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歐三方再會晤 釋放三層重要訊息

  【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當地時間5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
  中歐關係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三方領導人時隔一年多再次面對面深入溝通,有助於為中法、中歐關係發展錨定清晰方位,在地區和全球層面增強戰略互信,為世界注入穩定性。
  外界或可從此次會晤中,捕捉到三層重要訊息。
  訊息一:堅持夥伴定位
  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但近年來,受一些因素影響,歐盟對華政策處於調整狀態。歐盟方面一些人從「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的視角看待對華關係。這種認知傾向對中歐關係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堅持夥伴定位」「打造穩定互信的產業鏈供應鏈夥伴關係」……6日與馬克龍、馮德萊恩面對面,習近平以「夥伴」一詞錨定中歐關係正確定位。
  他在會晤中強調,中歐關係有著強大內生動力和廣闊發展前景,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希望歐盟機構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制定積極對華政策。
  在崔洪建看來,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特意強調中歐關係的「三不」原則,意在表明中方希望歐洲戰略自主不僅要體現在經濟安全領域,而且要在多極化格局中找準自身站位,減少不必要的外部因素干擾。
  外界注意到,去年以來,中歐全面重啟各層級面對面交流,全面激活各領域對話合作,中歐關係呈現穩中向上的良好勢頭。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表示,近期中歐高層頻頻互動。此次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更是將中歐積極交往的勢頭推向高潮,對重塑、定位下一階段中歐關係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訊息二:妥處分歧摩擦
  經貿合作是中歐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但一段時間以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並聲稱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對於中歐經貿摩擦,習近平在會晤中指出,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字轉型中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雙方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
  談及中歐關於新能源產業的看法分歧,習近平在會晤中擺事實、講道理。他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馮德萊恩在會晤中表示,「歐盟希望和中國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增進互信,避免誤解」。馬克龍亦表示,歐方不認同「脫鈎」,歡迎中國企業來歐投資合作,希望同中方加強合作,共同維護歐洲價值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中歐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是彼此的機遇而不是威脅,雙方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馮仲平指出,中歐互為重要貿易夥伴,彼此間出現一些分歧摩擦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和解決,共同努力維護中歐經貿大局。
  訊息三:共迎人類挑戰
  作為全球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關係關乎雙方福祉,關乎全球穩定和繁榮。在外界看來,這次會晤既是以往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的延續,也是應對各種挑戰的緊迫需要。
  當前國際局勢處於關鍵轉折點,應對地區危機、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需要中法歐攜手發揮積極作用。
  關於烏克蘭危機,習近平指出,中方、法方和歐方都希望盡快停火止戰、歐洲恢復和平,都支持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關於巴以衝突,習近平強調,當務之急是盡快實現全面停火止戰,重中之重是確保人道主義救援,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
  「對於這兩場危機,中方立場明確、政策連貫。」崔洪建分析稱,危機爆發以來,中歐領導人保持高頻率接觸。此次三方領導人會晤,有利於中歐尋求在衝突解決和安全治理領域的更大交集,並在尊重各方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中歐儘管在出發點上略有差異,但相向而行的態勢愈發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