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希望建築師」的新年計畫

  思想家康德曾說:「有勇氣的人是考慮到危險而不退縮的人。」
  90後小夥魯鵬程到阿富汗不久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作為中國十九冶集團的一名財務人員,從2017年7月赴任到現在,魯鵬程正好經歷了喀布爾安全局勢持續惡化的一段時光。發生在首都的兩次恐怖襲擊造成超過百人死亡,其中就有外國人。
  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先期到達喀布爾的建設者已經在此地堅守了多年,有些人甚至一待就是10年多。如今,當他們站在喀布爾大學校園裏,看著中方援建落成的教學樓,當初趕工的艱辛和數千名大學生青春洋溢的笑臉同時浮現在眼前。
  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在敘利亞、委內瑞拉、南蘇丹……在許多動盪的國家和地區,在充滿不確定危險因素的環境裏,一條鐵路、一架橋梁、一所校園、一座商場,都寄託著當地人對眼下生存和未來生活的希望。一些身在海外的中國人,就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希望建築師。
  春節將至,在高高的防爆牆之內,他們也許只能實現最簡單的心願——給家人打一通電話,報一聲平安。
  28個人的春節
  早春二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依然能看到未化盡的冰雪,但溫和的春風已經悄悄吹來。這個狗年春節,來自河北的80後小夥王闖將再度留在喀布爾過年。
  「提到阿富汗,很多人會想到貧窮、戰亂,不願來。」王闖是中鐵十四局集團海外工程分公司駐中亞辦事處黨支部書記。他告訴《環球》雜誌記者,「雖然阿富汗安全局勢非常嚴峻,但作為一名援建者,必須深知責任,不能退縮。」
  自2008年至今,王闖在阿富汗已度過10個寒暑。和工人一起,在風吹日曬中見證和參與了中國政府對阿富汗的多個重要援建專案,包括總統府多功能中心、共和國醫院、科技教育中心和國家職業技術學院等。
  其中,援阿國家職業技術學院專案正在建設中。《環球》雜誌記者日前見到王闖時,他正陪同國內驗收專家組,對該專案進行中期驗收。
  據王闖介紹,該專案總建築面積約15240平方米,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以及汽修車間技術升級改造。「阿富汗對該專案非常重視,阿首席執行官阿蔔杜拉曾表示,該專案是近年來全國最重要的專案之一,將對提升阿就業、促進阿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為保證工作效率,王闖和同事們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一天工作近14個小時。「要指導現場安全生產、提供施工技術支持、進行施工品質監督管理,有時候還要和當地政府部門就具體事務進行協調。」王闖說,常常是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回到營地還要總結當天工作,整理材料,為第二天的工作做準備。
  對於在阿富汗的援建人員而言,並沒有多少閒暇時光,他們不僅要面對複雜的施工環境,還要忍受內心的孤獨。「受當地安全形勢所限,我們的活動範圍只有工地和營地,即使是放假休息也無處可去。」
  「每位援建阿富汗的工人都是英雄,」王闖感慨,「許多人長期默默堅守,很少有怨言。」王闖說,最近他正在琢磨怎麼組織大家過個好年,「木工、瓦工、後勤人員,今年有至少28人留守,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計畫組織大家一起包餃子、看春晚。也正好通過這個節日,和當地員工多多互動。」
  在談到新年計畫時,王闖說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工程順利完成。「最讓我驕傲的是,每當走進專案所在的這片區域,無論是當地老師還是學生,都向我們投來感激的目光。」王闖表示,希望看到一個個援建專案為更多的阿富汗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打個電話報平安就算過年
  一排排青瓦、一段段連廊,在阿富汗喀布爾大學校園內,一座中國古建風格的教學樓引人注目。
  據悉,這座教學樓是由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承建,2014年8月完工的中國援阿專案,目前已成為該校標誌性建築之一。
  參與專案建設的80後小夥李沛龍當時還是一名英文翻譯,現在則是中國十九冶集團阿富汗專案部副經理。「建築面積在2100平方米左右,含8個標準教室、2個語音教室、一座150人的多功能廳。」李沛龍表示,這座教學樓從設計到投入使用廣獲好評,讓他和工人們深感自豪。
  「2012年4月剛來喀布爾的時候,我們連吃飯和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李沛龍說,當時的喀布爾正處於戰後重建階段,施工和生活條件有限。
  「先期來到工地的中國工人不足10人,大家相互照顧,自己架鍋做飯,晚上借宿在其他單位。常常天還沒有亮就往工地趕,到下午阿富汗當地工人離開後,我們還要留下來檢查和評估當天的工作。」李沛龍說。
