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石排灣建新校舍 城規會通過規劃圖

  【本報訊】城市規劃委員會昨日下午舉行平常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十二幅私人工程規劃條件圖草案,其中一份位於鄰近九澳高頂馬路及石排灣公共房屋群附近的一幅面積10,696平方米的土地,用作興建澳門城市大學的新校舍,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50米,容積率5倍以及覆蓋率50%。因地段涉及行道樹保育及鄰近山體,工程計劃草案及建築階段需聽取市政署和環保局的意見。公共行人天橋、空中走廊等項目需要地段內部明確行政地域。
  多名委員發言關注該土地容積率、空中走廊、綠化及交通規劃情況。有委員認為規劃條件限制較大,建議適度放寬,預留一定彈性,讓建築師發揮。有委員關注草案對北側公共道路設計的人行道寬度特別標注為3米,以及地段有騎樓規定,希望當局介紹有關考量。
  城規會主席、土地工務局局長黎永亮表示,目前正開展豁免公開競投程式,無償方式批給該幅土地以興建城市大學新校舍,根據計劃,當新校舍竣工後,現位於氹仔徐日昇寅公馬路的城市大學校區(原澳門大學校區)將交還給特區政府,用於優化澳門旅遊大學等其他公立高等院校的辦學空間。
  規劃廳代表回應表示,草案編制期間,與教青局溝通,其意見反饋,城市大學校區(原澳門大學校區)的容積率為4.5倍,在參考本地規模相若的高校容積率,在原有基礎上作預留提升,新校舍容積率增加到5倍。樓宇高度方面,參考教青局的意見以及根據城規規劃,地段本身用途是大學,屬於公共設施,子分類是教育設施用地,其最大高度為50米;覆蓋率限制參考現有同類高校指標。至於北側人行道考慮到是大學用地,預見多學生流動,人流大,需有比較開放的空間,因而行人道特別標注為三米,再加上騎樓三米,寬度合共六米,足以提供較好行人空間停留和交流用途。
  至於空中步行走廊設在該地段行人道中間,主要考慮到放置在道路中線不是較理想,對於城市景觀、中央綠化帶植物以及行車視線沒有好處。此方案參考林茂塘區沿建築物周邊建空中走廊,居民接受度較高。至於基馬拉斯大馬路和黑沙環區東北馬路的空中走廊放在道路中線,因兩處周邊已有建築物,無條件採用其他方式。
  城市規劃廳代廳長伍玉美表示,分析了現時及未來校園的規模,並已與教青局商議,校園生活也要有戶外空間,以保留校園氛圍。至於空中走廊與騎樓設計是行人系統升級的一部分,目標是提升步行環境安全與舒適。她又認為有必要在該區設空中走廊,橫向連接現有社區,而該地段北側剩餘地塊規劃為基礎設施(如變電站),未來會設空中走廊連接水塘區域的休憩設施。
  對於騎樓問題,伍玉美表示,澳門處於嶺南地區,比較多突發式的下雨和天氣,設有遮風擋雨設施很有用,未來新的規劃會加入有關條件。規劃廳代表表示,現有新建的地段都有沿街立面設置如騎樓等遮風擋雨設施,如A區的公共地段、氹仔BT地段及業興SQ2的規劃條件,均配合政府近年推動的行人系統,希望提供一個優質環境的行人空間。除地面層做騎樓設計外,也有彈性,在建築界線外可採用雨篷等方式,完善行人空間。
  交通事務局補充,目前區內有蝴蝶穀巴士總站,以及逐步完善的輕軌石排灣站作接駁,相信可應付高校「一萬幾千人」分散上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