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沙逼爆玻璃談到個人遊對澳門經濟發展貢獻

  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來澳進行考察調研前夕,中央再次宣布擴大「個人遊」計劃城市名單,作為送給澳門居民的「見面禮」。這批次開放個人遊的城市共有八個,使得可透過「個人遊」來港澳旅遊的內地城市,由五十一個增加到五十九個,名單涵蓋了內地所有的省會城市。夏寶龍主任在澳門考察過程中還表示,澳門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澳門有求,祖國必應,預告更多優澳措施將陸續有來。
  結合到夏寶龍主任今年二月到香港進行調研考察的第二天,中央政府宣布擴大香港和澳門「個人遊」城市,陝西省西安市及山東省青島市將於三月六日起納入「個人遊計劃」,因而估計夏寶龍在澳門所說的「更多優澳措施將陸續有來」,其中一項就可能是開放更多的內地城市居民赴港澳「個人遊」,甚至不排除在適當的時間,實現「全國城市皆可遊」。
  「湊巧」的是,就在夏寶龍主任仍在澳門考察期間,「澳門金沙」舉行盛大的二十週年慶典。「金沙中國」行政副主席王英偉在慶典致辭表示,回想二零零四年五月金沙開幕的盛況,似乎預視本澳旅遊黃金時代來臨,緊接中央逐步開放「自由行」政策,令訪澳旅客迅速增加,也讓各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加緊發展,形成百花齊放局面,為推動澳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隨後在宴會中,「澳門金沙」的負責人在回顧開幕當時的盛況,以「逼爆玻璃」來形容。因此可以說,「金沙逼爆玻璃」,是「個人遊」促進澳門經濟發展的發端,也是「個人遊」促進澳門經濟發展的見證。
  實際上,在二零零四年五月十八日「澳門金沙」開幕當日,在金沙停車場及金沙外面馬路,聚集了一萬多人等候入場,警方調派了逾三百名警員維持秩序。在下午三點鐘潮水式放人入場時,人群爭先恐後,一度出現混亂,個別人被擠倒,秩序異常混亂,玻璃閘門的「較位」亦被弄壞。以「個人遊」方式來自珠海、中山、順德等珠三角城市的遊客,爭先恐後地走上已被迫致停止運作的扶手電梯,混亂中有人受傷。其後民眾獲分批入場,秩序始見回復正常,但場內各層甚至樓梯上都擠滿了人。有遊客說,他們是聽到金沙開業第一日有二百元「泥碼」派而專程趕來的。也有人表示,他們是前一天晚上十時就趕到澳門,沒住酒店,就在附近的天橋下捱過一夜。但娛樂場高層出面否認曾承諾開業首日向公眾派「泥碼」。
  果然是「走得快,好世界」,「澳門金沙」不但搶飲了賭牌開放的「頭啖湯」,而且也搶飲了「個人遊」的「頭啖湯」。僅在開業一年多之後,就將二點四億美元的投資額全部收回。這就激發了其他投得新賭牌或分拆到賭牌的博企,加快了興建旗艦賭場酒店的步伐。當然,「中國金沙」更是再接再厲,二十年來先後投入共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資金,興建了「威尼斯人」等五家旗艦式的賭場酒店,並引入拉斯維加斯的模式,興建集會議展覽、娛樂、餐飲、購物、住宿等業務於一身的綜合度假村。至今,「金沙中國」一共吸引訪客逾九點五億人次,其中大部分是「個人遊」旅客。而且也在助力澳門特區政府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演藝之都」後「體育之城」,以及改造舊區等方面發揮了「帶頭羊」的作用。去年四月夏寶龍主任首次來澳門考察調研時,就曾考察了「倫敦人」超大型綜藝館。而「倫敦人」綜藝館和金光綜藝館舉辦的演唱會等各項活動,觀眾主要也是「個人遊」遊客。
  又稱為「自由行」的「個人遊」,是推動香港、澳門經濟復甦發展的重大措施。自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八日開始實施並逐步擴大到廣東省全省及其他城市後,對當時受到「SARS」(香港還加上「七一大遊行」)影響的港澳經濟,有如一枚及時的「強心劑」,為港澳的餐飲、運輸、零售、酒店還有澳門的博彩業帶來可觀收入,「個人遊」取代旅行團成為內地遊客訪問港澳的主流途徑,並與其他因素一起疊加,成為促使澳門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推力,使得澳門人均中位數收入由二零零三年的四千八百元澳門幣,升至二零一一年的一萬元澳門幣,進而到今年首季的二萬零五百元澳門幣。
  說起來,金沙「逼爆玻璃」,竟然也與台灣當局決定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扯上了關係。二零零五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謝長廷籌劃在二零零八年代表民進黨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正在此時,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先後「破冰」登陸進行「和平之旅」及「搭橋之旅」,國台辦宣布向台灣人民送出系列「大禮」,包括贈送一對大熊貓、同意台灣水果零關稅進口大陸等。這就讓一心要在推動兩岸經貿交流發展上做些事情的謝長廷,感受到極大壓力,因為國台辦的「惠台」措施,均已經遠超他的預想,讓他再難以挖掘潛力。因此,他必須設法想出其他的「點子」,既是要反制「胡連會」、「胡宋會」給民進黨形成的壓力,也是為自己積累政績。
  為此,謝長廷專責兩岸事務的機要秘書許淑芬(此前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曾多次與赴台的筆者餐敘,要求筆者「貢獻點子」。筆者提出了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建議。許淑芬開始時對大陸地區居民的消費能力認識不足,認為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經濟效益不大。筆者告訴她,大陸中央政府為了協助港澳地區的經濟走出低谷,除了是採用「CEPA」措施之外,另一個重大措施就是開放內地居民前往港澳進行「個人遊」,而且也確實是收到很好的效果,並以「金沙逼爆玻璃」來作說明。筆者還告訴她,就在前幾天,上海的《新民周刊》,以《血拼(SHOPPING)》為封面專題,詳盡報導分析了大陸居民出境旅遊的消費額,已經超過了長期居首的日本遊客,因而廣受各個旅遊國家的歡迎。如果台灣方面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倘以每年一百萬遊客計,並以《血拼》所報導的每名大陸居民消費額折算,每年可為台灣創造五百億元新台幣的觀光價值,加上周邊產業則高達上一千億元。許淑芬才為大陸遊客的強大消費力所震撼,約請筆者返澳後,將此期《新民周刊》郵寄給她,作為撰寫相關報告時參考。她還詢問,內地「個人遊」遊客在港澳旅遊,主要消費方向(購買耐用品)是什麼?筆者回答說,在香港多是購買手提電腦、數碼相機,在澳門則是首飾。她開心地說,手提電腦和數碼相機正是台灣的「強項」,而且價格比香港還要便宜,估計會受到大陸觀光客的歡迎。這就將不但能恢復台灣旅遊市場,而且也能振興台灣電子產品零售市場。
  於是,謝長廷將其撰寫的報告呈送陳水扁。而陳水扁則寫下了「擱置爭議,不設前提;相互尊重,實事求是;政府主導,民間協商」的裁示。於是,就發生了極為戲劇性的一幕,七月二十八日的上午,在台灣中南部考察的「陸委會」主委吳釗燮,還在重彈台果銷陸將會令農民「誤蹈陷阱」,及不會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老調,但下午就緊急結束原定路程,急匆匆返回台北,晚上就一改過去調子,宣布經過審慎評估後,民進黨當局將在建立完整配套的基礎上,優先推動「貨運包機」、「台灣農產品輸銷中國大陸」,及「中國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等三項兩岸協商議題,並指定由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與中國旅遊協會協商中國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