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琴澳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兩地居民愈加享受到豐碩的發展成果。「跨境上班族」每天穿梭於琴澳兩地,親身感受著周圍的細微變化。他們的故事,是琴澳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日趨完善的生動寫照,展現著合作區為便利琴澳居民工作生活作出的不懈努力。
跨境從「難題」變為「最優解」
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院務主任李瑾每天早上740從家中出發,乘坐公車前往橫琴口岸,過關後打車到工作地點,約8:40可抵達自己的工位,她在橫琴的工作忙碌而充實,工作內容主要涉及與澳門以及內地的老師、學生和企業之間的協調和洽談。
談及橫琴口岸的通關便利性,李瑾讚譽有加。她表示,在網路出行攻略和過關指南中,橫琴口岸如今已經成為「最方便的選擇」。今年7月,橫琴口岸推出了「常旅客通道」,為經常往返琴澳兩地的通勤人員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查驗服務。李瑾透露,如今自己通關的時間不到5分鐘。
讓李瑾印象深刻的還有跨境學童的通關情況。她在橫琴口岸驚訝地發現,許多穿著校服的中小學生無需家長陪同,獨自一人就能順利通關。「這種情況在我國其他城市相當罕見,從側面反映出家長對口岸管理的信任,同時也證明了這裡通關的便利程度。」李瑾說:「從那以後,我也讓我女兒獨自通關。」
然而,這個在通勤途中幾乎感覺不到「跨境」難題的「上班族」,5年前卻因為兩地通關耗時過長而選擇離職。2018年,李瑾從北京來到澳門,在橫琴一家企業就職。那時新橫琴口岸旅檢通道尚未開通,琴澳兩地口岸仍實行「兩地兩檢」的傳統模式。澳門居民需要先抵達蓮花口岸,再乘坐接駁車前往橫琴口岸。通關加上排隊等待接駁車,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李瑾表示,幾乎相同的距離,卻要多用近40分鐘,這極大地消耗了她的工作熱情。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橫琴綜合服務中心助理主任龐少榆同樣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2019年11月,龐少榆受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派遣來到橫琴工作,由此開始了每日跨境通勤之旅。
龐少榆回憶說:「在通關和交通方面,變化可謂是天翻地覆。我還記得最初橫琴和澳門的口岸是分離的,我需要將車停泊在澳門蓮花口岸附近,然後通過關卡,乘坐公交前往橫琴口岸,再次通關後才能返回公司。那時我工作的小橫琴社區沒有直通口岸的公車,只能依靠打車。不僅交通費用高昂,而且單程通勤至少需要1小時。」
為了改善澳門居民在橫琴工作生活的便利性,橫琴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不斷推動通關流程趨向簡單化。2020年8月,新橫琴口岸旅檢區域正式開通,推出了「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全新通關模式,過關的居民只需排隊一次、查驗一次證件,通過閘機的三道門,便能迅速完成出入境手續,極大地提高了兩地居民的通關效率。
雙城生活民間往來日益頻繁
合作區成立以來,琴澳一體化發展建設深入推進,通關措施繼續不斷優化——今年7月開設「常旅客通道」,為經常往返琴澳兩地的商務公務人員、澳門高校職工等符合條件的出入境人員提供通關便利安排;今年9月,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客貨車「聯合一站式」部分車道開通試運行,粵澳5家口岸查驗單位通過「一次採集、分別處置、聯合驗放」,實現出入境車輛「一次排隊、一次放行」……
據橫琴邊檢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橫琴口岸客流持續高位運行,截至2023年12月17日,橫琴口岸通關客流已超過1600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翻倍增長,而與2019年相比,其增長率更是超過了80%。另外,在往返的出入境人員中,內地赴澳就業、就學人員占48%,港澳居民占22%,內地赴澳旅遊人員占24%,其他群體占6%,「七分民生、三分遊客」的民生口岸特徵越加明顯。
目前,在橫琴就業生活的澳門居民已超7000人,雙城生活逐漸成為常態,提升通關效率,也意味著促進了澳門與橫琴的經貿往來、人流物流的便捷流動,有助於琴澳兩地的深度融合。
居民早出晚歸上學工作,街坊民間頻繁往來,濠江兩岸燈火交相輝映。對於李瑾來說,由於工作繁忙,自己很少能在橫琴擁有休閒時光,但她身邊不少澳門朋友,一到週末就會前往橫琴花海長廊、濕地公園遊玩,還會和她分享自己的遊玩體驗;龐少榆則喜歡在下班的時候和同事們一起探店,參加政府部門或社區組織的公益興趣班,週末的時候也會和朋友在橫琴尋一處青山綠水環繞之地享受一份下午茶。
不光是基礎設施的「硬聯通」,社會公共服務接連引入、「澳門新街坊」順利開售、市民文化活動場所接連落成……橫琴一直以「探索」步伐,推動「硬聯通」與「軟聯通」並進,不斷營造著宜居宜業的生活空間。值此澳門回歸祖國24周年之際,龐少榆鼓勵澳門青年勇敢地抓住橫琴發展的歷史機遇,迎接生活挑戰,開闢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李瑾則表示,合作區以「建成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為目標,這讓澳門人有了更多對「家國」的歸屬感,祝願合作區能夠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角色優勢,不僅服務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同時也在國家對外交流以及制度探索方面,走出一條富有橫琴特色的創新之路。
(《珠海特區報》 張偉甯 陳子怡 陳秀岑 王曉君 伍芷瑩/文)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