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賴清德任意剪裁客家歷史 意在助攻「大罷免」惡鬥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日前發表所謂「團結十講」,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劉奎27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指出,賴清德任意剪裁有關歷史,極不負責;在特殊時間節點推出系列講話,意在助攻「大罷免」惡鬥,謀取政治私利。
  臺灣選舉事務主管機構近日宣佈,將於7月26日針對24名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和新竹市市長高虹安進行罷免投票。賴清德隨後展開所謂「團結十講」首場演講,連日來遭島內各界質疑。對於選在桃園舉行的第二場演講,有分析指,賴此舉同樣意有所圖。
  桃園是臺灣客家人聚居區之一。劉奎認為,在桃園面向客家族群發表演講,賴清德意在爭取客家選民支持。為此,賴聲稱臺灣是客家人等族群的原鄉,還羅列數位客家女性的遭遇,講述她們親人在金門炮戰中的往事,以此貼靠所謂「守護臺灣」。
  「只提片段歷史,對客家人來說不公平,也不負責任。」劉奎具體分析,絕大多數臺灣同胞都是歷史上不同時期從大陸遷居而來,閩南人、客家人是其中規模較大的族群。不少歷史書籍對客家人愛國護土的情操有過詳實描述。
  劉奎舉例,130年前,日本竊據臺灣,島內客家族群抵抗激烈,尤其是桃竹苗地區鄉親的抵抗讓日軍大為震驚。其中,薑紹祖、徐驤、吳湯興等都是客家人的抗日英雄。
  劉奎續指,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客家人聚居區內亦抗爭不斷。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一些客家鄉親渡海參加抗戰,如丘念臺、蕭道應、鐘浩東等,種種英雄故事不勝枚舉。「提到客家人歷史時,這些內容是不能忘記的。」
  「賴清德在援引歷史時,總是任意剪裁,移花接木。」劉奎表示,如其談及客家人時,絕口不提客家人的抗戰史,提到蔣渭水時,也絕口不提他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主張。「賴清德只將歷史的某一側面揀選出來,這是不負責任的。」
  有輿論注意到,針對6位來自桃園的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罷免」已成案,在此背景下,賴清德的演講以「團結」為主題,具諷刺意味。劉奎分析,表面祭出所謂「團結十講」,賴意在助攻「大罷免」惡鬥,分化、撕裂社會,利用當政權力打壓政治對手。
  賴清德假意喊團結 民進黨瘋狂「獵巫」
  香港中通社6月27日電:民進黨立委郭昱晴偶遇路人直播,在網絡稱其為「鬼祟男」並進行「公審」,甚至通報警政署,最後發現是一場烏龍。普通路人只是自拍卻被綠營立委曝光又施以網絡暴力,有臺媒質疑,「臺灣距離瘋狂還有多遠?」
  郭昱晴22日在公園指控一名自拍直播的男子「行為鬼祟」,質問其是否拍攝兒童、是否使用抖音,並將全過程錄像上傳到社交媒體,也利用自己立委身份把此事通報警政署。
  事後證明,郭昱晴的所謂指控是一場烏龍,「鬼祟男」只是一名普通人,在公園內自拍直播自娛自樂。該男子不滿表示,自己當場已向郭昱晴說明,還要被冠以「鬼祟男」之名,臺灣號稱民主進步,卻變得懷疑來懷疑去,覺得很悲哀。
  此前,臺北市警方曾將在鬧市街口直播的陸配以「妨害秘密」移送法辦。該案由民進黨民代許淑華舉報,許淑華指稱,該陸配在小學門口直播,期間有拍攝到小學生,並介紹學校周邊環境。
  郭昱晴特地質問「鬼祟男」是否拍攝兒童、使用抖音,顯然是為了繼續複製早前的案例,再找到「在臺灣犯禁忌、犯法」的陸籍人士,進一步渲染大陸對臺灣的威脅。
  臺媒「聯合報」指出,僅因在綠營立委眼中「行為鬼祟」,就被上網公審,像極了不少綠營人士到處給人扣帽子,當今「僅看立場,沒有是非」的社會氛圍,是「非綠」族群心中最深沉的嘆息。
  22日是臺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團結十講」的開講日,民進黨自家立委不思如何團結,反而在公園獵巫尋找敵人,看起來顯得與賴清德慷慨激昂的演講互相矛盾,實際上只是暴露民進黨無意團結,一心鬥爭的本心。
  在去年大選中失去立法機構多數黨地位,民進黨就謀劃以大規模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來奪回立法主導權,並很快付諸實踐。面對六成未在大選中支持賴清德的民意,民進黨同樣藉著黨、政、媒以及網軍,要將「雜質」徹底清除。
  「中國時報」26日發表社論表示,賴清德的言論、民進黨的獵巫,引爆「非我族類「的社會大撕裂。腦子清醒的人覺得臺灣日益陌生,被洗腦的人卻杯弓蛇影地在身邊找敵人,「臺灣距離全然的混亂瘋狂,還有多遠?」