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6月19日電】三年四度,臺灣當局前領導人、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14日率臺灣青年學子又一次到訪大陸,這次來到與臺灣島僅一水之隔的福建省。短短數日,馬英九一行輾轉廈門、寧德、福州等城市,受訪學者表示,行程安排蘊涵著用大陸發展優勢、治理經驗以及歷史文化淵源充實兩岸交流內涵的時代特色。
從口音到飲食,從建築到習俗,閩臺兩地風土人情處處相似,對首次到福建的馬英九可謂「熟悉又陌生」。15日在海峽論壇致詞上,馬英九說,「感受到許多共鳴,更體會到兩岸連結是分不開的」。
「馬英九到訪福建的重要原因就是獨特而深厚的閩臺關係」,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鄭振清向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福建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份,閩臺兩地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可以說「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因此福建在大陸的對臺工作和兩岸交流中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此次福建行,馬英九率團先後參訪廈門、寧德、福州等城市,時程緊迫幾乎可說是「一日一城」,但絲毫沒有影響行程的精彩豐富。
在廈門除出席海峽論壇,馬英九前往鼓浪嶼以及廈門航空總部。伴著鼓浪嶼海風,馬英九深情演唱「龍的傳人」等歌曲;參訪廈航總部時,馬英九憶起過去推進兩岸直航的點滴,用閩南語分享金句「媽祖大陸來,『台獨』祂不愛」。
第二站來到寧德,馬英九先在下黨鄉見證大陸鄉鎮脫貧工程讓「五無」鄉鎮、特困農村蛻變為「饒有古意」的特色建築聚落;而後參訪新能源企業寧德時代總部,看到中國技術走向世界,完成百年前「求人」到今日「授人」,馬英九不禁感慨「翻身了」。
18日到訪省會福州,馬英九參觀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先後參觀林覺民故居、臺灣會館、林則徐紀念館等地,並向林覺民、林則徐致意。在林覺民故居,馬英九特別找出孫中山先生逝世時的輓聯,期間多次哽咽。
觀察馬英九福建行的行程安排,鄭振清認為,馬英九福建行的行程安排,蘊涵著用大陸發展優勢、治理經驗以及歷史文化淵源充實兩岸交流內涵的時代特色。
鄭振清指出,廈門、福州具有深厚對臺交流合作傳統,都是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也是臺灣民眾十分熟悉的大陸城市,體現了福建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中的區位優勢。廈門鼓浪嶼、福州三坊七巷等重要景觀也體現出閩臺深厚的歷史淵源。
分析在寧德的行程,鄭振清表示,寧德作為革命老區,是大陸最早開展扶貧攻堅的區域之一,寧德時代又是在新能源電池領域引領世界前沿的企業。馬英九到寧德,既能瞭解大陸扶貧攻堅的成果與先進治理經驗,又可感受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
「下黨鄉的訪問,是非常有特色的安排」,鄭振清認為,這是馬英九本人以及他所帶領的臺青直接接觸到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就是「脫貧攻堅」和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今後,大陸在社會治理和公共政策上的優秀經驗和豐富案例完全可以成為兩岸交流的全新方向。
馬英九近期幾次重要場合講話中,都提及臺灣主流民意支持兩岸交流。鄭振清表示,兩岸交流符合臺灣主流民意,也是兩岸民心所向。馬英九三年四訪大陸,為兩岸關係發展寫上不可磨滅的一筆。馬英九帶領臺青四次訪陸,以及最近臺灣網紅「館長」的上海杭州行,正在打破民進黨當局及其側翼和綠媒長期以來對臺灣民眾塑造的「抗中保臺」和歪曲大陸形象的資訊繭房。
對於大陸民眾而言,馬英九訪陸會帶來怎樣的感受?鄭振清認為,大陸民眾從馬英九身上,看到他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也看到他支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倡導兩岸和平的信念,從而對臺灣產生了良好的印象,也維持了對和平統一的期待。這有助於讓兩岸關係回到和平發展與融合促統的正軌上。同時,大陸強調堅決反對和打擊「台獨」,「這是我們盡力追求兩岸和平發展與最終統一的有力保障」。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