  時至今日,李沛龍依然對剛來喀布爾的那段時光記憶猶新,其中最令他難忘的是2014年的春節。「那年除夕,喀布爾下著大雪,雪堆了半米高,我們被困在營地出不去,又趕上營地停電,沒有燈光,更沒有電視看,大家只能點著蠟燭,輪流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
  李沛龍辦公室的牆上貼滿了喀布爾大學綜合教學樓的施工圖表。《環球》雜誌記者看到,其中一張工程進度表,記錄著從「施工測量」、「土方開挖」到「混凝土燒築」、「養護」、「拆模」等整整101道工序,其間還密密麻麻標記著每個工序的工期和起止時間。
  「這些工程環環相扣,每一項都不能耽誤,」李沛龍說,「教學樓建成後,預計可同時容納3000多人,有望成為喀布爾大學最大的綜合教學樓。一想到這裏,就很有成就感,不覺得整個過程有多辛苦。」
  對2018年的春節怎麼過,趕工的援建者們還沒有想好,但無論如何,也要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在危險時刻赴任
  持槍的警衛、高高的防爆牆。2017年7月,剛到喀布爾,眼前的景況讓魯鵬程感到緊張。年輕的魯鵬程是中國十九冶集團阿富汗專案部財務主管,此次赴任是他首次駐外。
  魯鵬程在喀布爾工作的大半年間,正趕上喀布爾安全局勢持續惡化。2018年1月20日,喀布爾洲際酒店遇襲,造成包括14名外國人在內的至少22人死亡。1月27日,喀布爾遭遇一起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至少95人死亡、163人受傷。
  「2017年11月,我們所在的工地曾收到襲擊預警,部分工作不得不暫時推遲,我和同事們一度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魯鵬程說,保持樂觀心態成為他們戰勝恐懼的法寶,「喀布爾的安全局勢肯定會有好轉的時候,現在就是要抓緊處理好眼前工作,努力不耽誤工期。」
  魯鵬程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工作模式。「工作性質決定,我需要經常跟資金打交道,為確保資金安全,去銀行取款時,都要對時間、司機、線路等進行隨機調整。加上首都的安全局勢嚴峻,每次出門都要盡力繞開敏感地區或建築,且須與同事結伴出行,互相照應。」
  魯鵬程坦言在異國他鄉最牽掛父母和妹妹,每次和家人通話都是在阿富汗最幸福的時光。「我的家人雖然支持我駐外,但很牽掛我的安全,我希望他們開開心心,不要擔心我。」
  「我覺得來到這裏,就是一種成就。」魯鵬程表示,現在他的朋友都對他刮目相看,認為能參與到中國對外援建事業,是一件很需要勇氣、很值得驕傲的事。
  商場在戰地
  人們都說「商場如戰場」,而一些中國商人真的把自己的「商場」搬進了戰地。早在十幾年前,在伊拉克就出現了一批信心滿滿,準備開疆拓土的浙江商人。有浙商說,除了精明和雄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
  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2003年美伊戰爭,伊拉克一直處於重建與摧毀的邊緣,在一般人看來,這裏是凋敝而危險的,但浙江金華浦江籍商人老黃說,「站在伊拉克的土地上,腳下踩的都是錢」。不過,前提是不懼風險、不怕吃苦、眼光獨到。
  8年前初到伊拉克時,看到城市裏一座座破舊的房屋,建築經驗豐富的老黃開始盤算潛在的建築市場。看到巴士拉到巴格達一路上隨處可見的汽車殘骸和破舊輪胎,他感歎「就算做廢品回收,也是門好生意」。他和巴士拉政府部門簽訂協議,圈地建了座兒童遊樂場。
  如今,老黃經營的公司已經打出了名氣,國內一些想要在伊拉克尋找商機的公司往往會找他牽線搭橋。一來二去,老黃在巴格達市中心卡拉達區盤下的一座小院成了許多在伊中國人停留的場所。
  臘八節這天,在這座小院裏,幾家在伊中國企業的員工聚在一起過節。一碗臘八粥配上幾個小菜,節日氣氛雖然並不濃厚,但大家很珍惜相聚的機會。
  「過年回家嗎」成為聚會中最常被談起的話題,少數已確定回國行程的人言談中難掩喜悅,更多的人則在盤算著如何在伊拉克度過又一個春節。
  浦江人老戴2011年辭去老家的工作,來伊拉克投奔老黃,原本計畫出國3年的他,一待就是6年多。因為工作安排,老戴多是年後回國休假,2018年的春節也將是他在伊拉克過的第6個農曆新年。
  老戴通常會在春節前一周著手準備——到街邊的理髮店體驗一下當地「洗剪吹」,拿著公司補貼到商場添置新衣新鞋。雖然節日的採購氛圍比不上國內,但也頗有些儀式感。
  「除夕前一天,搞衛生、掛燈籠,大家集體參與。除夕早上起來,貼春聯、準備年夜飯,要忙的事也挺多。」晚上的年夜飯,老黃也會邀請留守在巴格達的其他公司人員、記者一起來熱鬧一下。餃子、麵條、米飯和湯圓,一頓豐盛的年夜飯總少不了這些「主角」。
  年夜飯後,抽獎活動和發紅包總是很受歡迎。抽獎結束,樓上簡易的KTV成為消遣場所,跨年夜每個人都要獻上一曲。
  大年初一,大家睡個懶覺,下午穿上新衣服去巴格達的某個地方遊玩一番,春節活動就基本結束了。
  不過,新年的忙碌快樂也掩不住對家人的思念。45歲的老戴常談起讀小學六年級的女兒,「我的(微信)頭像是我小孩的背影,在湖州南潯拍的」,「她12歲就長到一米六幾了」。老戴的手機裏,還存著好幾段和女兒一起錄下的視頻。
  (賀蔣超 程帥朋 胡豔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