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競賽的「坑」

  黃金,中國人從古至今的通用貨幣。秦以一鎰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東漢名道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寫:「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古往今來,黃金因其彰顯富貴的閃耀,讓人們趨之若鶩。
  2024年,黃金之兇猛,出乎所有人意料。
  兩周時間,社交平臺熱搜上爬滿了金價暴漲的消息。「銀行賣起金手鐲」登上微博熱搜,克單價超500元的古法金手鐲,讓人直呼真香。去年在480元/克徘徊的金價,如今飛升至645元/克,漲幅高達25%,就連全國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深圳水貝報價也漲至508元/克。
  暴漲消息一出,有人立馬甩掉連續動盪的股票,奔去金店「買個心安」;有人翻箱倒櫃攥了一把多年積攢的「硬貨」,換了現錢;也有金店老闆,前一天晚上在直播間聲嘶力竭賣了30萬元的黃金,金價暴漲第二天一早徹底傻眼,一夜白乾。
  一邊是普通人買金追求極致性價比,一邊是有錢人為黃金的溢價瘋狂。買賣黃金,似乎成了一場全民矚目的淘金競賽,規則簡單,買跌還是賭漲,全憑運氣。
  在淘金熱潮背後,黃金到底保不保值?創了新高,又再創新高的黃金,還能再買嗎?回收、換購、打金條、線上投資,到底存在哪些坑?需要提醒的是,年輕人不要忘記「投資有風險」這句老話,也別盲信「買金省錢秘笈」。
  「買金秘笈」
  「富時首飾,窮時盤纏。」一直以來,中國老百姓就有買黃金的傳統,更有「亂世買黃金」的說法流傳於世。
  2013年,國際金價大跌,中國老百姓紛紛抄底,一度讓金價止跌反彈,當時國際媒體還專門創造出一個英語單詞「DAMA」,用於描繪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們,中國大媽在國際黃金市場早就名聲在外。
  近兩年,買黃金的群體又增加了一撥人——年輕人。過去一年多時間,曾經在基金市場裏縱橫馳騁的年輕人,開始黯然離場投入黃金市場的懷抱,從銀行理財金條、金豆子到紙黃金、黃金基金甚至是黃金珠寶,無一例外,迅速成為他們「剁手」的目標。
  銀行出售的金鐲子等首飾,價格一般比同期商場金店便宜15%左右;銀行金條溢價和工費也較低,因此,有部分消費者將陣地轉向銀行。
  他們盯上銀行,在銀行購買溢價較低的黃金,再去金店打造成首飾;他們開始攢金豆,一有點閒錢就買一顆小小的金豆產品,作為長期投資;他們青睞黃金有關的金融產品——黃金ETFs、黃金期貨,甚至願意千裏奔襲,赴港買金。
  上海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聶永有在接受《新民週刊》採訪時表示,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黃金一直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貴金屬,在全球經濟中佔有特殊地位,因此被投資者用作通貨膨脹的對沖手段,或者代際之間傳遞財富的手段。
  1944年,在美國主導下構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更是強化了黃金作為世界各國貨幣的基礎。目前,黃金投資有兩種,一種是實物投資,一種是虛擬投資。在網路上,「買金特種兵」這一群體,正在以投資價值最大化總結分享「買金省錢秘笈」。
  以金價便宜、金店密集著稱的北京菜百和深圳水貝成了年輕人買金必打卡的網紅地點。據深圳水貝的黃金代購說,這裏的商家多數做批發,用送貨的推車裝黃金,交易以公斤為單位,頭次來買幾克黃金的散客,商家可能理都不理。
  北京菜百一層的珠寶首飾店有上百家,李楊(化名)總結了一套規律:先在網路上找到款式,再廣撒網式地比對價格,在價格便宜的前提下再對款式適當妥協。以鏖戰6小時收穫四種黃金首飾計算,比周大福等金店能省下1000多元。
  銀行出售的金鐲子等首飾,價格一般比同期商場金店便宜15%左右;銀行金條溢價和工費也較低,因此,有部分消費者將陣地轉向銀行。有網友算了筆賬:「金店黃金650元/克,銀行金條510元/克,工費15元—30元不等,每克大約省下來近百元。」而銀行的黃金產品以純度99.99%居多,也是備受大眾青睞的原因之一。
