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八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各提名委員會向選管會提交參選人名單及參選政綱的截止日。在本週一選管會的工作會議後,選管會主席盛銳敏向媒體透露,截至六月二十四日亦即當日的十二時,選管會共收到六份直選候選名單和六份間選候選名單。她提醒尚未提交候選名單及政綱的提名委員會,六月二十六日為最後期限。
而在當時,尚未提交參選人名單及參選政綱的提名委員會,分別是以江門同鄉會為主的「澳粵同盟」,及以澳門公職人員協會為基礎的「新希望」。筆者曾經分析,這兩個提名委員會可能是因為參選人的排序先後,甚至是其中有意者能否出選,還正在「喬」中,而導致「遲來一步」。
而「新希望」在前日向選管會提交參選人名單及參選政綱的前一刻,原先作為「新希望」排序較前、以「新希望」的實力極有機會當選的姍桃絲,卻透過Facebook 以葡語發布視頻宣布,將退出由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支持、現任議員高天賜領導的「新希望」的選舉名單。這就符合筆者「其中有意者能否出選,還正在『喬』中」的分析。
在截止期最後一天才向選管會提交參選人名單及參選政綱的「澳粵同盟」,卻是超出了筆者「因為參選人的排序先後,還正在『喬』中」的猜測,而是發生了比「參選人的排序先後」更為重大的變化,竟然是提交了一張「全新」的參選人名單,不但是曾經坊間流傳的堅持要排在第一位的重要人士不在參選人的名單內,而且就連兩名現任的議員鄭安庭、羅彩燕,也作出了「讓賢」的高風亮節之舉。
因此,「澳粵同盟」的受託人、江門同鄉會會長陳少清向傳媒表示,「澳粵同盟」的參選人名單,可以用「三新」來形容:「新組合」、「新作為」及「新氣象」。候選人名單凝聚社會各界的精英,在磨合過程中需要一些時間,但團隊目標是為本澳社會及經濟發展作貢獻。
「澳粵同盟」也實行「提滿提足提好」策略,提交與直接選舉十四個應選名額同額的參選人,其名單是依次是:柳智毅、李居仁、伍雅芬、李蔭良、盧德基、吳華威、陳嘉豪、李耀坤、陳文浩、任君賢、甘智光、黃家豪、林華傑及淩家珍。
而「澳粵同盟」在二零二一年的參選名單則是:鄭安庭、羅彩燕、劉家裕、姚明禮、李仲森、李蔭良、雷泓宇、伍雅芬、李志晟、潘耀榮、林偉駒、劉志輝、藍雁晶。當時是前兩名亦即鄭安庭、羅彩燕當選。
「澳粵同盟」今次採取「三新」策略,除了是要體現陳少清所指的候選人名單凝聚社會各界的精英職位之外,也可能是與此前坊間有關「爭排位」有關,因而要拖到最後一日才「喬掂」。這就讓人不禁聯想起,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恩來總理逝世後,無論是由第一副總理鄧小平,還是第二副總理張春橋「順位遞補」,都將會有較大的爭論,因而就由排序較後的副總理,與張春橋「文革派」和鄧小平「務實派」都沒有排序瓜葛的華國鋒擔任代總理及支持中央工作,取得平衡。雖然「澳粵同盟」的「三新」與此並不是同一個回事,但多少也有一點「影子」。
其實,「澳粵同盟」的「三新」,還體現在既堅持以江門同鄉會為主的傳統,又突破了江門五邑的地域,向廣東省拓展,以與在澳門特區的全廣東省各個地級市的同鄉會,都基本上是配票給「澳粵同盟」的票源方向,與「民聯」是代表原籍福建的鄉親,其主要票源是在澳門的原籍福建省的鄉親,得到澳門的福建省各地的同鄉會的全力支持,更為相對應。
實際上,自從在澳門特區的福建省各地的同鄉會的選民,都統一配票給「民聯」,使其選情向好;而原籍廣東省的選民雖然更多,但卻要兼顧「同心」、「群力」和「好家園」的票源,因而導致「澳粵同盟」的票源較為緊張下,澳門的廣東省地域的同鄉會,就協調配票給「澳粵同盟」。不過,在陳美儀以「改革創新聯盟」參選時,據傳在澳門的珠海鄉親可以「例外」,配票給她。現在陳美儀不再參選,應當是珠海鄉親的選票「歸位」給「澳粵同盟」。
但「澳粵同盟」雖然有一個「粵」字,而且是全澳的廣東省各地同鄉會給予支持,其參選人卻全部是江門五邑人,與「粵」的主語似乎是有「名不副實」之嫌。這對於動員及爭取除江門市以外的原籍廣東省選民的選票,有點不利。
而在今次,將原籍佛山市、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的李居仁,安排在第二位的「安全位置」,就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實際上,李居仁祖籍南海南莊,即今佛山市禪城區。其父輩李子豐是禪城區聯誼會的創會會長,也曾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一直為禪澳兩地交流合作作出積極貢獻以及支持家鄉建設、不遺餘力開展公益慈善事業每年都組織穗佛澳三地年青學生走紅色之旅。而李居仁則是禪城區聯誼會的常務副會長,作為澳門盛豐集團盛豐珠寶金行董事總經理,積極參與澳門與內地的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並與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簽訂教學實習基地合作協定,為珠寶行業培養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李居仁緊緊把握粵澳融合的大勢,將集團總部搬至臨近的珠海,建立起「珠海開會、澳門巡鋪、香港採購」的經營架構,並深度佈局內地市場,契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而由於李居仁是廣東省政協委員,因而也可說是與也是廣東省政協委員的鄭安庭「互換」。而其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及澳門金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身份,也體現了著重經濟發展尤其是新一代青年商人的參與「愛國者治澳」及論政。
柳智毅排序首位,更是精心安排。他雖然也是江門五邑人,並擔任以江門同鄉會為骨幹的「澳門經濟民生聯盟」的監事長,及「經民智社」的監事長,但他在澳門特區的社會政治活動,卻遠遠超越「江門五邑」的範疇。他是「七零後」的經濟學家,具有行政管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澳門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現任澳門大學策略及規劃辦公室主任,及澳門經濟學會的理事長,有不少學術專著,專門研究澳門及大灣區經濟,尤其是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因此,曾於二零一七年獲時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委任為官委議員。現在「澳粵同盟」將其擺在參選人的首位,除了是有著「華國鋒模式」之外,更是體現該團體重視澳門特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及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以至大灣區的建設。
「澳粵同盟」雖然是最後提交參選人名單及參選政綱,但卻是最有「參選誠意」的一組,昨日所有參選人所身穿的參選制服,都分別印上了參選人的姓名,而且還攜帶了「競選道具」前往選管會「造勢」。這就彌補抹平了人們對該團體是否有過「排名爭論」的某種猜想,並有可能會扳回「遲來一步」的被動局面。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