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全運會東風促文化體育產業

陳觀生
  明年十一月舉行的第十五屆全運會,是粵港澳三地的大事,港澳地區首次參與承辦這場全國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綜合運動會。十五運組委會已經成立,籌備工作邁入新階段。本澳與全運會有關的一系列人員培訓、宣傳和活動將陸續推出,全城積極參與,中小企應把握機遇,搭上全運會快車。尤其與體育運動品牌有關的中小企,須借助氛圍提高企業知名度,賺取人氣,開拓客源,促進本澳文化體育產業發展。
  全運會助建「體育之城」
  第十五屆全運會(全運會)及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將於明年由粵港澳合辦,兩運動會組委會成立大會近日州舉行,大會公佈十五屆全運會於明年十一月九至廿一日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廣州承辦開幕式、深圳承辦閉幕式。
  根據全運會競賽規程總則及群眾賽事活動規程總則,設有競賽項目及群眾項目。競賽項目預設卅四個大項、五十二個分項、四百〇一個小項。群眾項目分為比賽類和展演類,共廿三個大項,一百六十六個小項。其中比賽類大項十九個、小項一百四十五個;展演類大項四個、小項廿一個。
  大會上正式公佈粵港澳賽區承辦的賽事,其中澳門賽區將承辦全運會四個競賽項目及一個群眾項目,分別是乒乓球、女子排球成年組、三人籃球、男子籃球(十八歲以下組),群眾賽事空手道,都是本澳近年辦賽經驗豐富、群眾基礎較好、賽事效益較佳的項目。殘特奧會澳門賽區將承辦兩個羽毛球競賽項目。
  澳門體育局長潘永權表示,澳門賽區在二〇二一年後已經積極籌備全運會工作,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澳門政府及企業、大學、民間團體都非常支持澳門賽區工作。去年初已開始招募志願者。到今年二月已有超過九千名居民報名,並一直開展培訓。
  潘永權稱,全運會、殘運會和特奧會澳門都是同一個組委會,兩個運動會同樣重要,也會辦得同樣精彩。在前期準備時已考慮到殘運和特奧運兩個羽毛球賽需要,招募志願者時按照兩個羽毛球賽事要求培訓。
  澳門所有場館已經做好前期準備,相信在國家體育總局、廣東、香港的支持下,澳門賽區可以更好地準備承辦的項目,有信心辦好比賽。特區政府亦希望通過十五運把體育旅遊、體育產業等帶動起來,讓澳門體育有更好發展,同時把澳門經濟推到另一個高潮。
  近年本澳在舉辦體育賽事、推廣體育旅遊,不斷積累經驗,軟硬體及配套日益完善。藉著本澳承辦全運會的四個競賽項目及一個群眾項目,料將提升澳門優勢助建「體育之城」,擴大發展新出路。
  體育商業市場潛力巨大
  近年,大眾體育消費品類已趨向多元化發展。產品領域,從基礎的運動鞋服等體育品類的消費,擴展到跑步鞋、瑜伽墊、甩脂機等面向更細分專業領域的產品。服務領域,消費者更加追捧有品質的體育培訓,潛水、網球、擊劍等運動開始風靡。此外,消費者對智慧手環、智慧跑步機等科技類產品的需求也在快速擴張,已有近八成用戶會選擇可有效監測自身運動生理指標的產品。
  實際上,與上述消費形態相比,體育旅遊融合實現了更大的撬動效應。「十三五」以來,國內體旅市場發展成效顯著。據統計,全國山地戶外俱樂部已經近1萬家,每年參與山地戶外運動的人次達7000多萬,參加馬拉松人次超過700萬,滑雪人次超過2000萬,帆船帆板體驗人次超過500萬,體育旅遊在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般而言,體育產業往往有較強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意味著市場可能失靈,導致供給不足。而破解外部性的重要方式就是由政府出手去扶持。另外一個途徑就是不需要政府出手,轉而通過企業或微觀市場的組織變遷去實現外部性的內部化。外部性內部化,就要通過體育和其他產業融合來產生。其中,體育與旅遊融合是最重要的一種融合形態。
  就目前而言,我國體育旅遊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空間廣闊。有學者指,我國體育旅遊消費外流現象較為嚴重,潛力巨大。而體育旅遊方面出現消費外流,歸根結底是體育旅遊產品供給不足、吸引力不強。體育產業的經濟特徵跟其他產業不一樣。體育的經濟價值需要通過產業融合,微觀層面意味著需要大的體育商業綜合體,才能讓融合能夠真正落地。而大體量的商業綜合體,往往投資體量大,回收週期也比較長,並且會涉及到人才、土地,用地,配套設施等等問題。
  體育為一座城市創造的經濟價值及帶來活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體育消費市場潛力不可小覷。如中國東北城市也靠體育旅遊成為中國冬季的「網紅之城」。《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0》指出,2018至2019冰雪季中國冰雪旅遊人數已達到2.2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為3860億元。
  澳門擁有強大會展設施,可在實現良好的聯繫和合作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體育產業擁有巨大市場潛力,涵蓋廣泛領域,包括比賽活動、培訓、展覽等。近年本澳在舉辦體育賽事、推廣體育旅遊,不斷積累經驗,軟硬體及配套日益完善。藉著本澳承辦全運會的四個競賽項目及一個群眾項目,尋找相關的商機。如企業贊助賽事,是最直接且慣常的推廣方式。但本澳中小企居多,本地企業即使想借贊助賽事提升知名度,但往往因涉及的廣告費、贊助費、參展費門檻過高,只能望門興嘆。企業可借助自身在社交媒體構建的宣傳網絡持續鋪排部署,針對來澳觀賽的多數是喜愛運動或體育明星的人士,作出針對性的營銷推廣,讓企業品牌形象與運動有效鏈接起來,有助撬動該批客源的消費。