  而且,銀行積存金價格更低,據不完全統計,多數銀行的定投克重(或金額)起點為1克積存金(或等值500元人民幣),可按0.01克(或1元)遞增。但積存業務存在一定交易成本,且通常贖回變現價格低於實物金條價格。目前市場上積存的手續費多在0—0.5%,贖回手續費率在0.5%—1.5%。
  即便不考慮上述成本,積存金也並未穩賺不賠。例如,2023年9月25日至10月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黃金期價連續9個交易日下跌。目前,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金價上漲,已有銀行上調個人黃金積存起點。
  難度大一點的還有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可以交易的黃金T+D等。許藝從2016年開始炒黃金,黃金T+D和期貨一樣大約有十倍的杠杆,風險非常大。「那時候我手裏沒多少錢,投了幾萬塊,最後虧了一萬塊,這種高杠杆的交易,普通人實在玩不了。」
  回收的坑
  聶永有分析,市面上,黃金銷售平臺良莠不齊,產品品質不夠規範,看似性價比高的銀行,只注明自己為代銷機構,往往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品質等風險管理責任。因此,網路上那些所謂的「買金省錢秘笈」很難說完全靠譜,一味追求便宜,反倒有可能踩到坑裏。
  黃金本身並不產生利息、股息或分紅,其價值主要依賴於市場供需和投資者情緒,價格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
  例如,目前某些銀行銷售的相關黃金飾品,大多只接受預定,行內不會囤積貨品,不支持實物試戴。且實物貴金屬產品一旦售出,非品質問題不支持退貨和換貨。在商品的詳情頁,標注了售賣的黃金飾品也是來自於各大珠寶商。
  由於金價攀上新高,黃金回購門檻也隱形增加。在金條的回購上,有的銀行只回購從自家銷售出去的金條,也有部分產品銀行不提供回購服務。更有銀行對回購的品相、表面要素等作出嚴格規定,要求與實際一致,且需通過水吊檢測法檢測;如果是他行品牌金,則要採取火融檢測法。
  有年輕人嘗試先購買銀行金條,再拿到金店打金,看起來很明智,但也很容易踩坑。有網友吐槽因為金店工藝不到位,打出來的手鐲變形嚴重。還有商家抓住顧客不懂行情、加工過程又不透明的弱點,虛報損耗賺取差價。金條轉換成首飾後,雖然仍具備黃金的價值屬性,但流通性大大降低也是事實。
  在黃金變現上「栽跟頭」的還有青睞金店的群體。顧客祁女士反映,自己五年前購買的金項鏈,回收價砍掉了當日金價將近200元/克,一家金店工作人員說,有的黃金購買時成分可能不好,摻了黃銅等雜質,或者在佩戴時沾了灰塵或有磨損,他們是不收的。
  備受年輕人青睞的小金豆,更是遭遇了商家「拒收」,理由是大品牌金豆溢價較高,小店金豆容易摻假,總體來說純度不足。那些打著「高價回收」旗號的街邊小金店,則通常會在高價背後設置種種套路,以黃金成色不好等理由壓價壓秤。
  此前,有博主發佈視頻稱,杭州一黃金店在回收黃金時77克金項鏈稱重僅62克。隨後,杭州拱墅區市場監管局通報相關情況稱,經技術機構鑒定,該電子秤不合格,且存在違法改裝,後對該電子秤予以沒收並對商家處罰款22000元。
  更有網友表示,自己曾遭遇品牌金店店員與私人舊金回收的聯手欺詐。「櫃姐把金熔了以後表面有髒汙就說金不純,要幫我聯繫外面的舊金回收,結果換了家金店加了硼砂,燒完一點問題也沒有。」記者在黑貓投訴上搜索關鍵字「黃金」,共查詢到32928條投訴。售假、退換貨、一口價黃金、價格糾紛等投訴量居高不下。
  特別是「一口價」黃金產品,投訴較多。一般商家會誇大黃金工藝價值,故意隱瞞金飾克重重要商品資訊等,置換政策也暗藏玄機。在荊州老鳳祥某店鋪內,跨區域置換必須選擇加價30%以上的產品;而有的金店沒有在原價基礎上加價置換的政策,只能按克重回收,以舊換新。
  而有些金店為了招攬顧客,開展了「存金」業務,卻給顧客造成巨大損失。在北京朝陽區,一家中國黃金概念店突然倒閉跑路,有顧客反映此前在該店「無憂預訂」的黃金也無法提取,當時商家承諾,每400克黃金,一年返現10克的寄存利息。
  據投訴人表示,截至2024年1月,維權群裏做了一次統計,「群裏40個人,無法提取的黃金大約60公斤。」一位黃金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類似黃金託管業務已經在市面上銷聲匿跡了。中國黃金方面稱,總部不允許加盟店開展託管業務,公司願意報警協助調查,並與加盟店方面溝通賠償,但不願直接承擔賠償。
  涉及中國黃金的加盟模式也遭到了質疑。2022年年報顯示,中國黃金共有3642家門店,其中直營門店為105家,其餘3537家為加盟門店,占比約為97.12%。實際上,近年來,黃金保管類騙局多發,地方監管部門曾多次預警。
