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大陸行見證兩岸融合 祭伏羲彰顯血脈相連

  馬英九大陸行見證兩岸融合 祭伏羲彰顯血脈相連
  【香港中通社6月23日電】臺灣當局前領導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臺灣青年第四度訪問大陸,福建行聚焦青年交流,見證福建兩岸融合示範區的成效;甘肅行專注於兩岸歷史文化聯結,彰顯兩岸同根同源,血脈親情割捨不斷。
  21日上午,2025(乙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肅省天水市舉行,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出席,這也是馬首度赴大陸敬祭伏羲。
  祭典結束後,馬英九特別發表談話表示,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今天,他帶著臺灣青年學子參加公祭伏羲大典,感念中華人文始祖對後世子子孫孫的深遠啟發,意義非凡。期許海峽兩岸年輕人,通過參與祭祀中華人文始祖的莊嚴儀式,更深刻感受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攜手合作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這是馬英九第四度參訪大陸,從大陸東南橫跨西北,從福建走到甘肅,行程安排有許多「第一次」。包括首度出席海峽論壇、首度參與公祭伏羲大典、首度到敦煌參觀石窟遺址等。
  在福建參加海峽論壇期間,馬英九發表談話提到,臺灣民眾渴望兩岸朝向「和」與「合」的方向。各項民調均顯示多數臺灣人民支持兩岸和平與合作,認同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彼此血緣相依,情感共通。期盼兩岸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致力振興中華。
  福建與臺灣淵源深厚、同風同俗,是許多臺青「登陸」就業創業的第一家園。馬英九此次到訪福建,不僅多次提及方言、美食、宗教信仰等體現閩臺聯結的熱詞,更強調青年交流是兩岸發展關鍵,寄語兩岸年輕人擴大接觸、增進彼此瞭解,共促國家民族的整體發展。
  在甘肅行程,馬英九則專注於兩岸的歷史文化聯結,包括參與公祭伏羲大典,以及預計26日出席在敦煌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等,以中華傳統文化串聯兩岸。
  去年清明節,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到大陸參加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展現兩岸對祖先的共同追思,今年則祭祀中華人文始祖伏羲。伏羲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為中華民族的奠基和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馬英九參訪嘉峪關被遊客「野生捕獲」
  【香港中通社6月23日電】臺灣當局前領導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繼續其訪問大陸之行,23日率領臺灣青年到甘肅嘉峪關參訪古關城,他早前也到訪了甘肅武威的雷臺漢墓、文廟。
  馬英九21日參加伏羲公祭大典後,進行其河西走廊之旅,23日早上參訪嘉峪關古關城時,被遊客「野生捕獲」,並在小紅書上興奮發文「巧遇馬英九!」
  嘉峪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是明長城的最西端關口,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它地處河西走廊要衝,扼守著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瞭解,接待單位特別從敦煌研究院安排專家陪同導覽,讓馬英九及臺灣青年瞭解整個嘉峪關古關城的歷史。
  馬英九後續行程包括24日參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6日出席敦煌「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27日參訪敦煌光電產業園等。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基地、東風航太城,位於甘肅省酒泉市東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海拔1000公尺,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是中國的載人航太飛船、飛彈與衛星發射基地之一。
  國民黨將辦百場說明會反罷免 與白營合作催年輕票
  【香港中通社6月23日電】24件中國國民黨立委罷免案7月26日投開票,為反制罷免,國民黨組發會主委許宇甄23日指,計劃辦理100場以地方民代為主體的說明會,並與臺灣民眾黨合作,一起催出年輕票。
  臺灣「中選會」日前宣佈,24件國民黨立委罷免案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成案,7月26日投開票。
  對於國民黨因應罷免案,以及後續規劃,許宇甄23日表示,第一階段已辦理100場500人以上的「反惡罷、戰獨裁」政策說明會,接下來會辦理100場以地方民代為主體的說明會。
  許宇甄指,投票前黃金週、投票前一晚,國民黨也會辦理大型造勢的動員活動,號召民眾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票。
  關於如何號召年輕選票支持反罷免,許宇甄說,國民黨有許多年輕立委,在輿論戰、組織戰上號召年輕人都有一定效果,也會與民眾黨合作,一起催出年輕票。
  藍白合作反罷免已見端倪,「戰鬥藍」21日組織的反罷免造勢活動上,就有民眾黨立委、網紅「館長」等白營人物出場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