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一行參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馬英九一行參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中新社酒泉6月24日電】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隨行臺灣青年,24日參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從酒泉市區啟程往東北方向行進,三個小時的公路車程裏,窗外的景色從綿延盛開的向日葵花田逐漸過渡到廣袤的戈壁灘,再到綠樹成蔭的東風航太城,這是在臺灣難以看到的壯闊景象。
  馬英九一行首先參觀了東方紅衛星發射場。這是大陸首個衛星發射場,發射塔架自1966年建成到1996年不再使用,共發射了33顆衛星,其中包括大陸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在載人航太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賀鵬舉向來賓介紹了發射塔架的結構、功能、運作方式等。站在高度超過百米的藍色塔架前,馬英九忍不住讚歎「很是壯觀」,並不時追問細節,頻頻點頭。臺灣青年們認真聽講解後,紛紛在塔架前合影留念。
  「我們非常感動。」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受訪表示,大陸的航太技術已經「獨步全球」,去年嫦娥六號探測器到達月球背面採樣,是人類的壯舉。「同學們都覺得驚豔,一是看到大陸航太技術的發展,長了見識;二是能夠親眼看到發射塔架,感到非常興奮。」
  蕭旭岑提到,馬英九參觀時說,中華民族真是了不起,錢學森先生當年從美國返回大陸貢獻所學,推動航太科技發展。「我們希望兩岸未來能夠走向和平與合作,也希望能分享大陸的先進科技,共同成長。」
  臺灣民間團體集會 呼籲民眾反對「大罷免」
  【中新社臺北6月24日電】臺灣多個民間團體24日在臺北舉行「全民反惡罷、票投不同意」記者會,呼籲民眾反對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並在7月26日投下不同意票。各團體代表、民眾約百人到場參與。
  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立法機構113個席次中,民進黨獲得51席,數量未過半。為削弱在野力量,民進黨操弄「大罷免」這一政治鬥爭。臺灣選舉事務主管機構「中選會」近日公佈,針對24位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和目前遭停職的臺灣民眾黨籍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的所謂「罷免案」成立,將於7月26日進行投票。
  6月24日的活動發起人,臺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民進黨意圖奪回立法機構多數席次,在臺灣為所欲為。因此,守住立法機構就是捍衛民意的正當表現。反對「大罷免」,旨在避免民進黨通過更多破壞兩岸關係的惡法,展現反對「台獨」、守護兩岸和平的多數民意。「反惡罷」也是監督民進黨對美關稅談判、捍衛臺灣民生經濟穩定的重要方式。
  勞動黨籍新竹縣議員羅美文表示,民進黨執政九年來,房價物價漲翻天,勞工實質所得大幅降低。賴清德卻全力投入「大罷免」運動,完全不顧及底層勞工的生活和權益。臺灣勞工必須站出來表達反對民進黨、反對「大罷免」的心聲。
  《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表示,2024年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後,民進黨不甘心在立法機構中居於少數,企圖清除異己、重返完全執政,因而發起「大罷免」。若民進黨得逞,過去一年「藍白」合作通過的法案都可能被推翻,民進黨更可能加強對在野力量的迫害。
  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表示,民進黨推行「台獨」「仇中」的兩岸政策,若失去在野力量制衡,兩岸關係勢必惡化。反罷免,是為了守護臺灣的明天,是為了救臺灣。
  賴清德講「團結」令人備感諷刺
  【香港中通社6月24日電】臺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日前發表所謂「團結『國家』十講」,在臺灣社會引發廣泛質疑,在野黨批評賴清德為大罷免進行宣傳。臺媒「聯合報」24日發表評論指,臺灣比以往都要分裂,「團結」由賴清德開講,令人備感諷刺。
  臺灣「中選會」20日確定首批24名中國國民黨立委罷免案7月26日投票,賴清德辦公室即宣佈,賴清德將應民間團體之邀展開「團結『國家』十講」系列演說,從防務、民主、經濟等角度闡述團結的重要。
  臺媒「聯合報」24日發表社評指,臺灣當前的形勢比過去都要分裂,主要原因就是賴清德獨斷獨行,引發嚴重撕裂,「賴清德就是破壞團結的禍因」。其次,賴清德一上任就力推大罷免,粗暴踐踏選舉民意,將藍白當成仇敵,在野黨、普通民眾「會相信賴清德能團結臺灣嗎?」
  賴清德明知談團結收不到太多效果,為何要講十回?「聯合報」分析,賴清德不在乎爭取反對者的認同或歸心,只是利用這套說詞為手段,反覆向民眾凸顯反對黨「其心必異」;或是賴清德深知如何分化臺灣選民,嘴裡高喊著團結,手中揮舞著大刀,正是催化大罷免的起手式。
  「聯合報」強調,從任何角度看,賴清德十講都不是為了團結,而是為了製造仇恨及不滿。「言不由衷的賴清德,究竟要團結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