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福建行 「閩臺聯結」成關鍵詞

  馬英九福建行 「閩臺聯結」成關鍵詞
  【香港中通社6月17日電】臺灣當局前領導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正在福建展開參訪行程。據其所述,這是他第一次到訪福建,因此倍感興奮。閩南語、特色美食、閩臺淵源是馬英九多次提及的熱詞,表達了兩岸之間的聯結無法分開,同胞之間的情感無法隔斷。
  16日,馬英九參觀廈門航空公司新總部大樓媽祖文化展區時表示,臺灣的媽祖信仰非常盛行,許多臺灣民眾信奉媽祖。說罷,他當場用閩南語講了句俗語:「媽祖大陸來,『台獨』她不愛」,引起笑聲一片。
  在出席海峽論壇活動期間,馬英九也多次用閩南語同在場人士問候交流。15日上午,在前往會見廳的路上,有記者問馬英九此次大陸行感覺如何,馬英九用閩南語笑言「感覺非常好」。在海峽論壇大會致辭時,馬英九再度用閩南語向在場嘉賓問候:「大家早安,大家好!」
  正如他在發言中所提到的,閩南語是許多臺灣人共同的語言,福建和臺灣的淵源在語言、風俗、飲食上都能感受到許多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訪陸行程中,馬英九也曾講過當地方言。2023年4月馬英九攜家人回到湖南湘潭白石鎮祭祖,在馬家祖墓前用湖南方言宣讀祭文。面對當地鄉親的熱情問候,他還以方言回應:「湘潭伢子回來了!」
  2024年馬英九第三次訪陸期間,在成都與四川有關官員會面時,全程用四川話致辭。馬英九解釋,抗戰時期父母都在四川讀大學,他們都會講四川話,而他在念中學時也學會了四川話。
  語言之外,閩臺還有許多同風同俗、歷史文化聯結深厚的例證。在海峽論壇大會致辭時,馬英九就列舉出一個個生動例子:歷史上,許多臺灣人的祖先就是來自福建;信仰中,媽祖信仰是許多臺灣人的心靈與精神支柱。他還特別提到,飲食中,佛跳牆是臺灣人宴客必備的大菜,沙茶醬是餐桌上不可少的佐料,菜脯蛋更是臺灣人從小吃到大的家常菜,說起閩臺美食可謂如數家珍。
  馬英九說,福建和臺灣的淵源,不只是兩岸歷史的印記,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是兩岸未來可以持續發展、共同守護的珍貴資產。
  來到廈門,自然聯想到與廈門僅一衣帶水的金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兩地的密切互動。「廈門與金門,就是兩岸交流的縮影,也是兩岸和平的具體展現。」在海峽論壇大會致辭時說起廈門與金門的關係,馬英九有感而發。
  水連酒,路連心。馬英九還用金門自來水和高粱酒舉例:金門的生活用水有賴福建,金門高粱也用福建水釀成。語畢,馬英九還向嘉賓現場提問:「喝過金門高粱的請舉手!」會場內隨即響起笑聲,許多人紛紛舉手示意。「不錯哦,差不多一半(有喝過)。」馬英九也笑著回應,為海峽論壇帶來難忘又溫馨的小插曲。
  馬英九一向重視兩岸青年交流。在其執政期間,開放陸生赴臺就讀,赴臺陸生人數逐年攀升,兩岸學生交流規模不斷擴大。卸任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依然是馬英九念茲在茲的事情。過去兩年,他曾三次帶著臺灣青年訪問大陸,也曾兩度邀請大陸高校師生訪問臺灣,取得積極成果。
  「未來在年輕人手上,兩岸的青年,就是兩岸未來的希望。」馬英九強調,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機會彼此接觸,不但有利於兩岸關係,對國家民族的整體發展也絕對是重要關鍵。
  首屆海峽慈善論壇開幕
  【中新社福州6月17日電】第十七屆海峽論壇·首屆海峽慈善論壇17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以及慈善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從精英慈善到大眾慈善: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經驗比較」議題,展開專題交流。
  活動現場,福建農林大學公益慈善學院揭牌,並向6位臺胞代表頒發臺灣特聘教師聘書。
  臺灣輔仁大學教授胡哲生受聘為福建農林大學公益慈善學院臺灣特聘教師。他表示,此次到訪福州,希望能與大陸的專家學者、慈善界人士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公益慈善學院成立後的課程設置、社會服務活動開展等方面的問題。
  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德旺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慈善實踐經歷。
  澳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永同昌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宗真認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慈善界要更加關注臺灣青年到大陸來完成學業和就業、置業、創業,支持更多臺灣同胞走進大陸,親身感受大陸的發展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