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葡人:澳門的獨特文化印記

  澳門,這座充滿異域風情的城市,自古以來便是多元文化的交匯之地。在這片土地上,一個最能體現這座城市東西混合特徵的群體——土生葡人,他們的身上同時流淌著東方和西方的血,以其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成為澳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幾百年舞榭歌臺,風流雲散,這個群體早已融入這片土地。
  他們從何而來?
  土生葡人,顧名思義,指的是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萄牙後裔,他們的由來和葡萄牙在澳門的殖民歷史分不幵。
  從15世紀開始,隨著大航海時代幵啟,歐洲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大批的航海家試圖開闢一條到達東方的新航線。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達•伽馬率領4艘小船、140多名水手,踏上了去探訪東方的航程,次年5月,達伽馬到達印度。
  從達•伽馬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後,葡萄牙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海上霸主,徹底壟斷了從歐洲到亞洲的航線,並陸續在印度沿海地區、麻六甲地區和東帝汶建立了殖民地。
  1553年,葡萄牙人謊稱商船在海上遭遇了風暴,以上岸晾曬貨物、修補船隻等理由,開始逐步佔領澳門沿海。同時,葡萄牙人又通過賄賂明朝官員等手段,將澳門變成葡萄牙的租地。
  此後,他們又通過一樣的方式拿下了日本長崎,自此形成了果阿一麻六甲一澳門一長崎的葡萄牙貿易鏈條,其中,澳門是他們的核心中轉站。
  當時,葡萄牙海員在這4個地方來往返複,澳門因此有了許多常住的葡萄牙人,以及一些日本、印度和馬來人。相比後來的英、荷、美、法殖民者,葡萄牙人對種族問題更加包容,他們鼓勵海員與當地人通婚。
  逬入清代,隨著貿易規模的擴大,以及葡萄牙正式殖民澳門,澳門的葡人和中國人都大齦増加。有的葡人已經在當地居住了數代人,也有攜家帶口來澳門生活的新葡人和混血兒,他們與當地商人後代廣泛通婚。就這樣,在澳門逐漸形成了一個新族群——土生葡人。據相關統計,目前世界上土生葡人總人口約為3萬人,其中約1.1萬人居住在中國澳門。
  在澳門回歸之前,土生葡人因獨特的身份,扮演了「橋樑」角色,當時的澳葡政府與葡國的溝通,相當一部分都是通過土生葡人來逬行;澳門的華人,以及國內有關的團體,他們與澳前政府的溝通,不少也是通過土生葡人來進行。
  在澳門回歸之後,土生葡人在特區政府行政、立法、司法及其他公共機構擔任重要職務。例如,大律師歐安利曾擔任多屆澳門立法會議員,200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中第一位土生葡人。
  此外,土生葡人還活躍在翻譯、文化、教育、商業和體育等多個領域。像前澳門立法會主席宋玉生、教育司長施調蓮、港姐冠軍李嘉欣、賭王何鴻樂的首任妻子黎婉華等,都出身土生葡人。堪堪過萬人口的土生葡人,出了不少人才。
  1999年澳門回歸時,關於土生葡人的歸屬問題還沒有明確定義。土生葡人只好暫時拿著葡萄牙的護照以及澳門的永久居留權,在澳門生活著。
  2003年6月,中葡兩國發佈了《中葡聯合聲明》,明確了這些人的身份歸屬,首先是「依法保護在澳門的葡萄牙後裔居民的利益,並尊重他們的習慣和文化傳統」。
  可見,國籍不是定義土生葡人的最關鍵因素,最關鍵的因素是文化和血統,土生葡人因而被稱為「同時以中國和葡萄牙為故鄉的民族」。
  由於特殊的歷史機緣,澳門與葡語國家形成了密切的關係。2003年10月,中央政府發起在澳門舉辦首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為澳門發揮橋樑和平臺作用提供了更高層次的起點。土生葡人以特區主人翁的身份,積極參與特區的建設,為特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繁榮安定作出貢獻。
  充滿「融合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生葡人逐漸融入澳門社會,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徵。他們的生活非常「二元」,他們既遵循廣東地區的生活習俗,比如說粵語、吃叉燒、喝早茶。同時又恪守葡萄牙的習俗,比如信奉天主教、做禮拜、過葡式傳統節日。澳門本地人曾將這些「不華不洋」的土生葡人稱為「鹹蝦燦」,因為他們喜歡將粵式鹹蝦醬塗抹在葡式麵包上食用。當然,風味一絕的澳門葡撻,就是土生葡人發明出來的,這是一種混合了中國廣東地區口味的葡式蛋撻。
  土生葡人創造的土生葡人文化,是澳門多元文化中不容忽視的一環,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2012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
  來澳門遊玩的人,不可不嘗「葡國餐」。土生葡國菜跟澳門文化一樣,充滿「融合感」。葡國餐中最知名的主菜之一就是「葡國雞」。雖然不同廚師烹飪的葡國雞往往有所差異,但其常見的原料包括雞肉、咖喱、椰漿、椰絲、土豆、洋蔥、黑橄欖和葡國香腸,分步驟煎炒後再用烤箱烤。其味道鮮香濃郁,洋蔥、香腸、烤箱頗有西餐特色,咖喱、椰漿卻極具東南亞風情。
  相比純正的葡式西餐,土生葡國菜既有葡萄牙家鄉的味道,又在原料上就地取材,除了葡國雞,經典的土生葡國菜還包括免治、馬介休、牛尾湯等,是澳門的特色美食。
  與「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一起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的,還有「土生土語話劇」。澳門的土生土語,是土生葡人社群用於日常溝通的語言,其基本詞彙以葡萄牙語為主,夾雜馬來語、粵語、英語和西班牙語,和土生葡國餐一樣是文化融合的產物。土生土語話劇,就是承載這一瀕危語言的舞臺文藝;形式,更是維繫土生葡人澳門情懷的活動之一。
  土語巔峰時期,有數萬人使用。澳門回歸後,粵語在當地曰益強勢,使用土生葡語的人越來越少。如今,土生葡語已被聯合國列為瀕危語言。
  無論是土生葡國菜,還是土生土語話劇,它們不僅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也作為澳門多元文化交融的鮮活元素而存在。如今,對土生葡人而言,故土在哪里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心安處即是故鄉。
  (吳嘉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