  此外,本澳不少體育用品店均有推出自家設計的運動服飾和周邊產品,部分更曾在澳舉辦的運動賽事中被運動員穿上,或與運動員個人或團隊代言合作,推廣品牌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本地品牌可參與到全運會盛事,可為品牌「走出去」架起平臺。政府可考慮在組織澳門區賽事時,給予本地品牌展現的機會,以較低的成本讓其參與,或創設機會讓其為參賽選手提供產品或服務,一來可幫助企業提升知名度、增加接觸目標客群的機會,二來可豐富澳門區賽事內容,共同把全運會掀起的作用和價值延伸。
  澳門文體產業發展之路
  其實澳門具有相當不錯的體育發展基礎,市民也熱愛體育活動,可惜體育產業在澳門至今尚未發展起來。承辦2025年全國運動會,將提升澳門優勢助建「體育之城」,擴大發展新出路。
  舉辦全運會除可促進城巿經濟發展,也可吸引世界各地觀眾到訪並觀賞賽事,從而促進城巿旅遊和經濟發展。全運會的舉辦,令參與城巿的硬體建設獲得更好提升,新的基建項目會相繼落地,推動旅遊業發展。全運會也有助凝聚居民、旅客甚至青年的加入。全運會有助促進大灣區城巿交流和互聯互通,加強粵港澳三地體育發展,也可培養更多新一代體育運動員。另外,針對體育娛樂,可做大量舉措,例如體育結合文遺,把武術項目向外作更好展現等。
  文化體育產業在澳門有條件正式成為一個產業。產業是需要自負盈虧的,作為體育產業,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首先是政府政策上的支援,政府需要提供適當的協助,如場地的配合、資源上的支持等。
  應該發掘澳門本身的優勢和資源,比如獨有的歷史遺產、國際化的酒店設施與服務、特色的美食文化等,都可以納入到遊客在整個旅遊過程當中,帶動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刺激消費;澳門擁有的國際化資源十分豐富,包括國際化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國際網路引入世界級賽事和體育人才等,促進本澳體育交流及提升賽事的影響力,為澳門的體育和旅遊產業添磚加瓦。
  其次,政府可根據每間大型企業(博企)的優勢與特點,分門別類指引相關發展優勢項目,以進一步開發文體產品的多樣性,從而拓展文體產業鏈,並避免在發展產業時出現同質化競爭;如牽頭六大博企針對現有文體項目進行資源整合,以增強各類項目的粘性與整體產業聯動性。
  無論是發展文化體育產業,抑或是拓展體育產業鏈,都需要與其他產業進行資源的優化整合,才能全面推動整體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擴大,真正達到「1+1>2」的效果。作為國際性的著名旅遊城市,旅遊業是澳門的核心產業之一,文體產業和旅遊業具有極強的產業關聯度和滲透力。文體旅三大產業的有機融合,能夠滋生出多元的產品,實現產業互相帶動發展、市場交叉輻射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本澳博彩企業發展各類非博彩元素,各博企亦積極回應政府號召發展不同類別的文化體育項目。相關專案經過多年經營已演變成為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周邊產業,在自身發展之餘反哺旅遊休閒業發展,增強了本澳的旅遊休閒業吸引力與產業價值鏈。
  第三,引導跟多市民特別是年青人參與體育產業發展。體育也是一種時尚,在年輕群體中掀起熱潮,結合商業品牌和娛樂可以帶動許多消費和產業。同時,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可以辦成許多盛事活動,引領盛事節慶等旅遊活動。知名的賽事、明星級運動員、熱門的體育場館等,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發現不少成功的體育旅遊IP和頂級的流量、關注度,為一個城市的知名度和旅遊帶來可觀的收益和發展。
  第四,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在發展文化體育產業方面,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整體產業發展資源與優勢,都極具競爭力。澳門若能加強與灣區的合作,相信將極大程度上拓寬本澳文體產業發展空間。
  依託灣區各城市著名文體品牌例如廣州交易會、深圳文博會、香港體育文化博覽會等大型會展平臺,打造區域間的文體產業交流與資源互補平臺;同時,透過本澳現有文體品牌、旅遊產品,與其它灣區城市的著名文體活動品牌,及旅遊產品進行有機結合,打造具聯動性的「一程多站」文體盛事活動、文體旅遊產品等,推動產業規模與影響力進一步擴張。此外,還可根據灣區城市在各產業發展方面優勢的不同,制定具針對性的文體人才雙向交流培養計畫。
  灣區的發展有目共睹,是一個具有潛質、不容忽視的一個市場,灣區人口基數足夠,很多灣區城市也有一些體育較強的地方,其體育文化及發展都有一定的規模,澳門必須融入大灣區發展,看看以後是否有多些的比賽或活動聯動大灣區,因為人口基數是體育發展的重要指標,澳門人口基數小,所以要融入灣區,帶動體育行業的發展。澳門或可用一些巡迴的活動或聯賽來參與,如「澳門世遺景點休閒跑」、「港珠澳大橋休閒跑」等。
  亦可以聯動灣區的體育品牌、品牌賽事或相關的體育服務機構,起到互動、互補作用。澳門有其特殊地理優勢,灣區的主力是內地市場,澳門可以發揮自己在國外的市場優勢,兩者互補,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