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宣佈將恢復學生簽證面試 中國外交部:望將表態落到實處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電】美國國務院宣佈將恢復學生簽證面試,並要求所有申請者公開社交媒體帳戶以加強審查。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作出回應。
  郭嘉昆說,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希望美方將特朗普總統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的表態落到實處,切實保障在美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
  會上另有記者提問,據報導,一家中國公司通過位於馬來西亞的搭載英偉達晶片的伺服器公司來規避美國人工智能晶片出口限制措施。馬政府正在核實相關報導。外交部是否瞭解此事?對此有何評論?
  郭嘉昆表示,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資企業依法依規經營,同時也反對任何脅迫別國限制對華合作的行為。中國願同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地區國家一道,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
  美恢復外國學生簽證查社媒引起「冷戰」議論
  香港中通社6月19日電:繼5月暫停外國學生簽證處理措施後,美國特朗普政府6月18日宣佈恢復辦理外國學生簽證,但同時要求審查簽證辦理者的社交媒體賬戶。美國國內代表性輿論指,這令人聯想到美蘇冷戰時期。
  美國國務院18日發布通知,最新的外國學生簽證處理措施下,那些拒絕將社媒賬戶設置為「公開」狀態且拒絕接受審核的新申請人可能會被拒簽。據悉,這一新的審查程式適用於各類外國學生簽證申請。
  綜合美媒報道。這一新的審核政策下,美國領事官員將著重檢視簽證申請人社媒賬號是否有「對美國政府、文化、機構或建國原則懷有敵意」的帖子和資訊。
  有報道引述哥倫比亞大學奈特第一修正案研究所執行主任Jameel Jaffer觀點稱,這項新政策讓人聯想到美蘇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審查,當時許多知名藝術家和知識分子被美國拒於門外。Jaffer指,新政策讓每位美國領事官員成為審查員,且勢必會對美國國內外的合法政治言論產生「寒蟬效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對立嚴重。1947年美國出臺杜魯門主義,標註著冷戰開始。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全球形成美蘇為首兩大集團間全面對峙競爭的兩極格局,持續30餘年,但美蘇雙方都盡力避免了大規模戰爭爆發。至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也隨之結束。
  其間在1950年初,時任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表演講稱,美國政府及軍隊已被「共產黨員」滲透,而他掌握一份名單。這一演講震驚全美,導致此後數年,美國從中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科研人員在內的大批知識分子因被懷疑為「共產主義人士」而受到傳喚乃至迫害。
  美國歷史此後似重演著類似劇情。特朗普上一個總統任期,就曾於2020年5月簽署總統令,打著「防間諜」及「保護知識產權」等幌子,嚴格限制中國理工類留學生及學者赴美學習及學術交流。而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曾暫停為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申請者安排新的面談。彭博社當時引述美國國務院內部電文報道,美國政府宣稱,留學生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在校園內推動反猶主義。
  其實,今年初特朗普再度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就一直以打擊校園內反猶主義等名義,針對美國高校採取限制措施。哈佛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持續反對特朗普政府打擊學術自由,目前其與美政府的「拉鋸」仍在持續。
  國際學生已成為美國高校重要生源。彭博社今年5月底的報道還稱,美國近1900萬名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國際學生約佔5.9%。2023至2024學年有超過110萬名國際學生赴美就讀,其中來自印度的最多,其次是中國。
  6月18日美國政府針對外國學生簽證申請者的最新審查規定出臺後,美國教育界有聲音表示,擔心這會阻擋潛在的國際學生來美就讀,也希望新政不要導致外國學生簽證核發數量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