  至於赴港買金,其實也不完美。且不說傭金以及交通成本會攤平本身的價差,還要面對進出境關稅問題。
  有從業者提到,香港金價最貴的時候比內地每克高28元,當時就有人去香港買黃金回深圳銷售賺差價。按規定每人最多可以帶50克黃金過關,有些人抱著跑一趟就能賺1000多塊錢的想法開始冒險。而一旦一次性購買數量過多又未進行報稅,過關後進行專門經營的話,就有可能觸發法律風險。
  保不保值
  聶永有表示,黃金的價值主要由重量、成色、工藝、稀缺性等因素決定。如金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由其稀缺性和藝術性決定。如1991年我國發行的「熊貓金幣發行十周年紀念金幣」,其中5公斤的那枚,由於發行量只有區區10枚,目前市場價已經超過2000萬元,遠遠超過了其他10公斤重量的金幣價格。
  還有1984年發行的8克鼠年生肖金幣,由於採用的是齊白石的《南瓜鼠》圖案,深受收藏者喜歡,加之發行量僅有2000多枚,現在市場價高達每枚16萬元,創造了每克2萬元的天價。那麼,黃金真的是一種更好的投資選擇嗎?
  按照聶永有的觀點,黃金作為一種長期避險資產,其保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的經濟狀況、通脹預期以及其他宏觀經濟因素。短期內,價格可能會波動,但從長期來看,黃金的向上走勢十分明顯。
  從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至今,金價從每盎司35美元,上漲到目前的每盎司2000美元以上,50多年上漲了近60倍。目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時代,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相對於房產、股票等投資品而言,黃金顯然優勢更明顯。
  再往歷史追溯,南宋文學家嶽珂是嶽飛的孫子,據嶽珂所著《金陀續編》,南宋紹興四年(西元1134年),銀每兩2300文,金每兩3萬文。那麼,低技能工人一年收入約為白銀26兩,或黃金2兩。宋朝的1兩約為42克,換算下來,低技能工人年收入約為84克黃金。
  按照最近三年的黃金均價400元/克換算,折合每月2800元。這個酬勞相當於今天四線城市工人月薪資水準。由此可見,黃金並不是簡單維持購買力,其購買力在歷史上是大幅上升的。
  但「股神」巴菲特一直對投資黃金持負面觀點,他認為,人們花很大力氣從非洲或某些地方的地底下挖出黃金,搬到紐約後不僅要挖一個地窖存起來,還得花錢雇人看守著。它沒有什麼實際用途,開採運輸和儲存的過程並不為人類增進任何財富。
  從全球範圍看,黃金之所以不是最主流的理財方式,其實是有原因的。黃金本身並不產生利息、股息或分紅,其價值主要依賴於市場供需和投資者情緒,價格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正如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陳善昂所言,黃金具有特殊性,從長期看,黃金只能保值不能增值。
  尤其是近期國際金價已經沖到高位,這難免刺激投機性需求,也為一種炒作後回跌埋下了可能。2013年,黃金就曾被有意做空,短時間內經歷了數次暴跌。
  在「黃金熱」的背景下,業內人士呼籲,投資黃金必須要理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歷史經驗看,長期或超長期持有黃金具有一定抗通脹作用,但目前黃金處於歷史較高水準,影響黃金走勢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對投資者專業性要求較高,從穩健投資角度,更傾向於多元化投資組合,審慎投資,重視短期市場波動風險。
  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黃金價格處於歷史高位,基於歐美通脹前景,實際利率仍都可能對黃金價格構成一定逆風。「中長期來看,全球經濟增長憂慮仍存,避險需求尚在,但考慮到美元全年可能呈現溫和強勢以及黃金價格過高壓抑實物需求等多重因素疊加,黃金可能會保持區間波動。」匯豐中國表示。
  有句話講「賺錢的行當,入場不怕晚」,但也有句話講「不花錢即是省錢」。誰都說不准,現在這份高漲的買金熱情,是否會像人云亦云的流行一樣,最後也消失在大眾視野裏。
  (吳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