖然穩住了基本盤,但擴大中間選民支持陷入停滯。柯文哲六月民調上升的力道已經停下腳步,可能與頻繁失言,以及女性選民的支持度遠低於男性有關,而且隨後還將會頻頻「大嘴巴」失言。而侯友宜的民調開始止跌回升,但幅度仍不大,目前最關鍵是遏止「挺郭派」的「騎牆」態勢,爭取這部分支持者回流。侯友宜的民調如能恢復到年初的水平,「棄保效應」的天平就將會向侯友宜傾斜,這才符合「政黨輪替大聯盟」的真正本意。
  至於朱立倫為何會摒棄原先在「三階段整合論」中,對第三階段提出的「非綠大聯盟」,而突然提出「執政大聯盟」,確實是讓人感到費解。因為六成非綠選民,追求的是「下架民進黨」,而並不在乎哪個現在的在野黨執政,其中有部分非綠選民還不喜歡看到國民黨執政。因此,朱立倫的「執政大聯盟」,敗筆是在於「執政」二字,似乎是要籍著大選進行「權力分配」,而且還是由國民黨甚至其主席朱立倫來擔當未來執政團隊「權力分配者」的角色。這就讓人猜想,在這個自詡「權力分配者」朱立倫的布局裡,未來執政團隊的權力要角分配角色是,「陽春總統」侯友宜、「行政院長」柯文哲、「立法院長」韓國瑜,而朱立倫自己則是最大黨的主席,「以黨領政」凌駕於「三頭馬車」之上。
  誠然,「在野」或「非綠」只有整合出一組候選人,才能實現「下架民進黨」的共同目標,但卻切忌讓非綠選民產生「權力分配」的聯想,從而喪失投票的積極性。因此,朱立倫還是應當回到「非綠大聯盟」的初衷,為聯合所有在野力量「下架民進黨」提出正當性較強的論述基礎,而不是「精算」自己在「執政大聯盟」中的「位置」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